內塔尼亞胡將以色列的行動描述為先發制人的打擊,目的是摧毀一項關乎生存的威脅。他宣稱,伊朗的核發展已「進入第90分鐘」,即將完成核彈的研製。
西方盟友也呼應了他的說法,強調絕不能讓德黑蘭跨越這條紅線。但內塔尼亞胡所設定的「倒計時鐘」也受到廣泛質疑。
伊朗一再否認已決定製造核彈。今年3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蓋伯德(Tulsi Gabbard)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情報界「仍然評估伊朗並未在建造核武器」。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最新的季度報告中指出,伊朗已累積足夠濃縮至60%純度的鈾——這距離武器級(90%)僅有一步之遙——理論上足以製造九枚核彈。
在這場衝突的最初幾天內,伊朗龐大核計劃中的三個關鍵設施已遭攻擊: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與福爾多(Fordow)。IAEA表示,納坦茲地面上的一座試驗性燃料濃縮廠已被摧毀。
國際原子能總署還報告稱,伊斯法罕的四棟「關鍵建築」遭到破壞。以色列稱對伊朗設施造成了「重大損害」;伊朗則表示損害有限。
此外,以色列也透過暗殺行動打擊「知識來源」,目前已至少刺殺九名核科學家,以及越來越多的高階軍事指揮官。其攻擊目標清單已從軍事基地、飛彈發射場與工廠,擴大至經濟與石油設施。
伊朗也正展開反擊,其報復名單不斷擴大,雙方的平民傷亡也在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