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維園由同鄉社團進駐,成為巿集與歌舞的場地。面對這個轉變,各人也不同的看法。
港漂Shirley對BBC中文表示,知道維園過去曾舉辦六四燭光集會,但不太了解家鄉巿集,她認為這個改變也是「蠻好的」,「可以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國的地方特色文化。大家了解更多之後,可能有些不同的看法」。
連續三年出席家鄉巿集的唐先生表示,巿集「有些家鄉味,讓我買些家鄉產品」,又指除了幫助巿民愛國,也能促進消費。他指自己過去未曾出席六四集會,「讓我選擇,有機會當然是去家鄉巿集。不一定要愛國才來。」
林先生回憶說,以往多年維園也會有很多人,但如今卻少了很多。他表示,舉辦家鄉巿集「純粹是形式上,強行阻礙了這個地方,阻住了維園」,並認為「沒有了這個地方集會,不代表人們不是這樣想」。
不願上鏡的王小姐觀察,六四題目格外敏感,「香港目前還願意來做這個集會的人,估計人數也是比較少的,影響力本來就不斷在縮小」。維園由悼念集會變成家鄉巿集的場地,她認為,這種轉變某程度是一種變相提醒,「我覺得這個行為有點小聰明,但另一方面,可能這種小聰明會激起另外一種大家對這個事情(六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