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5篇帖子。
(轉載BBC中文網)「六四」36周年:家鄉市集繼續擠掉維園燭光晚會,記者目睹持白花者被警察帶離
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6-4 23:44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2022年6月3日,藝術家陳美彤在銅鑼灣展現行為藝術,其後遭警方拘捕。
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0

香港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副主席周嘉發日前受訪表示,包括他自己在內,至少10人收到警方電話詢問近日行程,當中包括數年無參與任何社運的成員及義工,又指個人或團體在六四都沒什麼打算。

六四當天,銅鑼灣一帶多處有警員巡邏,反恐特勤隊亦有出動。

藝術家陳美彤過去曾以行為藝術悼念,她在6月3日下午於銅鑼灣街頭雙手插衣袋、站著嚼香口膠,有警員查詢及搜查其背囊,並拉起橙帶,隔離記者至兩米外。其後多名警員陪同陳美彤前往地鐵站。

過去三年,警方總會截查車牌「US8964」的保時捷跑車,甚至將這輛車拖走扣查。車主招先生接受《獨媒》採訪時表示,他的家人在過去一年來受到不明人士的滋擾和恐嚇,已安排該車輛運離香港,不會再在香港的馬路上行走。

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1


Play video, "六四35周年:重温刘晓波的广场见证", 節目全長 32,25

32:25

音頻加註文字,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1989年天安門學運中是「廣場四君子」之一,他在2004年曾接受BBC中文長途電話專訪,回顧他所知道的「六四」事件。

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1


Play video, "六四事件:广场备忘录", 節目全長 13,27

13:27

音頻加註文字,六四「廣場備忘錄」:一場學生運動,為何以武力鎮壓結尾?

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2

街頭以外,「黃店」亦成為巡查目標。

獨立書店獵人書店由5月底舉行三周年活動展覽,書店內放有八九民運的書刊。昨日下午有一名消防職員到訪要求檢查消防設施,對方聲稱接到熱心巿民大量投訴。有記者向該消防職員查詢,對方改稱屬例行巡查。

店主是沙田前區議員黃文萱,她向BBC中文表示,今日鄰近書店的街巷皆有軍裝、穿著戰術背心警員站崗。對於店鋪遭巡查,她說「完全不意外」,但仍會感到「炆憎」(煩躁),「我都是正常做生意,如犯法就捉我,如不犯法,其實又想怎樣呢?現在營商環境不好,為何要搞得如此戒備?」

香港本地媒體報導稱,荃灣前區議員陳劍琴過去數年曾在六四期間售賣並派發蠟燭,昨日在商場攤檔「同香會」內售賣定價89元的香薰蠟燭及以6.4元的大豆蠟燭,有海關到場檢走貨物。上年六四前夕,陳被警方引用《維護國安條例》(即23條)拘捕。

《集誌社》統計過去五年針對六四相關活動,至少有 67人被捕或被控,涉及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煽動、阻差辦公等,也有逾30人被指涉破壞社會安寧被帶走。

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6

維園燭光不再

維園昔日燭光不再,場地連續第三年舉辦「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展期為6月1日至5日,橫跨六四。

今年巿集規模是過去三年最大,設置近300個攤位,入場費每位5元,主要銷售中國大陸各省土產及熟食,舞台設歌舞文藝表演。保安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作為支持單位。另維園中央草地設多個運動攤位遊戲,推廣11月的全運會。

場內規則列明,入場人士必須遵守《國安法》及其他維護國家安全的法規,禁止攜帶任何含政治成份的物品、玻璃器皿、大於50X50厘米的橫額旗幟、剪刀和鎅刀等利品,所有人都須通過安檢方可入場。

2020年,香港警方以疫情和限聚令為由,禁止支聯會在維園舉行集會。2021年,警方以《公安條例》封鎖維園。2022年康文署以「防止有人進行未經批准公眾集會」及避免「病毒傳播風險」關閉維園。

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7
18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7

圖像來源,AFP/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2025年6月4日,香港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家鄉巿集嘉年華。
19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7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遊客在香港維園舉行的市集外拍照。這裡正是過去舉辦六四燭光晚會的場地。
20楼 JosephHeinrich 2025-6-5 20:08

自2023年,維園由同鄉社團進駐,成為巿集與歌舞的場地。面對這個轉變,各人也不同的看法。

港漂Shirley對BBC中文表示,知道維園過去曾舉辦六四燭光集會,但不太了解家鄉巿集,她認為這個改變也是「蠻好的」,「可以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國的地方特色文化。大家了解更多之後,可能有些不同的看法」。

連續三年出席家鄉巿集的唐先生表示,巿集「有些家鄉味,讓我買些家鄉產品」,又指除了幫助巿民愛國,也能促進消費。他指自己過去未曾出席六四集會,「讓我選擇,有機會當然是去家鄉巿集。不一定要愛國才來。」

林先生回憶說,以往多年維園也會有很多人,但如今卻少了很多。他表示,舉辦家鄉巿集「純粹是形式上,強行阻礙了這個地方,阻住了維園」,並認為「沒有了這個地方集會,不代表人們不是這樣想」。

不願上鏡的王小姐觀察,六四題目格外敏感,「香港目前還願意來做這個集會的人,估計人數也是比較少的,影響力本來就不斷在縮小」。維園由悼念集會變成家鄉巿集的場地,她認為,這種轉變某程度是一種變相提醒,「我覺得這個行為有點小聰明,但另一方面,可能這種小聰明會激起另外一種大家對這個事情(六四)的想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