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iv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02859260200744705/answer/19037970670144438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抛开澳加国情差异以及两边执政情况,讨论华人政治倾向是没有意义的。
省流:除了经济问题,加拿大华人整体对左派政府不满的点有woke文化兴起,移民问题,毒品泛滥,以及治安恶化。而澳洲整体本身就比加拿大偏右得多,所以在左派这些问题上澳洲华人的体感却轻得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加拿大最后左派反败为胜,靠的是对川强硬态度激起了加拿大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混迹中文圈华人移民本身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就弱,再加上前面一堆debuff,所以自然政治倾向依旧偏右。但对于土澳华人而言最关注的是经济问题。美国的例子发现极右只会把经济弄更糟之后,外加右翼一通把华人污蔑为间谍的骚操作之后,自然就选择了看着更像正常人的左派工党。
woke文化就不说了,至少目前在土澳没有掀起任何波澜。土澳人民在这方面偏向于保守,符合华人群体的习惯。
移民问题也不必多说了,即便是工党上个任期的执政期间,移民澳洲的难度也要远高于加拿大。至于非法移民,澳洲两党一贯的严苛态度在华人群体看来一直都可以说是加分项。
毒品泛滥问题,问了下gpt:
澳大利亚的毒品问题
方面情况
使用率 非法毒品年使用率约为 18%,较高
主要毒品 大麻、冰毒(甲基苯丙胺)、可卡因、氯胺酮、新型合成毒品(如GHB、尼塔津)
热点问题 冰毒严重影响乡村和边远地区;尼塔津等“超强类鸦片”兴起;住宅因毒品污染被迫拆除
死亡人数 2022年记录 2,356 例药物过量死亡,每日平均近 6 人
走私渠道 亚洲、北美和中东为主要毒源地,通过港口和邮政渠道走私
加拿大的毒品问题
方面情况
使用率 非法毒品年使用率约为 16.6%(2023),略低于澳洲
主要毒品 大麻(合法化)、芬太尼(合成鸦片)、可卡因、MDMA
热点问题 鸦片类毒品危机尤其严重,芬太尼滥用致死频发,尤其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
死亡人数 2022年全国约 7,328人死于毒品过量,每日约20人,远高于澳大利亚(几乎3倍)
毒品来源 中国、墨西哥走私的芬太尼成分是主要来源;网络毒品交易盛行
AU澳大利亚 vs CA加拿大:毒品政策差异对比
方面澳大利亚加拿大
毒品法律地位 所有非法毒品都严格刑事化,除个别试点 大麻全国合法化(2018),部分城市毒品去刑事化
重点战略 《国家毒品战略》(NDS):三大支柱:
① 减少需求
② 减少供应
③ 减少危害 《加拿大毒品与物质战略》(CDSS):
① 公共健康优先
② 减害为核心
③ 部分城市推行“去刑事化”试点
大麻政策 在部分州非刑事化或有限医疗使用(如ACT)
但联邦仍列为违法 2018年起全国完全合法,允许成人种植与购买
减害措施(Harm Reduction) 实施针具交换、戒毒康复,但“安全吸毒区”较少且争议大 支持安全注射室
、安全毒品供应,如温哥华有处方芬太尼计划
去刑事化尝试 极少,仅在**首都特区(ACT)**尝试将部分毒品非刑事化(2023)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已实施部分毒品去刑事化(2023年开始)
执法重点 联邦警察与边境执法严控走私与制造,强调“强力打击” 更强调公共卫生为导向,执法重点逐渐减少对使用者惩罚
社区支持与康复 提供康复计划,但资金和覆盖率有限;社区毒品住宅污染引关注 社区支持网络发达,投入较多用于心理辅导、药物替代治疗
政策创新 开展“药物驾测”“污水监测
”追踪毒品热点 鼓励“安全毒品供应”(如处方海洛因)等国际领先实验政策
所以,相对加拿大,虽然毒品非法毒品使用率较高,但是真正严重成瘾的情况要少得多,以及情况集中于华人稀少的乡村偏远地区,外加上政府相对严格的禁毒政策,导致在澳华人群体对于毒品泛滥的担忧会远小于加拿大。
关于治安恶化,同样是GPT的回答:澳大利亚 VS 加拿大:近年治安恶化程度一览(最新完整年度:2023-24)
指标(最新年度)澳大利亚加拿大
人口 2 6.97 百万(2025 年中位估计) 4 0.13 百万(2025 年中位估计)http://worldometers.info
凶杀案 277 名受害者(2023 年7 月-2024 年6 月)≈ 1.0/10 万 778 名受害者(2023 年)1.94/10 万;2022 年为 2.25/10 万(30 年新高)
整体犯罪指标 没有全国性 CSI;ABS 抽样显示:遭遇任何人身/财产犯罪的成年人占 3.9%,较十年前下降(体感安全并未大幅恶化) Crime Severity Index (CSI) 80.5,连续第 3 年上升,较 2015 年整体上扬(非暴力犯罪推高)
暴力犯罪动向 2023 年全国受害者数:
‣ 伤害 +10%(76,533 人)
‣ 性侵创 31 年新高(↑11%) Violent CSI 99.5(2023,同比 +0.4%);青年暴力犯罪率 2,898/10 万(+12.7%)
财产/青少年犯罪热区 • 昆州 2023 受害者 289,657 人,年增 13%,入室盗窃回升至 1995 以来高位;青年重复作案突出
• 维州青年案件 23,810 起,15 年来最高 全国非暴力 CSI +3.1%;2014-2022 期间财产犯罪率 +7%(对比美国下降)
毒品驱动因素(简述) 冰毒、GHB、尼塔津等合成毒品渗透;公共讨论集中在少数州青少年帮派、社媒炫罪现象 芬太尼驱动的鸦片危机
、帮派枪支暴力是暴力指数居高的重要推手
结论
加拿大治安整体恶化程度更明显:综合指数、凶杀率、财产损失多项指标均高于澳洲,并持续攀升。
澳大利亚呈分化态势:全国平均风险较低,但特定州与犯罪类型(性侵、青年入室)显露上升,社会体感因媒体聚焦而放大。
治安恶化算是澳加华人都深有体会的一点,但是从犯罪率看加拿大状况会更严重。但是澳洲ABS的抽查得出的犯罪率下降也并不能代表澳洲华人的心态,因为安全感的降低并不一定源于犯罪率,也跟很多其他因素相关,比如homeless。我自己是深有体会,一个整天骂街乱嚎的homeless,虽然并不会提升犯罪率,但是会使得周边好几个小区的住户的安全感陡降。以下是gpt两国的关于homeless的统计:
关键比较
“一年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无家可归” 这一共同口径下的对比
(年度 = 2022-23 统计年;人口基数取最近官方估算。)
在同一“年度经历”口径下,澳大利亚的无家可归率约为加拿大的两倍(1.0 % 对 0.6 %)。
造成差距的主要因素:
住房供给与租金压力:澳大利亚租金通胀在 2022-24 年间处于 +9 %~11 % 的高位,首购房负担亦在 G20 经济体中排名前列。
统计覆盖差异仍可能残留:澳洲 SHS 把“接受过危机帮助的边缘家庭”也计入;加拿大 235 k 估算来自多源模型,学界认为对“隐形无家可归”仍有低估。
趋势方向:
澳洲 SHS 年度人数在过去 5 年持续小幅上升(+6 %);
加拿大年度估算基本持平,但收容所平均入住率和露宿者 Point-in-Time 清点都在缓慢增长。
由于两国对homeless的统计差异巨大,只能找到一个接近相同的统计口径作为对比。相比之下澳洲homeless在过去几年内增幅确实较大,符合我个人的身边统计学感知。但是澳洲homeless的问题是紧接在疫情之后出现,至少从身边统计学角度来看,华人普遍认为这是个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经济问题的后果,而并非政策问题。
最后是关于经济问题。这应该是对两国华人而言感知最相通的地方了。身在澳洲,这几年确实亲身体会到物价飞涨,coles我常买的商品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价格。而央行利率持续提升,也让普遍热衷于买房,普遍还背负着一大笔房贷的华人中产群体压力陡增。而同时企业普遍选择缩减预算,又让另一大华人群体,留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就业市场的毒打。澳洲华人当前主要的不满主要就集中于经济问题。而这也是
最后是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美加一直都是某些海外团体的大本营,尤其是某轮子,可以说是海外除了官方以外影响力最大华语群体了,几乎霸占了油管上中文时政区。出于立场原因他们力挺川普,这也对当地华人产生不可忽略的政治影响。
其实看过去一点民调记录也能看出区别:

加拿大保守党在民调中曾经获得超过一倍的领先优势

澳洲的右翼联盟党最巅峰时期也只能说是有希望赢得选举,双方不分伯仲而已
只能说同样是左派,阿尔巴尼斯的工党比特鲁多的自由党执政效果也是有差异的,至少反应在民调上是如此,不能因为同样是左派政党便一概而论。
华人的群体差异,远不如两边国情和执政党效果的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