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办学初衷,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曾表示,要打破此前医学教育主要基于生物学的局限,体现医学本源的多学科性,把多学科基因植入医学机体,需要有理科、工科乃至人文、艺术学基础的人才,培养大医学人才,建设新医科。他的理念是,不断探索跨学科融通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的覆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王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网站发文说,“4+4”学制具有以下三大堪称“妙处”的优点,可为医学的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第一,纳多学科素养者从医。多学科的“DNA”成为将医学与多学科结合的发端与纽带。
文章称,有人会问,是否可以通过对医学生增加多种学科的课程来增加其多学科知识?答案是不行。因为,没有哪个人可以掌握如此众多学科的知识,从学科的门类和深度上均不能。是否可以通过在医学院增加开设多学科课程?答案是无医学院可以覆盖如此多学科的教学。是否可以在某大学中充分进行多学科的教学?答案同样是不行,任何大学不会具有所有学科,更不会有足量的优秀学科。
第二,纳天下贤才从医:医学院由此可以广揽天下贤才。由于所从事的事业关乎人的健康性命,故对医学生、医生的素养要求极高。“4+4”模式可以使医学院有机会在各大学、各学科已经很优秀的投考本科生中优中选优地选择医学生,充分保证对未来从医者的高素质要求。
第三,纳爱医者从医:让真正有志于医学者学医从医。经各专业本科教育后最终选择学医者,体现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内心经过比较后决定的未来职业取向,是青年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后的专业选择。这些学生学医富于热情和主动性,在后来接受大量的医学教育资源投入后,未来从医的稳定度和从业水平高。医学院非常需要这种素养良好、积极求学之“成熟的受教育者”。
王辰说,基于以上三点,他认为,“4+4”是在目前教育体系下,所能设计出的几乎最佳的临床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可望培育出未来推动医学发展的高素质医师和医学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