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辦學初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曾表示,要打破此前醫學教育主要基於生物學的局限,體現醫學本源的多學科性,把多學科基因植入醫學機體,需要有理科、工科乃至人文、藝術學基礎的人才,培養大醫學人才,建設新醫科。他的理念是,不斷探索跨學科融通人才培養規律,培養兼具多學科背景的覆合型拔尖創新醫學人才。
王辰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網站發文說,「4+4」學制具有以下三大堪稱「妙處」的優點,可為醫學的發展注入核心動力:
第一,納多學科素養者從醫。多學科的「DNA」成為將醫學與多學科結合的發端與紐帶。
文章稱,有人會問,是否可以通過對醫學生增加多種學科的課程來增加其多學科知識?答案是不行。因為,沒有哪個人可以掌握如此眾多學科的知識,從學科的門類和深度上均不能。是否可以通過在醫學院增加開設多學科課程?答案是無醫學院可以覆蓋如此多學科的教學。是否可以在某大學中充分進行多學科的教學?答案同樣是不行,任何大學不會具有所有學科,更不會有足量的優秀學科。
第二,納天下賢才從醫:醫學院由此可以廣攬天下賢才。由於所從事的事業關乎人的健康性命,故對醫學生、醫生的素養要求極高。「4+4」模式可以使醫學院有機會在各大學、各學科已經很優秀的投考本科生中優中選優地選擇醫學生,充分保證對未來從醫者的高素質要求。
第三,納愛醫者從醫:讓真正有志於醫學者學醫從醫。經各專業本科教育後最終選擇學醫者,體現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間內心經過比較後決定的未來職業取向,是青年學生心智較為成熟後的專業選擇。這些學生學醫富於熱情和主動性,在後來接受大量的醫學教育資源投入後,未來從醫的穩定度和從業水準高。醫學院非常需要這種素養良好、積極求學之「成熟的受教育者」。
王辰說,基於以上三點,他認為,「4+4」是在目前教育體系下,所能設計出的幾乎最佳的臨床醫學院校教育模式,可望培育出未來推動醫學發展的高素質醫師和醫學界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