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7篇帖子。
(转载知乎)真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8

茶哥反鸡娃:


我亲戚定居十几年,娃都高中了。

和他们深聊过几次,随便说说。

首先,日本真的是僵化,老年社会经验教训我们好好学习。

然后,日本这些年汇率太变态了,加上商业传统发达,真的是高端商铺购物天堂。简单说就是几万块单品以上,人家大街上会比大多数国家退税以后还便宜。经常出国购物游的朋友应该明白区别了。

。。。。。。。。

日本纯电动车很少,混动有,道理当然是不能杀死丰田这些本国工业大鳄。

汇率等等原因,相对来说日本房子比如一户建并不贵,当然得看消费者收入水平。我是说安个家不到一千万人民币,不贵吧,噗……具体屋价网上都有,比北京上海便宜。

。。。。。。。。

日本一样是人情社会,男女地位,职场规则那些很多人都说了。这些就是一种文化风俗,打比方咱们南方人北方人交往和职场规矩也不一样,就那个意思。我觉得倒没必要抠这些差别。

日本孩子学习也有一点卷,但是中等收入群体不如国内变态,不上大学真的可以找到工作,真的可以不饿死。

日本上层阶层孩子教育酒比较卷,超过咱们富二代教育,这个似乎不一样。

我以前错误以为,日本人不学英语一样科技发达,后来我听到的是我误会了。日本人下层不用学英语,服务国内就够活了。但是日本上层和学术界一样拼英语,当然口音那个没办法。但是人家科技人才,或者说好一点大学生英语不会差的,听读写都非常厉害,说……说什么随意吧。

。。。。。。。。

总之吧,日本是一个衰败中老龄化僵化的国家,日本仍然有很强的底子。

不出意外,除非右翼纳粹又死灰复燃,不然他们未来一定就是韩国香港,现在台湾省,最后沦为菲律宾那个方向,当然这个过程每个阶段可能一两代人,看不到什么其他可能。

反正我亲戚都是觉得工作就混着等退休,养老看到回国内,孩子将来不可能留日,一定是欧洲或者回国。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8

作者:游千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4712590913373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从日本回来,必须说几句大实话。

去日本,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凌晨两点坐在便利店吃饭团,吃到一半突然开始哭——哭完了,又继续吃。

我本来是去买热咖啡的,结果门一打开,看到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坐在靠窗的高脚凳上,一动不动。

他桌上摆着一瓶绿茶和一个饭团,没开手机、没看电视,也没低头玩游戏——他只是静静地盯着玻璃窗外的反光。

吃了一口饭团,突然低头、用袖子擦眼睛,然后继续吃。

没有失控、没有嘶吼、没有夸张情绪,像是演练过无数次的“崩溃流程”。

这一刻我才懂,日本不是压抑,而是把一切不堪都打磨成“默默进行的礼仪”。

01. 日本人不拒绝表达,只是不打扰你,也不想被打扰

走进一家地铁车厢,所有人都在低头,戴口罩、看手机、闭眼睡觉、读书,每个人仿佛置身真空空间。

没人打电话,没人讲话,连小孩哭都迅速被哄好——不是因为规矩,而是因为“给别人制造声音”这件事,会让人羞耻。

你以为冷淡,但其实他们极其敏感。

我曾在居酒屋听到一群日本人喝到微醉才敢开口聊工作,声音压得像在密谋。旁边人也装作没听到,偶尔一个“唔”字回应,像是对自己说的。

在日本,不说话,不是不想说,而是被社会默契训练成了“只要我不发声,就没人会失控”。

02. 精致不是文化,是制度对人的“高级消耗法”

便利店整洁、垃圾不落地、地铁秒表准点、车站地砖不歪、路边植物定期修剪——你以为这是日本社会的“素质体现”,其实这是“管理至上”的副产品。



打工者凌晨四点就开始补货摆面,货架间距精确到厘米
每个卫生间定时消毒,清洁员要打卡拍照做记录
公司打工人出差要带2双皮鞋——应对不同室内地毯
餐厅服务员即使遭遇无理投诉,也必须90度鞠躬3次才能离开

这些人不是不累,是累到连“我不想装了”都变成了奢侈。

觉得日本整洁,是因为有人每天在为了“维持这个幻象”,把自己磨得像背景板。

03. 日本的“自由”是让你选活法,但不给你情绪出口

你可以不结婚、不买房、不升职、不社交——日本社会的表层逻辑是:你想怎么活,都可以。

但底层逻辑是:你活成什么样,都得自己兜着。

我在浅草桥的一家澡堂外看到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把脱下来的西服挂在门外,自己泡进热水池后,一言不发地沉着,像泡在某种无声审判里。

洗完他穿上鞋,站在墙角等雨停。他没伞,也不急,就静静站着。没人打扰他,也没人关心他。

这个国家给了你极大的“自理权”,但代价是——你所有的委屈、失败、无助,都必须用安静消化。

04. 日本社会表面没有冲突,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偷偷“自己解决自己”

日本人很少吵架、很少抱怨、很少当众情绪崩溃——不是不痛,而是从小被教育“有情绪,是没教养”。



公司被PUA,你只能写“退职愿书”,没人会替你出头
学生遭遇霸凌,老师会说“那是成长的一部分”
家庭不和,你就多加班、多遛狗、多打扫卫生,别说出去丢人

你会看到街头很多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骑得很慢,像在逃避回家;

深夜超市里有不少独居老人在买一个饭团、一瓶牛奶,动作极慢,像在用采购拉长一个人的“存在时间”。

他们不是没事,而是都在等“自动修复”,哪怕根本修不好。

05. 节日很热闹,人却更孤独

每年圣诞、元旦、樱花季,日本商场和景区都搞得热热闹闹。但真去走一圈,就会发现:

过节的人多,但结伴的少;街头点灯全开,民宅灯却少得可怜;

地铁仍然满员,但没人穿节日装扮;晚上9点之后的便利店,比公园还热闹。

我在新宿一家居酒屋门口,看到一个人穿着圣诞毛衣、拎着蛋糕,站了半小时,没人来。他最后坐下,一个人吃完。

他边吃边发信息,没人回。然后他自拍了一张照片,配文“2024,我过得挺好”,发完就把手机倒扣。

这就是节日里的日本人:全世界都在热闹,我也得像热闹一点。哪怕我其实,只是一个人在场。

06. 他们不是不想靠近,而是从不敢成为“别人的负担”

日本人社交规则只有一个:不打扰别人。



你想要朋友?可以,但要等别人主动
你想表达自己?可以,但不能太突兀
你想求助?可以,但最好附带“我会还”的说明书

这种从不求助、从不拖累别人的文化,最后变成了:谁都不敢崩,因为一旦崩,没人接得住。

我见过一位下班后的白领,把自己困在厕所门口20分钟,不敢哭出声;

也见过一位小店老板,悄悄在收银台贴一张纸:“周五暂停营业,我需要静一静。”

他们什么都不说,但你知道——那是他们最后的请求方式。

07|宠物不是陪伴,是“情绪托管人”

在东京,宠物店比小超市还多,宠物美容、宠物保险、宠物祈福、宠物悼念……你几乎能为一只狗安排一生的“完整人生”。

我曾看过一位中年男子,牵着一只穿和服的柴犬,在浅草寺拍照。

他对狗说:“我们明年还要来哦。”

说完他笑了。那笑,像是在对自己说的。

日本很多人不婚不育,但宠物注册量却逐年上涨,甚至超过新生儿数量。

对很多人来说,宠物不是“生命延伸”,而是“代替任何社会关系的情绪托底”。

他们可以不交朋友,但不能没有猫;可以不谈恋爱,但得有人在门口等他回家。

宠物不是娱乐,是最后的情绪接收站。

08|垃圾分得越细,人的情绪越压抑

在日本,丢垃圾从来不是一件轻松事。



要按周分类:可燃、不可燃、塑料、金属、电器、纸板
每类垃圾有固定投放日,错了会被贴纸条退回来
扔瓶子得先洗干净、撕标签、拧瓶盖、按扁
扔纸盒必须拆开、压平、用绳捆好——不然被邻居记恨

我曾在札幌租过一间公寓,因为没把外卖盒洗干净,被楼下老太太在群组里“点名”。

你以为这是环保,其实这是一种“制度型洁癖”:社会鼓励你“别留下痕迹”,哪怕只是一个没洗的酱油瓶。

垃圾分类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强化一种*别麻烦别人”的信仰。

09|老年人表面平静,背后却被“监控式系统照顾”

日本老龄化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不是混乱,而是——极度系统化的孤独感。

很多城市为老人配备了“孤独死检测机制”:

每天记录门口传感器有没有动静;公寓电表异常就启动紧急探访;社区每月例行“确认生存”通话。

你以为这是关心,其实更多是一种“温柔监控”。

我采访过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他说:

“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在家里,他们也知道。但我们都不打扰彼此。”

他的家极干净,电视声音开得很小,一只猫在暖炉边打盹。

那天我们聊了两个小时,他最后说:“你走慢点,我看你走完再关门。”

那扇门关得极慢,像是人生最后一页小心收尾。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8

哈哈哈虽然我有的时候觉得有个日本IP的人说话太极端,但是这个问题下她说的倒是没错。

有些旅游过几天的,生活几个月的甚至留学几年没工作或者工作一两年没留学的,甚至是根本没来过日本都敢写各种长篇大论评论日本的是挺神奇的,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我呆郑州

上四年大学我都不敢怎么评论郑州说真正的郑州是啥样,我都只敢评论下我的大学生活。

而且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还是对日本文化不太感兴趣的外国人,我基本不对我认知以外的任何东西发表什么确定的结论,比如日本经济,日本文化,日本科技等等。我能说的只有我自己的生活,我的体验,最多再说说朋友跟我说的ta们的体验。而且我第一份工作的体验和第二份差别都很大,我都不敢说日企

甚至是大手日企都是什么样了。

留学的体验不一样,甚至理工科和文科留学的体验都完全不一样,需要打工的和不需要打工的体验更不一样,在日企工作/外企工作/中资工作/经营管理签/和日本人结婚的人的生活更是天差地别。

放弃对一个国家下定义不好吗?就算不是日本,你真的能对你生活几十年的中国下定义吗?北京二代眼里的中国跟你农村人眼里的中国是一个中国吗?



作者:鸡排排排排排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7962596017615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8

不要相信,不要相信。

每个人视角不一样,在日本的遭遇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尤其是网络上有脑子能正确判断信息的人太少,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所以与其听着不靠谱的各种介绍,不如自己亲眼看看。当然如果没钱去,那也只能在网上听别人瞎咧咧了,听别人说的要留个心眼,别人说的不要太相信。互联网上的东西你当真就输了。



作者:神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8301147376857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8

Cece:


咋说呢?感情很复杂

根正苗红大陆走出来的(受各种抗日剧洗礼,日常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背抗日战争历史),没去日本之前恨日本人恨的牙痒痒,一口一个“小日本鬼子”。去了一趟日本,嗯,妈蛋,想移民怎么办。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9

小白兔呀小白兔:


人在日本

感觉日本这个社会培养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的社畜。。。。

出了资深财阀家族和资深政治家族

所有人都是一个个的真正的螺丝钉,鞠躬是机器的程序,不要觉得鞠躬是认错,那只是一个法定(机器要求的)程序。。。。。。工匠精神也不过就是工作的程序而已。。。。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9

几年前去过北海道,每次经过酒店前台,服务人员特别标准地鞠躬,微笑问候。哪怕他们正在忙着处理其它事情,都会停下来,视线一直跟着你直到你离开。很多时候,我明显看到她们面容后的那种疲惫,和她们特别努力地装出她们其实是自然放松的。

外出时,在地铁或者火车站,迷路了,会遇到一些热情的日本人帮忙,很耐心细致。完了后,他们急匆匆地走了。他们是真心帮人,但感觉他们自己也是真的有事在忙碌。

总体而言,感激他们比较细致,但也比较累。



作者:Qt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8938632385671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9

有一说一,日本社会的同化力还挺强的。

三哥差不多在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脏乱差的代表,在英国传播幽门螺杆菌,在加拿大海滩上拉翔,但我在日本遇见的三哥一个个都把日本人的礼节给学会了,在超市把我路挡了会跟日本人老太太一样马上弯腰道歉私密马森一条龙。

当然这些都没什么,我在日本住了这么久了,至今没听过一辆车按喇叭,我觉得这是最牛逼的。



作者:韩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99636000529216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9

鸣海 枫:


很多人说日本人吃饭时特别安静,然后有人跳出来质疑真实性······我来说句公道话哈:后者是对的。

日本餐厅我去过几十次,其中有两次在的时候确实很吵,因为当时电视上在播世界杯的比赛······

一次,是日本赢了德国。还有一次,是日本赢了西班牙。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49

康小山:


没有一个完美的社会和国家,但是你很难找到一个社会各个方面都80分的社会。日本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老龄化和少子化,除了这个问题,其他真的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样本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