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念頭出現,我是不是遭到了性侵,」這種想法在她腦海中徘徊。但顧及到個人安全,她趕緊逃出來,回到家裡。後來她跟兩位美國朋友說起,對方告訴她「這是性侵」,她才反應過來。
大衆通常對性侵的理解局限於用粗暴、脅迫、恐嚇等方式實施的性行為,但在有些地方,一方沒有表示「同意」,或雙方沒有按照約定進行的性行為,也被劃為性侵範圍。
淼淼後來報警,嘗試討個説法。警察錄取了口供,但表示紐約州沒有偷摘保險套(Stealthing)相關法律規定,後來不了了之。
她始終接受不了這件事,不斷質問自己,「如果我當時沒有怎麼做,或者有其他反應,是不是這件事就不會發生?這是不是我自己的錯?」
在這期間,淼淼被診斷出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每次她在公交車上,有男性靠近,她就感到呼氣局促,精神緊張,這種情況持續了九個月。
為了療癒創傷,也為支持有類似經歷的人,她在一次脫口秀演出中講述了這段經歷。
「對我來說,這些創傷和壓力都可以通過創作和反覆講述來幫助自己接受,也讓我從中找到自己的敘述方式,獲得一些控制感」,淼淼說。逐漸,她覺得蒙在心裡的陰影明顯少了一些。
馮媛說,「在一些條件下,脫口秀可以成為一種治癒的力量」。據她觀察,有些開放麥團體會在演出前組織讀稿會,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請演員讀出自己的作品,其他人給與反饋。這不僅能提升表達技巧,還能提高大家對事情的認知,找到自己的內在力量,並與夥伴一起共同應對困難。
「有了一些規則和共識之後,就能成為賦權的一種方式。」馮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