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衛華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757772/answer/324873710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養一個好脾氣, 是做人最高明的智慧。
在你的身邊, 有沒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很少生氣, 即便面對別人的挑釁, 也能一笑置之;
他們不常發火, 即便心裡有很多煩惱, 也能顧及身邊人的感受。
他們總是看起來笑容滿面、 脾氣很好。
相處久了才知道, 這樣的人, 往往才最「可怕」。
01
好脾氣背後, 是海納百川的格局。
2010年, 《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一書出版。
一位青年教授, 挑出了易中天書中的10個問題, 並做出了尖銳的批評。
專業能力遭到如此質疑, 一般人也許早就惱羞成怒了。
但易中天卻樂呵呵地回應說:
「人家批評我, 是人家看得起。如果對方根本就不放在眼裡, 只怕批評的話都懶得說。」
易中天豁達的品行, 也讓他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
經歷越多越明白, 像易中天這種好脾氣的人, 從來不簡單。
他們即使面對惡言詈辭, 也能保持一份從容;
即便遭遇是非敵對, 也能雲淡風輕一笑了之。
這種春風化雨般的性格, 表面看上去是好脾氣, 背後其實都是莫大的格局。
在一檔節目訪談上, 王朔曾經對余秋雨作出了一番尖銳的評價。
他說: 余秋雨不過是個會寫點遊記, 一部小說也沒寫過的「不青春的青春作家」。
節目播出後, 外界一片嘩然。
有人在公開場合, 問余秋雨對此是什麼看法。
就在大家以為余秋雨會因此惱怒的時候, 他卻顯得格外淡然。
他笑著稱讚王朔是「評論者中真正有創造力的人」, 並對王朔的作品給予了肯定。
面對輿論的髒水, 余秋雨不鬧不怒, 反而顯得格外隨和從容。
弘一法師說:「人之謗我者, 與其能辯, 不如能容; 人之誨我者, 與其能防不如能也。」
因為面對誹謗與質疑, 憤怒是人的本能。
但能用包容的態度、 友善的情緒去面對, 卻是極大的本事。
那些好脾氣的人, 不是沒碰到過不愉快的事, 只是他們從不把破事當回事。
這份豁達的格局、 超然的心胸, 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02
好脾氣背後, 是冷靜自持的情緒。
有句話說: 脾氣是外現的, 情緒是內在的。
很多時候, 一個人的脾氣里, 藏著他對情緒的掌控力。
2019年, 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 李彥宏正在台上侃侃而談。
突然間, 一個男子走上台, 將自己手中的礦泉水, 用力潑在李彥宏的頭上。
見此情形, 李彥宏先是一懵, 然後用手擦了擦臉, 平靜地問:
「What's your problem?」
隨後李彥宏不慌不忙地說:
「大家看到在AI前進的道路上, 還是會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但是我們前行的決心不會改變。」
在惡意攻擊面前, 李彥宏沒有謾罵推搡, 現場更沒有因此發生騷亂。
這種沉著冷靜的態度, 讓李彥宏收穫了無數的掌聲。
何炅說過:「沒有生氣不一定代表沒有負面的情緒, 能夠不將負面情緒帶給他人, 才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真正厲害的人, 不會因為別人言行上的過失而氣急敗壞。
他們遇事會克制自己的情緒, 心平氣和地妥善處理問題, 所以看上去脾氣都很好。
多年前, 查理▪芒格受邀參加一個外地的商業聚會, 活動結束後準備坐飛機回紐約。
但在過安檢時, 檢測器不斷鳴叫, 他被工作人員強行攔了下來。
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 芒格重新接受安檢, 可檢測器依舊不斷鳴叫。
此時, 工作人員開始用懷疑的眼神凝視著芒格, 態度十分令人不適。
芒格卻帶著笑容, 一次又一次地折返, 配合對方的檢查。
終於在檢查了數十次後, 問題終於找到---原來是檢測器出現了故障。
此時, 芒格的飛機已經延誤, 周圍人都以為芒格會因此大發脾氣。
但芒格卻沒有任何惱怒之意, 反而從容掏出隨身攜帶的書籍, 一邊閱讀一邊靜候下一班飛機。
生活中, 有些人看上去平易近人, 不容易生氣。
但這份好脾氣的背後, 是對自我的情緒控制力。
他們不會因為遇到不順心的人事, 就渾身充滿戾氣。
他們即便遭遇麻煩也能保持冷靜, 用從容友善的脾氣去應對。
比起心浮氣躁者, 這種泰然自若的人, 更令人敬佩。
03
好脾氣背後, 是推己及人的善良。
有句話說: 一個人的脾氣里, 藏著他最真實的人品。
因為生氣是人的本能, 但是能化解脾氣溫柔對待別人, 卻是一種善良。
季羨林曾經在《 悼念馮芝生先生》一文中, 講過一段往事。
1951年, 季羨林和文學家鄭振鐸、 哲學家馮芝生一起組團訪問印度。
鄭振鐸為人豪爽,最愛開玩笑, 他經常喊芝生先生為「大鬍子」。
有一次, 理髮師正給芝生先生刮臉。
鄭振鐸站在旁邊起鬨, 對著理髮師高呼: 「把他的絡腮鬍子刮掉!」
理髮師不知所措, 一失手, 真把鬍子刮掉一塊。
這時候 , 鄭先生大笑, 旁邊的人也陪著鬨笑。
芝生先生雖然心疼自己的鬍子, 但看到理髮師緊張愧疚的眼神, 他立馬跟著大家笑了起來。
理髮師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馬一浮說: 已識乾坤大, 猶憐草木青。
面對他們的無心之過, 好脾氣的人往往會選擇一笑置之。
因為他們見過世間百態, 內心寬厚柔軟, 更能體諒他人的不易。
有句話說得好: 「溫和的言語, 自發的關懷, 都源於一個人內心深處的良善。」
那些好脾氣的人, 看上去溫和好相處。
但其實, 這種溫柔的脾氣, 背後都是莫大的善良。
因為他們不會對弱者肆意指責和暴怒, 而是能夠將心比心。
他們平等友愛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永遠懂得照顧他人的自尊。
經歷越多越知道, 這種寬厚仁慈的秉性, 就是生而為人最高的境界。
英國散文家威廉▪赫茲里特說過: 「好脾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比起一言不合就暴躁跳腳的, 那些好脾氣的人, 往往活得更高級。
他們既有克己自持的能力, 也有寬容世人的慈悲。
他們永遠對生活報以溫情, 對萬事萬物心存敬畏。
人生在世, 養一個好脾氣, 就是做人最高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