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8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何日本大學qs排名掉的速度非常快日本有沒有一種緊迫感?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5

陽光總在風雨後:


日本的衰落是方方面面的,不在於什麼大學排名。

地震救援做好了沒?

新興科技行業有沒有投資?

物價上漲過快有沒有控制?

對低收入群體有沒有幫助?

能維持現狀都很難了,還要有什麼緊迫感啊?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5

RunningVegeDog:


人清華也有理由說的,我一年多少科研經費啊,我一年386億!你們這些學校一年多少錢啊,也跟我比。日本大學現在什麼水平,就這麼幾個大學,你東大什麼的也想當亞洲第一?他當得了嗎?當不了!沒那個經費知道嗎?

再接下來要輸復交了,清北輸完輸復交,再輸馬來亞大學,接下來沒得輸了,輸麻了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6

事實就是,近三十年來,日本跟不上所有的新領域。日本大學廢柴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搞笑的就是一說起來中國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世界領先,

小倭子們就說中國論文專利質量低。

但是,中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等都發展起來了,

都達到世界先進甚至世界領先水平。

倭國所謂的那些高質量論文和專利都轉化出什麼成果了?

倭國能把花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的經費多花點在研究上,

倭國的大學和新產業也不至於菜成這樣。



作者:江南鐵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0575065570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6

恆路敬不二:


日本有句話叫博士遠離,博士讀出來未來的出路也就那樣,甚至不如碩士畢業。讀博的吸引力對日本人來說已經很小了,而博士生是未來科研的基石。還有就是教育投入,同為頂級大學,2023 年清華經費410 億元,北大222億元,東京大學只有174 億元,再考慮物價因素,實際差距會更大。有沒有發現日本已經沒有在高等教育科研上和中美一爭高低的心氣了?2021年日本gdp5.03 萬億美元,到了2024年逆生長到了4.11萬億美元,下降了18%,日本最大的挑戰是經歷了失落的三十年屢屢點錯科技樹後整個國家以後怎樣正常的維持下去,高等教育已經不是當務之急了。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7

先說本人立場,經常與日留互懟,認為回國或留日都只是基於個人需求的選擇,潤日沒什麼好吹的,中國在產業競爭上一定有更大空間,同時,回國也確實面臨極大的就業與競爭壓力。

但是,我也從不黑日本的大學。QS強調學生來源國籍多樣性,非英語系國家掉榜是正常的。而且QS是給英澳加港新留子看的,USNEWS是給美吹看的,軟科是給本土陸吹看的,泰晤士沒人看(那幾家領導小孩可能在英國讀書的世界500強某企除外)。

個人認為比較客觀中肯的世界大學排名是CWUR,評比標準較客觀,數據來源較可信(不採用學校自身提供的數據)。東大排13,京大27,慶應96,大坂97,地位相當高。不過日本其他大學都排百名以後了,地位不高。



作者:吉卜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843732820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7

凌羽:


謝邀。

利益相關:本人目前日本化學系博士在讀,本科畢業於國內某末流985,碩士也是在京都大學,導師是我們這個研究領域的大牛,H-index相當於國內院士水平。

先說結論:圈外人不關心,圈內人有緊迫感但是無可奈何。

這一現象其實與日本的教育體系、觀念、制度等是緊密聯繫的。

先說為什麼圈外人不關心。這裡的圈外人指的是不做學術研究、不關心科研方面的人。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願意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始終是少數,大部分人進入高等學府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一張文憑,為了以後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要能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學校的科研能力、國際排名之類的並不重要。

眾所周知日本的就業率並不算低,無論是東大出身,還是職業學校畢業,找到工作都不是什麼難事,加上日本的傳統,新入職的人收入差距並不會特別大,一來二去很多人對高校的國際排名之類的東西就不怎麼在意了。

至於圈內人,那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造成近些年來日本高校國際排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學術產出乏力,而產出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經費問題,二是人才問題。

先說經費,由於種種原因,日本政府給予高校的資助在近些年來總體上是呈減少趨勢的,雖然諸如日本、等部門機構也在嘗試增加相關預算,但也顯得有些杯水車薪。就我們研究室來說,這幾年來老闆也抱怨過經費不足,解決辦法是去找民間機構、公司等多接橫向項目,但這樣也是治標不治本,畢竟能做橫向項目的人力資源也很有限,而且日本這邊能與高校合作的企業也不如中國那麼多。

至於人才,這實際上已經是積重難返的問題了。眾所周知,日本人普遍不願意讀博,很多研究室的博士生一直處於斷帶狀態,特別是過去幾年,由於疫情影響,新留學生也幾乎絕跡,對於很多指望著能靠留學生解決博士生短缺問題的研究室來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至於碩士生,至少在我們這邊,我個人感覺碩士是非常水的,只需要兩年,不需要發表論文,不需要什麼學術產出,幾乎不存在延畢,難度堪比我在國內的本科畢設,這樣的碩士能產出多少學術成果?

另外就是,日本的博士幾乎全部是自費,幾乎沒有資助,等於自掏腰包,雖然也有民間獎學金和,但能中標的始終是鳳毛麟角,大部分人還是得自己負擔,有讀博的功夫,出去找個工作都能掙不少錢了,除非是真正熱愛科研,並且家境不錯的少數人,幾乎沒有人願意讀博,這也是造成博士人才的斷帶的原因之一。

所以,對於學術圈內的人來說,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一件事。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8

4thever:


日本這種內部純粹論資排輩的體系國家,真的在乎整體利益麼?

日本真正在乎整體利益的,估計只有極右翼能成氣候,左翼那些連個完整的政治綱領都提不出來。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8

藏起來的哪吒:


簡單說一句,QS排名是要花錢的。分析再多次要的因素也抵不過這一條。

你覺得日本的公立大學,有這部分預算嗎?

立命館倒是漲的挺快的,年年漲。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9

鐵右:


近年來日本的一切都掉的非常快,債多不壓身,區區一個qs有什麼著急的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9

GYK:


​QS每年會給學校的隨機教職員郵件(物理的),很多時候會落到離職員工上。這裡面有小禮物(不值錢),多張問卷表(可以電子返回),以及QS的宣傳和價值觀材料。整個周期很長,基本n-1年就發。

收到的教職工如果填寫了,哪怕全部寫NA就超過了90%的院校,因為很多教職工是藉機匿名吐槽自己的單位。因此在美國的部分大學會強制教職工去寫這個評價,而且會查你寫得如何。這就是所謂的QS,一個基本不客觀的排名。

現在US NEWS和QS都是就業導向了,對於文理和私立大學而言這些排名更沒法給自己宣傳了。所以相當大學就對這類問卷放養,今年漲了是運氣好,明年降了也沒關係。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