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8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何日本大学qs排名掉的速度非常快日本有没有一种紧迫感?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5

阳光总在风雨后:


日本的衰落是方方面面的,不在于什么大学排名。

地震救援做好了没?

新兴科技行业有没有投资?

物价上涨过快有没有控制?

对低收入群体有没有帮助?

能维持现状都很难了,还要有什么紧迫感啊?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5

RunningVegeDog:


人清华也有理由说的,我一年多少科研经费啊,我一年386亿!你们这些学校一年多少钱啊,也跟我比。日本大学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大学,你东大什么的也想当亚洲第一?他当得了吗?当不了!没那个经费知道吗?

再接下来要输复交了,清北输完输复交,再输马来亚大学,接下来没得输了,输麻了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6

事实就是,近三十年来,日本跟不上所有的新领域。日本大学废柴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搞笑的就是一说起来中国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世界领先,

小倭子们就说中国论文专利质量低。

但是,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等都发展起来了,

都达到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水平。

倭国所谓的那些高质量论文和专利都转化出什么成果了?

倭国能把花在中国互联网上的经费多花点在研究上,

倭国的大学和新产业也不至于菜成这样。



作者:江南铁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057506557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6

恒路敬不二:


日本有句话叫博士远离,博士读出来未来的出路也就那样,甚至不如硕士毕业。读博的吸引力对日本人来说已经很小了,而博士生是未来科研的基石。还有就是教育投入,同为顶级大学,2023 年清华经费410 亿元,北大222亿元,东京大学只有174 亿元,再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差距会更大。有没有发现日本已经没有在高等教育科研上和中美一争高低的心气了?2021年日本gdp5.03 万亿美元,到了2024年逆生长到了4.11万亿美元,下降了18%,日本最大的挑战是经历了失落的三十年屡屡点错科技树后整个国家以后怎样正常的维持下去,高等教育已经不是当务之急了。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7

先说本人立场,经常与日留互怼,认为回国或留日都只是基于个人需求的选择,润日没什么好吹的,中国在产业竞争上一定有更大空间,同时,回国也确实面临极大的就业与竞争压力。

但是,我也从不黑日本的大学。QS强调学生来源国籍多样性,非英语系国家掉榜是正常的。而且QS是给英澳加港新留子看的,USNEWS是给美吹看的,软科是给本土陆吹看的,泰晤士没人看(那几家领导小孩可能在英国读书的世界500强某企除外)。

个人认为比较客观中肯的世界大学排名是CWUR,评比标准较客观,数据来源较可信(不采用学校自身提供的数据)。东大排13,京大27,庆应96,大坂97,地位相当高。不过日本其他大学都排百名以后了,地位不高。



作者:吉卜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843732820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7

凌羽:


谢邀。

利益相关:本人目前日本化学系博士在读,本科毕业于国内某末流985,硕士也是在京都大学,导师是我们这个研究领域的大牛,H-index相当于国内院士水平。

先说结论:圈外人不关心,圈内人有紧迫感但是无可奈何。

这一现象其实与日本的教育体系、观念、制度等是紧密联系的。

先说为什么圈外人不关心。这里的圈外人指的是不做学术研究、不关心科研方面的人。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人进入高等学府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一张文凭,为了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要能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学校的科研能力、国际排名之类的并不重要。

众所周知日本的就业率并不算低,无论是东大出身,还是职业学校毕业,找到工作都不是什么难事,加上日本的传统,新入职的人收入差距并不会特别大,一来二去很多人对高校的国际排名之类的东西就不怎么在意了。

至于圈内人,那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造成近些年来日本高校国际排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学术产出乏力,而产出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费问题,二是人才问题。

先说经费,由于种种原因,日本政府给予高校的资助在近些年来总体上是呈减少趋势的,虽然诸如日本、等部门机构也在尝试增加相关预算,但也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就我们研究室来说,这几年来老板也抱怨过经费不足,解决办法是去找民间机构、公司等多接横向项目,但这样也是治标不治本,毕竟能做横向项目的人力资源也很有限,而且日本这边能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也不如中国那么多。

至于人才,这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日本人普遍不愿意读博,很多研究室的博士生一直处于断带状态,特别是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影响,新留学生也几乎绝迹,对于很多指望着能靠留学生解决博士生短缺问题的研究室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至于硕士生,至少在我们这边,我个人感觉硕士是非常水的,只需要两年,不需要发表论文,不需要什么学术产出,几乎不存在延毕,难度堪比我在国内的本科毕设,这样的硕士能产出多少学术成果?

另外就是,日本的博士几乎全部是自费,几乎没有资助,等于自掏腰包,虽然也有民间奖学金和,但能中标的始终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还是得自己负担,有读博的功夫,出去找个工作都能挣不少钱了,除非是真正热爱科研,并且家境不错的少数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读博,这也是造成博士人才的断带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学术圈内的人来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8

4thever:


日本这种内部纯粹论资排辈的体系国家,真的在乎整体利益么?

日本真正在乎整体利益的,估计只有极右翼能成气候,左翼那些连个完整的政治纲领都提不出来。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8

藏起来的哪吒:


简单说一句,QS排名是要花钱的。分析再多次要的因素也抵不过这一条。

你觉得日本的公立大学,有这部分预算吗?

立命馆倒是涨的挺快的,年年涨。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9

铁右:


近年来日本的一切都掉的非常快,债多不压身,区区一个qs有什么着急的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9

GYK:


​QS每年会给学校的随机教职员邮件(物理的),很多时候会落到离职员工上。这里面有小礼物(不值钱),多张问卷表(可以电子返回),以及QS的宣传和价值观材料。整个周期很长,基本n-1年就发。

收到的教职工如果填写了,哪怕全部写NA就超过了90%的院校,因为很多教职工是借机匿名吐槽自己的单位。因此在美国的部分大学会强制教职工去写这个评价,而且会查你写得如何。这就是所谓的QS,一个基本不客观的排名。

现在US NEWS和QS都是就业导向了,对于文理和私立大学而言这些排名更没法给自己宣传了。所以相当大学就对这类问卷放养,今年涨了是运气好,明年降了也没关系。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