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羽:
谢邀。
利益相关:本人目前日本化学系博士在读,本科毕业于国内某末流985,硕士也是在京都大学,导师是我们这个研究领域的大牛,H-index相当于国内院士水平。
先说结论:圈外人不关心,圈内人有紧迫感但是无可奈何。
这一现象其实与日本的教育体系、观念、制度等是紧密联系的。
先说为什么圈外人不关心。这里的圈外人指的是不做学术研究、不关心科研方面的人。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人进入高等学府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一张文凭,为了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要能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学校的科研能力、国际排名之类的并不重要。
众所周知日本的就业率并不算低,无论是东大出身,还是职业学校毕业,找到工作都不是什么难事,加上日本的传统,新入职的人收入差距并不会特别大,一来二去很多人对高校的国际排名之类的东西就不怎么在意了。
至于圈内人,那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造成近些年来日本高校国际排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学术产出乏力,而产出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费问题,二是人才问题。
先说经费,由于种种原因,日本政府给予高校的资助在近些年来总体上是呈减少趋势的,虽然诸如日本、等部门机构也在尝试增加相关预算,但也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就我们研究室来说,这几年来老板也抱怨过经费不足,解决办法是去找民间机构、公司等多接横向项目,但这样也是治标不治本,毕竟能做横向项目的人力资源也很有限,而且日本这边能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也不如中国那么多。
至于人才,这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日本人普遍不愿意读博,很多研究室的博士生一直处于断带状态,特别是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影响,新留学生也几乎绝迹,对于很多指望着能靠留学生解决博士生短缺问题的研究室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至于硕士生,至少在我们这边,我个人感觉硕士是非常水的,只需要两年,不需要发表论文,不需要什么学术产出,几乎不存在延毕,难度堪比我在国内的本科毕设,这样的硕士能产出多少学术成果?
另外就是,日本的博士几乎全部是自费,几乎没有资助,等于自掏腰包,虽然也有民间奖学金和,但能中标的始终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还是得自己负担,有读博的功夫,出去找个工作都能挣不少钱了,除非是真正热爱科研,并且家境不错的少数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读博,这也是造成博士人才的断带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学术圈内的人来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