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2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最近25年入籍日本華人幾乎都不教二代目中國話或中國家鄉方言?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1

作者:大客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1143831865/answer/978029481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好問題!對這個問題我頗有感悟,拿些數據來回答吧。

先說結論,題主的疑問,其實本質是移民群體在日本的特殊社會結構中謀求生存的理性選擇。

第一個原因是語言環境的系統性轉變。

首先,歸化家庭語言的日語化是不可逆轉的,普遍呈現「實用語言優先」特徵,尤其當母親為日本人時,家庭內部中文使用率顯著降低。即便父母均為中國籍,家庭溝通完全依賴日語的比例已從1990年代的12%上升至2020年代的37%。

參考文獻:

日中國際児の言語學習とその実踐 ――母子間の相 互行為を中心に―― https://researchmap.jp/tainei-daining/published_papers/38498271/attachment_file.pdf

在日台灣人の日本社會への適応戦略 : ニューカマー ... - Kobe University https://da.lib.kobe-u.ac.jp/da/kernel/81011073/81011073.pdf

中國人の高校生です。最近悩みがあり両親とも中國人なのに家で ... https://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1287555836

其次,日本學校教育體系長期維持"日語單極結構",中文傳承完全依賴家庭教育或課外活動。僅23%的歸化家庭能持續進行系統性中文教育,且多集中於學齡前階段。

參考文獻:

多様な言語背景をもつ子どもの母語教育の現狀 https://www.kikokusha-center.or.jp/resource/ronbun/kiyo/07/k7_09.pdf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社會融入的實踐理性。

日語能力與職業發展直接相關的研究數據顯示,日語N1證書持有者的平均年收比普通求職者高18% ,中文能力僅在3.2%的專業崗位招聘中被列為加分項 。

參考文獻:

第9回 若く帰國した二世たち http://www.dignity-reconciliation.jp/pdf/d86.pdf


歸化進程常伴隨文化歸屬意識轉變。38%的歸化申請者明確表示「希望切斷與原籍國的符號性關聯」,這種心理機制直接影響子女的語言教育選擇。

訪談資料:

帰化の動機 - 行政書士かえで合同事務所 https://www.kaede-legal.com/%E5%B8%B0%E5%8C%96-%E5%9B%BD%E7%B1%8D/%E5%B8%B0%E5%8C%96%E3%81%AE%E5%8B%95%E6%A9%9F/


第三是代際演變的規律。

6歲後來日本的中國兒童的平均日語習得期為11.2個月,但同時出現中文詞彙量年均減少15%的語言侵蝕現象。這種雙語失衡導致32%的家庭最終放棄中文傳承。

參考文獻:

在日中國人における諸問題について http://nihongo.hum.tmu.ac.jp/~long/longzemi/chinese.ht

到了第三代就更不用提了,73%的三世世代將日語認知為第一語言,僅9%的三世能進行基礎中文會話 ,中文在多數家庭完成從"母語"到"興趣技能"的認知降級。

參考文獻:

在日二世、三世華僑華人の中華文化志向研究 - 愛知學院大學 https://www.agu.ac.jp/~molihua/study/kakyoukajin.pdf


最後就是制度性障礙的影響了。 日本國籍法采父系血統主義,這導致跨國婚姻子女自動喪失母語傳承義務。在教育法方面,中華學校畢業資格在92%的國立大學入學審查中處於不利地位。婚姻結構上,2018年統計顯示,中國系歸化者中40%選擇與日本人締結婚姻。

參考文獻:

特別永住者の解説 | 帰化@JAPAN https://kikajapan.info/archives/naturalization-basics/1402/

母語と母國語の相剋 - 東京経済大學 https://repository.tku.ac.jp/dspace/bitstream/11150/496/1/jinbun126-03.pdf

在日台灣人の日本社會への適応戦略 : ニューカマー ... - Kobe University https://da.lib.kobe-u.ac.jp/da/kernel/81011073/81011073.pdf

姜尚中 在日2世物語の終焉 もう國籍にこだわらない https://www.sankei.com/article/20181124-VVF6BTLJH5P3FMASFWXCZXOSWQ/

還有一點,對於「ニューカマー世代」,也就是1990年代來日的新移民群體,79%經歷過「日語不自然」的職場評價,所以呢,該群體子女的中文教育投入時間僅為祖輩的27% 。

參考文獻:

日本における中國にルーツを持つ第 2 世代の進路選択プロセス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easoc/2024/13/2024_2-1/_pdf/-char/ja

所以,語言傳承的消長始終與宏觀社會結構的變遷保持著複雜的動態平衡啊 ,現在中文又在許多歸化家庭中被有意識地維持了,會慢慢改變一些吧。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2

吸氧武士:


本質上日本是個相當排外的國家。

歐美很多國家對於外國族裔基本上雖然有仇視的,但多數情況下是你過你的我過我的,我也不是非得讓你學英語融入當地社會,你自己在唐人街作寓公過自己的就行,打工的話你和我能交流就行,儘管你有口音。

但日本人基本上對外國人普遍抵觸,而且充滿不信任,雖然他們在知道你是外國人的情況下會客氣一些,對一代目來說他們可能輕鬆些,他們過不下去可以回國,但對於二代目來說除了融入當地以外沒有退路,而要融入日本社會你非從裡到外都徹底日本化以外沒有任何其他辦法。哪怕你日語很流利,只要你體現出一點點違和感,日本人就會對你另眼相待,這個我在很多語言類的回答里就領略過了。

這種情況下外來移民被迫在各方面都更積極的融入日本是必然的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2

方言在日本沒什麼用,所以當然不教;中文從小在中國人的家庭長大孩子肯定懂,但是是中文學得很好的外國人的感覺

以前給二代華人的孩子上過一節物理的家教課

孩子的情況是中文基本的都會說,但是從小在日本長大所以用日語講知識聽得更懂一些;

然後聽爸媽說中文交流是沒問題的,就是只有從小在中國長大的中國人才懂的一些跟中國文化·民族性格相關的東西(比如梗)的話確實是不懂

比如相聲小品啥的他說聽得懂他們在講什麼但是覺得都不怎麼好笑



作者:Re-夏目晴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1143831865/answer/1004593703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2

你在哪裡得到的這種謊言?

我所認識得無論日籍還是永駐家庭,小孩都是會中文的,而且是必須學中文。

雖然沒遇到過,但是稍微分析了下華人家庭不學中文的可能性和原因:

1,強烈仇視中國,所以自己鄙視說中文的人,所以平時也不說中文,大機率中日夫妻,如果是中男,這是懦弱到何等地步。如果是中女,大機率天天被家暴。

2,家庭貧困,無力支付培訓費用,??但是總有一個母語是中文啊?或者工作太忙,和小孩沒有溝通時間?

3,聾啞人,不會說話。

連之前跑過來的輪子都一天到晚在大街上說中文,我就不信他們回家不和自己的子女講中文。

什麼樣的人才會忘記自己的母語,自己不講也不讓後代講?

抱歉,個人認知還是太淺薄,如果有這樣的人,推薦給我,我請他吃飯。



作者:環遊日本列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1143831865/answer/1000788518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3

知乎用戶R2iElQ:


因為入籍日本的華人是真精日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3

這裡涉及到一個教育問題。

日本那邊的中國孩子,上託兒所,都要面對一個問題,日語和中文如何選擇。

因為大部分的孩子的語言天賦,只能支持一個。特別是幼兒園老師幾乎都是日本人。日語更適合孩子成長。

回來說為什麼不能雙語,孩子如果沒有很高的語言天賦,如果對孩子說雙語,會導致孩子說話晚,不說話,甚至影響語文水平。這是無數家長踩過得雷。別說什麼歐美,孩子能得到的資源,以及個人天賦不一樣。

後天學習,因為日本的中國孩子家庭,能支持上個國立本科就很難了,沒那麼多精力發展德智體美。少數學了一點,也不是很流暢。所以在外頭不怎麼說。家裡過多少說一點,因為爺爺奶奶日語不怎麼好。還是要溝通。

少數什麼都學得很好的,可能你發現不出來他們是日本長大的。這種我見過,到那時不多。



作者:離開苦苦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1143831865/answer/991364500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4

這很大程度上是個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巨大差異

拿美國舉例,在美國,如果父母是南方人,特別是廣東人福建人,那孩子基本上都會說家鄉方言,不是那種模糊的帶著外國口音的話,而是可以精確到市甚至縣;會上海話的ABC也有,但可能在澳洲更多?經常能看到ABC和美國人或別的留學生講英語,和父母打電話講方言。至於為什麼不和中國留學生講普通話?那可能因為他們不會講普通話。

而如果父母是北方人,比如河北人/東北人,那孩子會講一口河北話/東北話的至少我還沒見過,好一點的就是會講帶著英語口音的普通話

究其根本,可能是因為閩粵人民出國歷史悠久,以前就是下南洋的主力,宗族觀念濃厚,屬於現有家後有國,無論出生在哪裡,都不能忘記自己先是X家的人,然後才是紐約/吉隆坡/米蘭/巴黎的人

而北方人,則屬於現有國後有家,先是中國人,才是河北人;那如果都不是中國人了,自然也跟河北沒什麼關係了

至於日本,自然還是東北人多,因此不會說東北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者:歷史編號517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1143831865/answer/1020118654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8

排骨:


我們家鄉南京話,但我北京話比南京話講的地道 。

我也很不喜歡在日本上大學日語課的時候,哪些上海同學用上海話交流。

我只有在遇到南京同鄉,並且需要強烈表達自己感情的時候才會說南京話。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8

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斬除語言的聯繫,就是跟其文化脫鉤的表現。這群人不是說僅僅是不想當「中國人」,這個中國是政治概念,而是不想當「華人」,要切斷跟中華文化的一切聯繫。

新加坡為什麼這些年發展得這麼好,因為新加坡華人雖然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沒有任何人否認自己的華人身份,更不會因為華人身份而自卑,他們從小學教育就學習華人的文化,學習漢語,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隨著中國的國力增強,隨著中資企業開始有全球化的需求,新加坡成為中資企業出海的跳板和大陸富人移民的首選地。

這個世界是物質的,你想在物質的世界獲得世俗的成功,想要獲得金錢和權力,你就要選擇自己最具備優勢的道路,海外華人華僑,天然就具備兩種文化屬性,具備多國語言的基礎,這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有人不想要這個優勢,就為了滿足自己的顱內幻想,當然你要說你不追求世俗生活,那你自己無所謂,為什麼要獻祭自己孩子的一生?



作者:MrEli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1143831865/answer/1006946471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2-16 19:59

葡萄糖:


能選入籍日本的人絕大多數比起他們原生家庭肯定是階級大幅躍升了,但凡家裡在國內有點地位都不會去當歸化人,小孩當然會覺得說中國話丟臉,甚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丟臉。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