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1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明明是已開發國家,為什麼白人崇拜仍然這麼嚴重?
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1


凌三:


白人統治世界好幾百年了,其他人種對白人的跪拜情結已經刻進基因了,不是靠一百多年的經濟反超就能說沒有就沒有的。

韓國也是已開發國家,照樣和日本一樣。

中國准已開發國家,論經濟其實不遜於一半的白人國家,但是老外就算是個街溜子,在中國也有特權,甚至黑人在酒吧,泡妞的方便程度也不是國男能比的,有什麼辦法?

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1

Eidosper:


以前他們也崇拜過黃種人。

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1

Judy小姐姐:


我覺得這個標題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如果說除了白人,就是黃種人,黑種人,摸著良心說,(假設白人不用崇拜白人)是不是在剩下的黃種人和黑人國家裡,日本其實算是最不崇拜白人的了

準確地說,他們心底不是崇拜白人,而是敬畏對手,日本這樣的國家,是不會對弱者仁慈地,但他們會願意向強者臣服,這不是崇拜,這是武士精神里的臣服。

他們只不過做不了第一,而且在歷史上犯了錯,要像德國一樣夾著尾巴做人,一個地震高發,資源受限狹長島國能做到曾經常年霸佔世界第二,還不夠讓人顫抖嗎?


如果我們感覺日本白人崇拜嚴重,這明明是中國人自己的心理投射,真正白人崇拜嚴重的是中國人,韓國人,泰國人,印度人等等,這幾個國家對白皙膚色的狂熱,甚至是全套西方審美的狂熱,達到削骨扒皮的境界,恨不得脫掉自己的人種特色。


我看過幾百個小時的講解歷史的紀錄片,至少有兩集紀錄片里都是英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掩不住對日本的羨慕。

from《人類,我們所有人的故事11 工業革命 Speed》

旁白用非常羨慕嫉妒恨地語氣點評民治維新日本的巨大飛躍

日本武士Iwasaki Yataro岩崎彌太郎剪髮明志,造鋼鐵船,Mitsubishishi世界最大公司,推動日本現代化,十年學會西方一百年的發展秘密


第二次:(這兒有點政治不正確了,但強調一下,這是紀錄片里外國人的觀點)

日本作為一個東亞國家,作為非白人人種,從一戰到二戰都是「核心勢力」,竟然能在大東亞和太平洋「胡作非為」,日本佔領的東南亞國家都是傳統西方強國的殖民地啊,甚至還開始進行語言文化改造,把China打得七零八落,這給世界其他小國了力量。

哪怕是把美國珍珠港炸了被胖揍一頓,亞非拉一干國家覺得日本碉堡了,這種敢讓白人吃癟的精神打破了西方霸權主義,不再從基因和文化上懷疑自己的優劣性,沒想到日本的軍國主義引發了戰後的一系列國家脫離殖民地的獨立進程。

活了這麼多年,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不同世界的這種論調~但想起來覺得也是很震驚的


西歐強國對日本從來不敢小看,事實上,發達的幾個白人國家非常「畏懼」日本人,因為這打破了對西方文明的篤定的傲慢,如果說一戰二戰如果只是歐美幾個國家攪得世界混亂,西方國家是不會反思自己的,他們會更殘酷地榨取世界人民的剩餘價值,英法要是不想放手殖民地,可以繼續胡作非為,但日本的出現讓他們覺得東方竟然也能出現這麼混不吝的狠角色,而且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亞非拉國家的人也許以前會懷疑自己的國民性,但有日本這種打不死的小強,所有的國家都知道就算一無所有也可以爭一口氣。

西方大國最後對世界利益進行一種高級形式的分配:運用民主化解所有國家的爆發力。

如果其他國家也像日本一樣十年學會西方兩百年的累積,那西歐各國還怎麼領先我們一百年?

如果所有的殖民地註定要反叛,為什麼不換種方式化第三世界人民為世界經濟「奴隸」,給他們自由和民主,卻給他們混亂和貧窮,只要歐美站在金字塔頂端就好。

如果聽話就可以做第二,還不願意?想做第一,沒門!


歐洲很多國家對東亞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日本人。

在歐洲各地旅遊,尤其是在丹麥,能看到大量日本文化的身影,而且還被一個當地女的拉著說,誒,你是不是來自日本的? 他估計是想拉著一個日本姑娘好好說話,沒想到我是中國人,就只能探討一下風水和氣功了。

我在丹麥皇宮博物館裡看到大量日本文化,皇室里就有很多人接觸日本文化,我在想這兩個國家的淵源究竟在哪。

日本人對於藝術的極致追求,工匠精神,其實很契合西方人的認知。

藝術影響:

比如西方藝術史里說的東方畫派,指的並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文學影響:

比如日本的俳句影響到了西方的一波詩人,比如龐德的著名詩歌。

龐德最著名的作品,要屬意象派名作《在地鐵站內》(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這幾張臉在人群中幻景般閃現;

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點。

中國文化間接傳播:

我們也許會覺得很多漢語詞彙進入了英語感覺到很驕傲,其實很多我們覺得中國文化的英語詞彙都是通過日語進入的,比如tofu,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不寫成doufu,後來我才知道拼音是建國後幾年才制定好的,在這之前都是日本直接引入的外國語言中的。

Judy朗讀日語詞源的詞彙


mp.weixin.qq.com/s/kTE1CA5wxoOwO4HE6mS0_w

Judy老師日本旅遊詞彙


mp.weixin.qq.com/s/H-Yy6_pZgbD6SgzksqsyWw

高端飲食:

在一個日料店吃飯,旁邊的女的忍不住問我:你們在家是不是經常吃這個?我···

日本發達早,所以歐美國家的高端餐飲里有著日料的身影,反正去國外的日本人肯定是其國民中相對有錢的那波人,如果日料的價格比西餐價格還高,而不是中餐在國外那種量大實惠的平民飲食形象(在歐洲吃一頓中餐還是比較實惠的)

事實上之前還有個論調,法餐,意餐,日餐,究竟那個相對更貴?

這其實是國民收入撐起來的啊。

至少中餐和印度餐一時間是沒法高端起來,除了相對重口味,還有就是在海外的中印人民是沒法隨隨便便負擔起幾百歐/美元甚至上千歐/美元的高端中餐和印度菜吧。比如在日本大城市,很多高檔餐廳的人均消費是2000-5000人民幣,我也就看看價格而已,哈哈哈。


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2
作者:其心悠揚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70786/answer/3383456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現在的日本 已然成為美帝在東北亞最大的「特別行政區」!

精日分子再怎麼精日 他們也不能否認,日本其實就是 「美利堅合眾國日本列島特別行政區」。


(世界最大戰艦「大和號」)

曾經的日本作為亞洲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國家,輝煌的實力甚至造就了當時世界第一的海上力量,並且甚至想用戰爭的力量實現黃種人「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從而與白人世界分庭抗爭。

強大的經濟與工業實力 同樣誕生了強大的文化傳播能力,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我們現在採用的大部分現代漢語詞彙非常多的名詞就是從當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引用過來的日語漢子詞彙。


這就二戰之前的日本。



但是 但是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民族 具有先天性的民族性格弱點。即便它曾經強盛過 都阻擋不講它最終的「滅亡「。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日本用了錯誤的方法與極端的手段最終葬送了自己的遠大前程。(自己作死了!)


現在的日本早以成為美帝的附庸,依附美帝的世界市場生存,受到美帝軍隊的保護與監視,美帝二戰後對日本民族精神進行了全面的「閹割」改造,這樣的民族早就失去了一個民族應有的抱負和野心,也沒有了根本的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甚至作為民族文化載體文字,大量日本片假名綁定英文發音,讓自己的文化文字失去了自我更新進步的動力。

(日本東京灣自由女神像)

一句話 日本失去了未來。

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2

木易:


日本這個國家每次換爹都要被揍一頓才會低頭,不走這個流程他不會覺得新爹仁慈,只會認為新爹沒實力,我又可以齜牙了。他歷史上這麼多爹裡面,美國人是把他的這個特性摸得最透,揍的最狠的,而且狗鏈子栓的最緊。所以他不是白人崇拜,只是單純慕強。


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2

老一輩主要是民族性格,日本屁民向來只屈服於強者,心裡只想著安樂度日,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有點血性的要麼就在戊辰時死光了,要麼就是被洗腦的中二男兒,戰後也死差不多了

年輕人主要就崇洋媚外,看到洋人就覺得很厲害的樣子(說實話我也是,小城市從小到大也沒見過幾個外國人)。然後文化上覺得洋詞比漢語和語什麼的要高級,什麼破詞都要換成外來語覺得很潮,事實上說著日式英語low的不行,還不如用漢語詞

寫真機,背広之類的叫成カメラ,スーツ之類的倒也就算了,ご飯叫ライス???

我記得前幾年中國也有這個風潮,同學跟我說話說一半突然飆一句英語詞出來。。。



作者:史大林同志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70786/answer/3382103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3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70786/answer/6994185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崇拜白人嗎?絕對崇拜。但與中國、韓國和東南亞相比,日本的白人崇拜是不是更嚴重呢?

恐怕日本的白人崇拜比中韓港台新加坡都要輕一些,前面的答案里已經講了,日本是唯一一個在二戰前就成為列強的黃種人國家,曾經擊敗過沙俄軍隊,差點建立起大東亞共榮圈,日本文化的全球影響力(武士道、動漫、遊戲、日料、和服、電子產品、汽車品牌)等等也許不能和英美比,與不少歐洲國家都是比肩的。但是日本整個社會對於白種人仍然有一種蜜汁崇拜,原因如下:



政治上,日本不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美國有軍隊駐紮,憲法有美國制定,甚至一部分領空的控制權屬於美國。因此日本在外交和國家政策上均受美國控制。
經濟上,日本的經濟與英語系國家(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比)都稍顯遜色。
文化上,已開發國家里80%以上的人口都是白種人,因此,以白人為主角的電影、電視劇、雜誌、品牌模特、音樂作品佔有絕對強勢的輸出地位,無論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還是發達地區港台新加坡日本,音樂榜單和電影票房最高的排名中都可以看見英語歌曲和好萊塢電影,無不是宣傳白人偉光正,充滿創造力的印象輸出。這樣的瘋狂洗腦幾乎適用於所有的亞洲國家,因此白人、特別是白男在中日韓甚至印度都會受到極其熱烈的追捧和歡迎。

如何能夠終結白人崇拜呢? 1. 亞洲國家在經濟上要佔世界主導地位 2. 亞洲國家的文化輸出在全球範圍內壓倒性的強勢。

很可惜,在可見的未來(30年)內,白人崇拜仍然將在亞洲所有國家存在,中國GDP總量或許會短暫超越美國,但是長期來看,美國有全球人才庫,有上百年的移民傳統,而中國人口將開始萎縮,中國吸納移民的能力也比較薄弱,因此中國的發展路徑大致類似日本——發展出自己的核心科技和主導領域,有自己的文化輸出,但全球壓倒性強國還是只有美國一個。

從文化輸出方面來看,由於英語已經是壓倒性的世界通用語言,學術研究、英語電影和英語音樂有天然的優勢,這方面中國也很難取代好萊塢的霸權地位。想一想,一個2010年出生的中國女孩,她到電影院,看見的是復仇者聯盟里帥氣的白人鋼鐵俠和美國隊長,聽音樂則是英美的Justin Bieber、Shawn Mendes, 看世界盃則是德國隊、西班牙隊的白人們馳騁綠茵場,看NBA則是白人和黑人的頂尖競技,到商場里逛街,從低價服裝Zara、H&M到奢侈品Chanel、LV都是「優雅」的白人模特廣告,在學校里學習英語,老師放視頻是英國女王優雅的英音,或者是美國總統的演講,老師告訴大家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叫哈佛、麻省理工、史丹福都在一個叫美國的國家。

她會不會覺得,白人是最好看的,白人是體能最好的,最頂尖的公司、大學都在白人國家裡。因此,知乎里瘋傳的easy girls並不令人驚訝,這簡直太常見了,要怪只能怪我們亞洲人過去400年落後太多太多了。

要想解除白人崇拜,1. 全球最流行的電影都是亞洲人主演 (不太可能)

2. 亞洲音樂全球最流行(有一定可能性,BTS目前做的相當出色)

3. 各大體育賽事里亞洲運動員都實力強勁(有一定可能,主導幾乎不可能)

4. 最頂尖的大學和公司在中日韓 (這個30年內恐怕無法實現)

5. 亞洲品牌充斥全球市場(這個有可能,華為、騰訊、日韓很多品牌都做的很好了)

人的審美和印象都是主觀的。未來的30年,一代代中國年輕人仍然會看著描繪白人偉光正形象的好萊塢大片,看著商場里充斥著的白人面孔,在學校里把看美劇學一口標準的英語作為一件特別有格調特別熱衷的事情,清華北大的精英把去哈佛耶魯史丹福深造作為最厲害的事情。那麼白人崇拜就不可能消失,easy girl 00後有,10後有,20後也會有。至於30後會不會有,那只能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打破現在的局面了

18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29

作者:知乎用戶Oa7uvx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70786/answer/5206564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前也有白人崇拜日本的時候啊——

19世紀,東洋藝術在歐洲走紅的程度,按現在的話說,大概就是「網紅同款」、「抖音爆款」。

最近在澳洲,前天去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看了場展覽——日本主義:日本及現代藝術的誕生(JAPONISME: JAPAN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ART)。



梵谷畫的浮世繪,你見過嗎?

其實,日本藝術的流行程度之高,不止是現在。早在19世紀的歐洲藝術圈,來自日本的東瀛藝術,就已經火得一塌糊塗。

油畫中的主角常常是長著一副歐洲面孔,卻身著「和服」,手握櫻花圖案的團扇;

1875,莫內《日本女人》Claude Monet, Madame Monet en costume Japonais

「浮世繪」在同一時期,也多次出現在梵谷的畫作里;刊登在1886年巴黎雜誌<Paris Illustré>封面上的,居然是日本的花魁形象;

1905,德布西交響詩《海》的封面 Debussy-La Mer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 from Hokusai

從茶具到屏風,東洋風格的擺件頻頻出現歐洲貴族家中,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

這些花紋圖樣、服飾、工藝品漂洋過海,不僅受到老百姓的喜愛,還圈粉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

據說,就連LV品牌創始人路易·威登

所設計的帆布花紋,其靈感也被認為來自日本的家紋風格。

法國人一向對日本文化青睞有加,他們口中的「Japonisme」,說的就是當時印象派、新藝術等藝術流派的靈感之源:東瀛藝術。

展覽現場 日本風格的陶瓷茶具

「Japan」是日本的英文,這誰都知道,但「Japonisme」是什麼?



Japonisme:一不小心成了「藝術圈爆款」


把這個法語詞直譯過來,就是「日本主義」。指的是19世紀在英法等歐洲國家掀起的「和風熱潮」。


19世紀中葉,由於各西方列強積極侵略長期鎖國政策的日本,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的美術作品也隨之大量傳入西方世界。

比如,由日本進口的茶葉的包裝紙上,常印有浮世繪畫作,於是浮世繪及琳派這類畫作的用色、線條、明暗、布局等,很快吸引了英,法等引領西方藝術的歐洲國家中畫家們的注意。


藝術家們對日本美術的審美崇拜影響了當時的眾多藝術創作,以印象派為主的作品尤為明顯。

1881,雷諾瓦《持扇少女》Renoir, peintre du bonheur

在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正在舉辦的展覽——「日本主義:日本及現代藝術的誕生」里,我看到了日本藝術是怎麼一步步成為歐洲網紅的。

展覽現場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星期六下午的展覽現場,歐美面孔和亞洲面孔的觀眾各佔一半。在時間不長參觀過程里,身邊的人幾次幾乎擠滿了展廳。

在這個遙遠的南半球國家,都有哪些有趣的「Japonisme」故事?讓我們帶你一起去看看。

展覽現場 位於展廳入口處的海報

繪 畫 | PAINTING

Utagawa Yoshitora,日本,《英吉利女士》,1861

畫中的兩位女士穿著歐洲風格的大的襯裙,前面一位手握羽毛扇,這也是對亞洲異域風情的一種致敬。

在早期,西方女性出現在日本港口還是件特別罕見的事兒,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畫中的兩位女士都是亞洲面孔。

Utagawa Yoshitora,日本,《街上的美國人》,1861

Utagawa Sadahide, 日本《西方商人在日本橫濱碼頭》

1860年,橫濱修建了能讓國際船隻停靠的國際碼頭。越來越多來自俄國、英國、法國、荷蘭、美國的商人通過這裡來到了日本,一個「嶄新」的國家。

記錄同時期日本風土人情的畫作,版畫作為典型藝術形式被人熟知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France, Divan Japonais

海報中是巴黎的一家咖啡館,女士的帽子擋住了字母"J"

也是在這個時期,和服作為一種新潮的時尚傳入西方。時髦的女性們紛紛穿上和服,在當時很多藝術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這樣的畫作。


服 飾 | WEAR

James Tissot - La Japonaise au bain

Evening coat,以刺繡裝飾的和服外套,1920Callot Soeurs, Paris, fashion house; Marie Callot Gerber, designer 


工 藝 品 | ARTWORK


同樣是日本屏風,你能分清哪一件是「原裝」的嗎?

Pierre Bonnard,法國,屏風《保姆的散步時光,馬車上的飄帶》,1895

法國納比運動的領軍人物皮埃爾·博納爾

(Pierre Bonnard),對日本藝術的熱情表現在屏風式的、扁平的裝飾品上。這件作品的主題是——一家人穿過巴黎協和廣場,一群穿著斗篷的保姆在一旁觀看。這也反映了當時日本木版畫題材對婦女和兒童的興趣。

展覽現場 精緻的手工藝品

餐盤 The Grands oiseaux (Large birds) service

日本人習慣在盤子等瓷器上飾以魚、鳥,和花朵圖案,這一風格也啟發了很多歐洲的設計師。

-

這場精彩的參觀結束後,在離開美術館之前,我打算在禮品店買本書作為紀念。但店員告訴我,關於Japonisme的畫冊早就「Sold out(賣完了)」。


從壽司到藝術品,看來,即使是遙遠的南半球,也依舊有不少人崇拜著日本。


原文連結:探展 | 「明星同款和服」、「抖音爆款浮世繪」,日本藝術曾是歐洲網紅?

歡迎關注花瓣。(id: huabanwang)

by正在為了閱讀量苦苦掙扎的作者

轉載請聯繫wechat15010232967

19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44

黃種人工業化後的世界大戰已經失敗了,大航海也輸給了白人,國際地位還不如跟著白人混日子的黑人,黑人反而吃到了航海紅利和工業紅利,日本作為黃種人最後一次世界大戰的參賽者,已經交棒給,東大除非能自己當大腿打贏世界大戰,不然永遠只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和日本一樣白人崇拜。從基因來說黃種人里有白人母繫上游n,有崇拜也很正常,畢竟母系更影響種族。



作者:渦蟲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70786/answer/769062084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8 19:44
作者:煮酒雜談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70786/answer/768942616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捶一頓就可以了

白江口之戰,大唐爆捶倭國,此後倭人開始仰慕大唐風華,開啟全面「唐化」,遣唐使源源不斷。

近代日本先被歐洲捶,開啟全盤西化。好不容易崛起了,最後換來了兩顆蘑菇彈,自此脊梁骨被抽了,怎能不慕白

日本的慕強已有千年的傳統,只不過從過去的對中華的仰慕,轉換成了對白人的崇拜。

日本這個民族的自信心,一直是欠缺的。時間久了,甚至產生一些離譜的現象,例如日本的「人種改良」計劃。1884年,日本知名學者高橋義雄的《日本人種改良論》就是例證。

人家是學者,說的比較斯文,日本的所謂人種改良,實質就是「送AC」「借種」。

實事求是說,近代三百年,西方一直是強者,這種現在不止在日本,還存在於東南亞、南美等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公知、easygirl、漢字拉丁化等現象,本質上也是白人崇拜的體現。

越南網站截圖

日本的特殊在於,政府也默許甚至鼓勵這種現象,甚至催生了《日本人種改良論》等一整套理論,這就有點賤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