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那多語種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91953/answer/123069000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同學你好
根據同學你提出的「西班牙歷史上為什麼不佔領葡萄牙?」的問題,下面就跟你分享一篇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吧!
現代葡萄牙的起源的確早於西班牙,現代西班牙概念真正成為國家認同其實是在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五世頒佈《新基本法令》之後,用強力削弱各聯合王國的的自主權,這也是如今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的一個因素。

而葡萄牙率先完成「收復失地運動」,得到羅馬教廷承認,而又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從上到下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於伊比利亞其他國家的法統和民族認可,形成如今葡萄牙之雛形。雖然日後1580-1640短暫因「聯姻合併」給西班牙人鑽了空子,但在葡萄牙人的努力和英國人的支持下又重新恢復了獨立,自此再無合併之可能。

時間回到中世紀摩爾人
還佔據着伊比利亞廣袤的土地之時,那個時候的葡萄牙還是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加利西亞地區南部邊疆的一塊小小的伯爵封地。阿方索六世
國王打算很簡單,準備效仿當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建立卡斯蒂利亞伯爵領地一樣,沿着加利西亞山脈南部邊界的米尼奧河建立與南部阿拉伯人控制區域建立緩衝區。於是,國王便把這個區域冊封給了勃艮第
的亨利,也就是日後葡萄牙王國開國之君阿方索一世的父親。

1112年,亨利逝世,其子阿方索·恩里克茲繼承伯爵一位,便有獨立之意(與當初卡斯蒂利亞王國建立如初一側)。但懾於卡斯蒂利亞-萊昂
與阿拉伯人強大的軍力和內部政權還未安穩,阿方索一度擱置了獨立之意。

1139年,葡萄牙伯爵阿方索·恩里克茲在葡萄牙南部奧里基擊敗阿爾安達盧斯泰法與摩洛哥穆拉比特聯軍,在部下的擁戴下登基成為葡萄牙王國阿方索一世國王。
1140年,不滿葡萄牙阿方索一世獨立的卡斯蒂利亞王-萊昂王國發動針對葡萄牙的戰爭,但很快葡萄牙人取得優勢,戰爭陷入膠着狀態。在」收復失地運動「的過程中有不少教會騎士團的參與,同樣在葡萄牙獨立中也有不少十字軍出力。羅馬教廷眼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十字軍聖戰「有轉變成為天主教國家內耗的可能,在阿方索一世的極力邀請下,出面斡旋。
1143年,新任教宗塞萊斯廷二世派出特使,見證《薩莫拉條約》的簽署。教廷調停多時的葡萄牙與卡斯蒂利亞-萊昂的紛爭,終於結束。
1147年,在十字軍的幫助下阿方索一世取得里斯本,成為第二次十字軍遠征,伊比利亞戰場重大勝利。
1179年,時任教宗亞歷山大三世簽發詔令承認阿方索一世對葡萄牙王國的統治權。
1251年,葡萄牙王國取得阿爾加維
,率先完成」收復失地運動「,也奠定如今國家之大致疆域。
1373年,葡萄牙與英格蘭簽訂《英葡同盟條約》,葡萄牙得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之外政治和軍事支持。
1415年,葡萄牙王國佔領休達
,開啟了葡萄牙」大航海時代「。而此時代表西班牙主體的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仍然還在與盤踞在安達盧斯
的格拉納達摩爾人交戰。
1479年,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王國」天主教雙王「伊莎貝爾一世與費爾南多二世與葡萄牙王國阿方索五世
簽署《阿爾卡佐瓦斯 - 托萊多
條約》以徹底解決兩國在王位繼承上的問題。該條約的附屬部分條款還涉及到兩國在北非沿岸地區控制點的劃分。
1492年,格拉納達納斯里爾王朝投降,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結束,同年在」天主教雙王「的資助下哥倫布開啟發現新大陸之旅。
1493年,在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調解下,西班牙與葡萄牙籤署瓜分」新世界「的《托爾德西利亞斯條約》。儘管葡萄牙國力不及西班牙,但是憑藉著對於非洲沿線貿易航路節點的控制,使其有了與西班牙人談判的資本。
從以上時間線可以看出,葡萄牙雖然跟萊昂、跟卡斯蒂利亞等國家發源於同一個國家——阿斯圖里亞斯王國
。但是阿方索一世國王抓住時機,通過軍事勝利和與羅馬教廷聯繫為葡萄牙謀得獨立於卡斯蒂利亞王國
的一席之地。而一系列條約的簽署又為日後奠定了不被合併的法理和歷史基礎,還有域外國家英格蘭的同盟,都使得日後完成」收復失地運動
「的西班牙不敢輕舉妄動。
希望以上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我們,可以關注我們 「歐那西語」,我們將持續為大家帶來西語學習乾貨、西班牙留學資訊以及西語學習課程等優質內容
已經看到這裡了,給個贊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