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地方:

有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因而會造成不一樣事情,所以我覺得沒必要羨慕。
不少人覺得如果去朋友家,肯定朋友會準備好飯菜,從而彰顯地主之誼,這種情況在國內確實存在,然而在一些國家有些不一樣,之所以會不一樣,主要是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所以會產生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因而這事情不要覺得奇怪。

前幾年,一個朋友去新加坡旅遊時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他到外國友人家吃飯,外國友人沒有自己準備飯菜,反而將他帶到樓下食堂吃飯,而且這位外國友人還告訴他:新加坡幾乎沒人在家做飯,多數時候他們都會下館子。
聽到這個消息,不禁感覺到新加坡人真有錢,頓頓出去吃飯,實在讓人羨慕,其實不是新加坡人不願意在家吃飯,而是沒有相關條件,所以更多人願意出去吃飯,畢竟新加坡食堂便宜又乾淨。
新加坡是個小國,國土面積僅有720平方公里,多年以來旅遊業是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環境保護方面自然要上心,畢竟關乎國家生計。

二十世紀末期,新加坡為了讓國內環境更加優越,提出了「無煙城市」的概念,「無煙城市」概念迅速被貫徹到新加坡全國,隨即而來是廚房、油煙為主傳統污染的消失。
新加坡國內組屋是有安裝排油煙的預留孔洞,然而這些預留孔洞業主不能隨意安裝,必須走相關流程,要不然就不允許安裝,這些流程十分麻煩,因而除了餐飲企業外,多數家庭基本上不願申請。

新加坡是個高度發達的城市國家,經濟體量已經超越馬來西亞、印尼等周邊國家,以華人為主新加坡,生活節奏很快,多數人生活很是忙碌。
新加坡人覺得日子苦又忙碌,因而他們不願意將更多時間花費在一日三餐上面,畢竟做飯快樂是快樂,但是要花費時間,因而很多新加坡人不願意做飯。

新加坡人需要珍惜每分每秒,因而他們更願意將煮飯的時候放在加班工作掙錢上面,這樣來出去吃飯一事,還是很划算,出門到餐廳吃飯,比起在家做飯剩下不少時間,這個選擇十分正確。
新加坡人之所以不怎麼在家吃飯,選擇在外吃飯,主要是國內的一種特色文化。

除了時間原因外,新加坡人不在家吃飯還有個原因,那就是當地氣候炎熱,大多數物資都需要進口,自己做飯的話成本高而且辛苦,所以還不如出去吃飯。
新加坡國內餐廳,實行標準化管理,方便既衛生,有利於環保,因而大多數人都喜歡在外面吃飯。

新加坡國土面積,因而為了都市計畫更加合理,除了住人組屋以外,國內有足夠面積安排公共食堂、購物中心等設施提供人民生活,如此一來,新加坡人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以上我們可以得知,新加坡人之所以不在家裡吃飯,主要有兩個原因:
1、環境保護。
2、國內資源貧瘠,以至於多數物資需要進口,所以做飯成本很高,因而新加坡人更願意將做飯的時間,放在掙錢上面,畢竟錢多了,自己才可以安心。
新加坡人不在家做飯,沒什麼可羨慕,主要是國情原因,因而我們沒有必要羨慕。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