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知道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4741777/answer/32523013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986年4月28日,甘肅天水麥積山風景區的放馬灘經歷了一場山洪。水流肆虐、泥土崩解,這可急壞了一群年輕人:「快動手吧,否則誰也好不了」。原來,這正是小隴山林業局的職工宿舍,眼看宿舍後牆遭到洪水沖刷,青年職工們決定冒雨清淤。但正是這個決定,改寫了一段歷史。

6
1
年輕職工們清掏後牆淤積的泥水,忽然一個人頭大小的坑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山坡上怎麼會有坑?這怎麼還咕嘟嘟冒出白泥了?
職工小夏是個大膽子,這個冒着白灰色的泥漿的坑洞讓他眼睛挪不開,好奇心驅使,小夏將手伸進了這個坑,一掃一掏,手裡竟然摸到了幾根「竹柴」!

小夏仔細一看,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這根本不是什麼柴火,而是竹簡,上面還隱隱約約寫着墨字呢。
這是挖到文物了,小夏連忙將消息報告給了當地文化館。文化館派了蒲光華、毛惠民二人前去察看,並帶回了竹簡與四塊木板。
毛惠民將這些竹簡和木板用蒸餾水浸泡,以防止破壞它原來的保存環境。後來經過清洗、辨認,這些竹簡竟是秦漢時期的文字存留,而那幾塊木板,竟然是地圖!
2
放馬灘這一塊有可能出現有價值的墓葬嗎?
當然很有可能,雖然當今放馬灘並不出名,但在歷史上,這裡卻是一塊寶地。放馬灘位於秦嶺山脈中部的燕子關南麓,它不僅是我國兩大河流,長江與黃河(黨川河與渭河)的風水嶺,而且也是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史記》記載,秦始皇先祖、公元前897年贏非子住犬丘(今甘肅天水一帶),受周孝王命養馬於汧(千)渭之間,放馬灘因而得名。所以,這裡埋葬着大量古代墓葬,也成了必然。
基於此,文化館馬上向省文化廳彙報,很快,放馬灘發現古墓的事得到了重視,省里派出了工作組前來進行研究,1986年7月20日,省考古研究所與北道區文化館組成聯合考古發掘隊,對放馬灘墓群進行了為期3個月科學的考古發掘。
經過探測,這裡共有各種古墓百餘座,面積超過一千餘平,但由於當時條件有限,只發掘了部分墓葬,其中秦墓13座,漢墓1座,出土文物400餘件。
這些文物中,有戰國秦人的木板地圖、竹簡和西漢初期紙繪地圖等重要文物。也正是這些貌不驚人的竹簡、碎紙、破木板,改寫了歷史記錄,也讓放馬灘這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有了「天水放馬灘,雲夢睡虎地」的美稱。

3
在這些文物中,有一件被林業局職工們戲稱為「破紙頭」的文物,經過考證竟然價值連城。
這紙塊發現時,緊貼在墓主人的胸骨上,因為常年水浸,已經變成了碎塊狀,最大的也不過5.6厘米長,2.6厘米寬。但聽過細緻提取,專家們卻認為這破紙頭很有價值。

原來,專家們在紙上看到了用墨線密密麻麻繪製的符號分表,這很可能是地圖。專家們之所以這樣判斷,就是因為這張圖的繪製方法和基本符號與1973年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駐軍圖》、《區域圖》如出一轍。
而這張地圖的出土,也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地圖、世界上最早的紙繪地圖實物。相比西方最早地圖還要早500餘年。
而且,這張紙雖然略顯粗糙,但紙薄而軟,光滑平整,結構緊密細纖維渣清晰可見。經過鑒定,這張紙為西漢文景時期的麻紙,後來被定名為「放馬灘紙」。它不僅證實西漢時期我國發明了植物纖維紙,這張紙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書寫紙張實物」,比蔡倫造紙還要早300多年。

此前學術界一直在為東漢蔡倫最早發明了造紙術還是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而爭論不休,這張紙的出土,終結了近40年來的爭議,證實了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發明了紙!與此同時,這張紙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書寫紙張實物」,比蔡倫造紙還要早300多年。
放馬灘不僅發現了最早的紙質地圖,還創造了多個第一。發現了最早的曆書——《日書》;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傳奇小說——記錄了一個人死而復生的《墓主記》,還出土了有製圖標準和完整的方位體系的木板地圖等, 而突出的大量秦簡,也為研究秦朝的社會性質、農業生產、商業貿易、天文曆法、風俗習慣、人民生活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如今,放馬灘紙地圖和木板地圖以及其他出土的400餘件文物,都被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供後人觀賞、學習。
幾十年前的一次洪水,年輕職工們的一次清淤行動意外發現了眾多文物,改寫了歷史,更是打開了一扇研究古人文化生活的窗口,這樣的行動,也真是一種奇遇!
對此,您怎麼看呢?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