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nda lia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00974/answer/17093349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一位在韓國的在讀留學生,想根據自己的經歷說一說啦。
首先要承認的幾點。在食材上,和中國比起來,韓國的地域比較狹小,物產也沒有那麼豐富,很多食材都需要支付高昂的進口稅才能獲得,超市裡購物的時候,就有種選擇面很小的感覺。在料理的製作方法上,他們避免了中式的多油,因而給人一種寡淡的感覺。再加上,拉麵、泡菜、大醬等速食食品和發酵食品,作為韓國人民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少給人一種落魄、貧瘠的感覺。
然而,仔細研究起來的話,韓食其實有許多自己的特色。先以地域來說吧。比如提到全州,馬上就會聯想到全州的拌飯,其中的黃豆芽和生肉片是最為正宗的佐料;提到釜山,必不可少的就是豬肉湯飯和魚餅,甚至,釜山的魚餅店創意性地設計成了麵包房的格局,可以自主選擇,現場加熱食用,而且連鎖店幾乎每走一段路就等看到;再比如濟州島的黑豬肉、春川的鐵板雞、浦項的秋刀魚、木浦的生章魚等等………每個地區根據自身的地理環境、歷史發展都會擁有不同的特色美食。並且根據地域的不同,烹飪方法也大不相同,比如偏北喜歡白湯,偏南喜歡紅湯。
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時常覺得韓國沒什麼吃的。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誤解呢?我仔細想了一下,其實是因為他們本來地域就比較狹小,所以各地的美食並不會互相流傳,而作為留學生的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同一個地方的。你想,在國內的時候,本來地域廣闊,各地的美食就多,同時它的流傳速度又特別快速——在南方也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饃,在北方也可以吃一碗螺獅粉。但在韓國就做不到了,因此接觸最多的食物就是哪裡都有的拉麵、泡菜以及便利店的盒飯。那我們自然就會產生「韓國沒吃的」這樣的想法。
所以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到韓國各地走走轉轉,體驗一下各地不同的文化和美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啦~
----------------------------------------------
另外,給自己打一個小廣告。因為留學的緣故,我在運營一個關於中韓文化的公眾號(Emancipator),雖然剛剛起步,但我也在努力地觀察身邊的種種,然後把它們認真記敘成推送文章。希望學習韓語或是對韓語、中韓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都可以來關注、指點我!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