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勤耘心理諮詢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357588787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脾氣「臭」的人,很折磨別人, 也很折磨自己:
一點雞毛蒜皮小事都感覺是對方故意針對自己,脾氣一點就着,很容易跟人「杠起來」;
總感覺自己孤立無援,但又無可奈何,走不掉,又拋不開, 內心糾結內耗,脾氣爆發就在一瞬間;
父母在我小時候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臨陣脫逃,過後又跳出來對我妄加指責、貶低和嘲笑, 我看到他們就有種無名的煩躁和憤怒;
其實, 生氣、發脾氣、說話難聽,這些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
你內心有太多的恐懼, 需要被你允許、看見、理解和表達。
我們最深的恐懼,往往就來源於我們內心深處未能處理的衝突和創傷,當它們不被允許、被看見、被理解, 被表達時,就無法流動,就像堆積的垃圾,越積越多,最終會以一種不可控的方式爆發出來。
身體是心靈的容器,也是心靈的表達者。
這些脾氣太「臭」的人, 他們的身體也跟着遭殃。
這些人容易患高血壓, 每次發脾氣時,身體會釋放大量的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心臟加速跳動,血壓上升;
脾氣急躁的人,還容易得心臟病,頻繁的憤怒,增加了心臟的負擔, 有些人就是白天生一場大氣, 晚上就沒再醒過來;
還容易引起頭疼, 情緒波動會導致頭部和頸部肌肉緊張,引發疼痛。
有些人還會引起皮膚過敏, 比如濕疹, 臉上長痘, 還有掉頭髮,因為憤怒會導致皮質醇水平升高,影響皮膚的修復和再生能力。
我們總是認為這樣一點就炸的人是情商低、沒腦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就連他們自己也總責備自己性子太急, 太魯莽, 甚至學習了很多控制情緒的方法, 但也無濟於事。

作為心理諮詢師, 我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來訪者,但他們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學習心理學自救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但這麼多年兜兜轉轉,依舊沒有走出原地。
他們有很豐富的心理學知識,覺察力和思考能力都很棒, 但是就是越學越糟糕,越焦慮, 越無助。
這種堅持是很令人佩服的,也很感動到我。
但是,他們一開始就把方向搞反了, 走上了一條緣木求魚的道路。
他們第一次總是帶着疑惑問我:
「老師,我學了這麼多年心理,為什麼還是不能溫和地處理衝突?」
「老師,我堅持學習十幾年了,怎麼還是沒有攻擊性?」
「老師,我去外地上了很多線下課,但是還是感覺很迷茫,很焦慮?」
其實, 我是很心疼她們的,心疼她們依舊在痛苦和壓力里掙扎,心疼這麼多年在心理學習上的堅持和付出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饋, 心疼她們依舊沒法處理好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的自責與內疚, 心疼她們身體上出現的一些軀體癥狀。
我們進行心理諮詢的目的, 是把潛意識意識化。
但是,這個過程不是讓你去逃離、丟棄、剔除被壓抑進潛意識的創傷,而是去看見和理解這些創傷。
很多的來訪者, 都在努力地把這個滿身創傷的「內在小孩」拋棄在黑暗的過去, 試圖自己一個人,大步流星地邁向未來, 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很難的。
反制干不過回歸。
她們試圖通過理性和知識來解決心理問題,但內心傷口需要被感受和理解,而不是僅僅被分析和解決。
無論我們多麼想從過去的痛苦中走出來, 我們首先就是要回到過去受創傷的時空, 去挖掘未曾被你覺察的潛意識裡的創傷。
這種回歸併不是為了沉溺在過去的痛苦中,而是為了看見和理解曾經的創傷,去細細體驗被滯留在過去的那些恐懼、悲傷、委屈、無助、憤怒、嫉恨、焦慮…….這就是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無論你覺得這個小孩有多麼的弱小多麼的不堪,但她就是真實的你啊。

勤耘心理諮詢
7 次諮詢
5.0
社會心理服務培訓證書持證人
2564 次贊同
去諮詢
她被你拋棄和遺忘了幾十年, 你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她 , 但是她卻每天都來找你很多遍,渴求被你看見, 接納,擁抱,撫慰, 這幾十年來, 你無數次地否認和拒絕她, 試圖一個人往前走。
你始終走不出來,就是因為你往前走, 她往後拽,你們之間形成一股強大的對抗的力量牽掣着你。而你當然干不過這個內在小孩, 所以你以為你很努力地成長,其實你還是被卡在過去, 在這裡掙扎和內耗。
無論你多想往前跑, 請停下來,轉過身, 回倒過去抱抱、理解和接納那個內在小孩, 然後帶上她一起走, 你的生命里不能沒有她, 要不然就會缺失,就會破碎,請不要再拋下她了。
我在這個地方跑題了,但最近確實想把這些寫出來,索性就藉著這篇文章寫出來吧, 希望我們這些堅持心理成長路上的同行人,能少走一些心理成長的彎路, 降低成長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早些時間從心理學習中獲益,活出真實的自己,享受生命的饋贈。

雖說跑題,但也不算跑得不遠,接下來, 我們再返回我們的話題。
我們拒絕去意識到的東西,會在外部世界以命運的形式出現。
比如,脾氣暴躁易怒、批評指責打罵這些外表看起來的強大, 都是一種煙霧彈。
外在看起來越是野蠻好鬥, 內在就越是恐懼脆弱。
這是一種防禦機制,用以掩蓋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未解決的情感創傷。
一個人只有在內心感到非常不安和恐懼時,才會通過外在的攻擊行為來掩蓋自己的無助。
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害怕被別人看到他們的脆弱。
所以,他們選擇以一種看似強大的姿態來偽裝自己。
我們舉個例子, 媽媽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和恐懼。
捫心自問一下, 我們做父母的花錢給孩子報各種班、 花很多時間陪孩子寫作業, 是真心為了孩子的?
如果發自肺腑的為了孩子,就會看見孩子,和孩子的感覺在一起, 而不是 就不會「一些作業雞飛狗跳」, 眼裡光看見孩子磨蹭、拖延、馬虎,喝水,上廁所……
真能看見孩子的父母, 能夠透過磨蹭、拖延這些表相,看到孩子內心深處的焦慮、恐懼、自責、內疚、矛盾,而不是和老師和作業一起,打敗孩子。
那些動不動就拿出「望子成龍鞭」的父母, 本質上是為了逃離自己的恐懼。
鞭子抽在孩子身上,父母的潛意識裡卻歡呼雀躍,感覺到痛快,帶勁, 很爽,但卻在孩子面前扮演耀武揚威的虛偽的「好家長」。
他們害怕孩子的失敗會映照出自己的失敗,害怕孩子不成功會讓自己失去價值感。
孩子成績不好=孩子整個人不好=父母整個人生失敗
他們還害怕孩子作業完成的不好, 成績下降,會被老師打電話訓話,請去學校面質, 面對老師這樣的權威, 瞬間激活了小時候對自己父母這種權威的恐懼, 自己不好, 不聽話, 就會被父母批評、貶低、懲罰。
這種恐懼其實是對自己過去未解決情感創傷的投射。
他們在自己的童年時期也曾經遭受過類似的教育方式,內心充滿了未被滿足的期待和壓抑的情感。當他們成為父母時,這些未被解決的情感再次浮現出來,通過對孩子瘋狂輸出的方式發泄出來。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我有病 ,你吃藥」。
結果孩子焦慮、抑鬱,父母還站在一邊, 要麼指責孩子事多,矯情, 不能偷懶;
要麼雙手一攤, 擺出一副「好家長」的嘴臉,「我不在意孩子的成績, 考成啥樣我都能接受」, 生怕跟孩子的抑鬱焦慮沾邊, 損傷了自己的自戀。
這些都是明意識里的偽裝, 潛意識還是認為「這孩子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我的老臉往哪裡擱呀?我的夢想誰來替我實現?我的後半生該指望誰?」
自己想要臉, 自己去掙, 為什麼還要逼着孩子不能喘氣地去給你掙面子?去釋放你的焦慮?去滿足你的需求?
逼的孩子躺平了, 滿足不了你,你又開始各種PUA孩子, 顯示自己是個多麼負責、高尚、會教育孩子的父母,總知就是想盡辦法去避免碰觸自己內心的那些「創傷黑洞」, 去逃避自己的人生課題。到底躺平的是誰呢?
寫在最後:
放了孩子吧,也放了自己吧!
去回歸,回歸到自己過去受傷的時空;
去聯結,去和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好好待在一起,去理解她, 去接納她, 去體會她, 去養育她, 去溫暖她,帶着她和你一起往前走。
當你能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的時候, 你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養育你的孩。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勤耘心理成長「, 每日更新。)
我是一名專門研究【不敢表達攻擊性】的心理諮詢師,專註女性心理諮詢,擅長把心理、人性和現實糅合起來,為您分享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的心理文章,希望能給您帶來溫暖和力量。
攻擊性課程:《攻擊性41講》《攻擊性25講》《攻擊性82講》,側重點不同。
特別喜歡一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地方。
歡迎預約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