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0篇帖子。
(轉載BBC中文網)烏克蘭外長訪華四天「過京不入」:從外交細節剖析中國對俄烏問題的態度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39

圖像來源,THOMAS PETER/REUTERS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大量士兵死亡,圖為烏克蘭一個墓園。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39

事實上,中國和烏克蘭2013年曾簽署的《友好合作條約》,指「在涉及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是兩國戰略伙伴關係」,中方又承諾在烏克蘭遭核武侵略時會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告訴BBC中文,這次廣州會談後,北京沒有公開作出「維護烏方領土主權」的表述,顯示其所謂的「政治(非軍事)方法」都變相為普京的軍事侵略「背書」而已。

另一方面,庫列巴與王毅會後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或發表聯合聲明。台灣學者劉蕭翔認為,這反映出會談沒有重大進展,明顯保持低調。「中國安撫一下、敷衍一下烏克蘭,也許有幕後操作,靠北京去傳話,但畢竟在戰場上,主動權在俄方。」

他續指,中烏在經貿、農業上的合作不痛不癢,不是影響戰況的關鍵因素,「烏克蘭的糧食賣去非洲也可以,而且中國同一時間在進口俄羅斯的糧食和燃料」。

他補充指,以前中國很多武器和軍事科技來自烏克蘭,但烏克蘭也賣得差不多了,「有點像敗家子,可以賣的都賣光了,利用價值沒有了,從利益來講中國一定倒向俄羅斯」。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39

圖像來源,SERGEI BOBYLYOV/AFP

2024年5月16日,普京訪華與習近平會晤。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39

廣州會談結束後,王毅次日旋即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國外交部新聞稿沒有提及烏克蘭局勢,但表示雙方就「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議題」交換意見。

俄羅斯官方塔斯社則引述拉夫羅夫指,王毅向他通報了近期與庫列巴的談話情況,「我們認為中方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再說一遍,中方的立場是關注(烏克蘭衝突的)根源」。

事實上,中方一直用行動表明立場。迄今,習近平僅在2023年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過一次電話,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頻繁接觸。

自2012年上任以來,習近平與普京已會晤40多次。最近一次是在今年5月,第五度連任的普京上任後隨即訪問北京並與習近平見面,雙方稱中俄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前,兩國領導人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夕稱中俄伙伴關係「無上限」。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39

美國大選前的摸底

目前烏克蘭戰況不樂觀,俄羅斯佔優勢。而在距離美國大選前4個月之際,共和黨參選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遇刺未遂,現任總統拜登宣佈放棄連任。若特朗普重返白宮,有可能降低對烏克蘭的支持。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40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40

學者莊嘉穎認為,各方都在為此提早部署和摸底,北京試探烏克蘭現在是否更願意妥協,讓中國找到可以讓莫斯科接受的條件,基輔也希望能夠更掌握情況,好拿捏選項。

中國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試圖扮演成戰爭的調停者,派遣特使李輝前往歐洲開展「穿梭外交」。

但北約(NATO)32國領袖7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峰會上發表聲明,批評中國成為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決定性助推者」(decisive enabler),並特別點名了「軍民兩用物資」的轉讓。這是北約迄今對中國最嚴厲的指控,也是首次明確指責習近平政府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40

圖像來源,EPA

主要西方國家領袖都出席了6月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40

6月在瑞士舉行的第一次烏克蘭和平峰會,俄羅斯被排除在外,中國也以「條件不成熟」為由缺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計劃在今年11月舉行第二次和平峰會,並認為俄羅斯代表應出席峰會。

德國學者杜本預料,中國將堅持與第一次峰會相同的條件,即俄羅斯參加才會出席,但就算中國真的參加峰會,也未必扮演重要角色。

他說:「到目前為止,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總體做法是製造一種印象,讓人以為它是和平進程的主要貢獻者,但卻只做出極少的實質貢獻,只發表一些沒有具體措施的普通聲明,並在事實上堅決支持俄羅斯。我無法想像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個月內會有重大改變。」

學者陳家洛也表示,北京要取得國際信任實在困難,「北京叫做『勸和促談』,但這四個字並沒有實質內容,不要忘記普京都講和談,但沒有人會相信」。

他指出,中國在這埸消耗戰中有自己定位,著眼美俄動靜多於烏方的災難,北京深知特朗普會針對中國多於俄羅斯,但美歐關係亦大有可能又再轉壞,特朗普隨時直接和普京會談,所以變數很多,「北京同樣被動,最好不要幻想有什麼作用」。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7-30 18:40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