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4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漢字詞副詞在日文中不再使用漢字書寫,在文章里用漢字表示這些詞是否會讓人不習慣?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7
對的,你的觀察是對的。
首先,對母語使用者而言,兩者沒有明顯的差異(特別在這個不再需要手寫而是用鍵盤或觸屏輸入為主的時代)。但是,日本是一個在戰後開始努力面向世界的國家,一開始在國際舞台上,漢字只對中國大陸、台灣島和韓半島有友好度,韓國語去漢字後就只剩東亞的華人區域了。
而更廣大的是以實用拼音系統為主的外來者。對他們而言,日語固有的假名系統反而是友好的,漢字的使用量越低意味着他們能更快融入日本社會(而這兩者又不是對立的而是互通的)。
會覺得不習慣的唯有華人吧。


作者:張子佾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75033092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7
鏡中衰鬢:


我覺得是因為任何一種文字在保存自身文化內涵和美感的基礎上都在追求簡化。日語的文化和美學載體畢竟是假名不是漢字。日語里出現漢字的部分,都是有實際需要的,比如避免同音混淆。副詞又沒有這種需要。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7
sadahadu​:


副詞語法功能單一,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能少寫幾筆就少些幾筆。有些名詞你不得不寫漢字,不寫漢字影響理解。比如 肛門、校門都讀こうもん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7
是的,一是不符合習慣用法,二是畢竟很多複雜漢字對日本人來說往往畢業了就還給老師了……刻意用漢字會顯得比較裝b(參照:中二病喜歡把「よろしく」寫成「夜露死苦」,此處雖然是錯誤用法,但在別人眼中看起來用漢字的行為都差不多~)
不過比較正式的文章、法律條文之類還是基本能用漢字就用漢字的。


作者:Mirrorge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5784415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8
某匿名用戶:


因為現在的日本人會寫這些漢字的太少了,何況這些字不會同音混淆,寫假名又方便又不用認那些漢字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8
某匿名用戶:


日語本來就有四套表記方式,各司其職,漢字詞已經大量用漢字了,為什麼還要把這些虛詞也寫成漢字形式呢,有這個必要嗎?
這些詞裡面有不少你也發現了,是訓讀轉音讀或者假借字,而即便是漢字來源的,其實寫成漢字也是一種累贅:當你看到「是非」,會聯想到「務必」的意思嗎?當你看到「折角」,會聯想到「好不容易」的意思嗎?
這時候,漢字的語素部分(表意),反而是一種累贅。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8
Roy.G​:


因為用漢字很重要,所以不用漢字也很重要,正所謂各種風格指南里的「use sparingly」。一些組織的寫作規範里也提到過某些情形要用假名而不是漢字,還有用假名與漢字區分意義。
副詞用漢字寫出來,反而有喧賓奪主的意味,掩蓋句子的主要信息。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8
LLL ZZZ:


日文的假名和漢字交替的形式,實際上在閱讀時很便於分清語素。


而非常用的形式,一般都有文學目的。比如說一段話,全寫假名看着像沒文化的人寫的,漢字多就像老學究寫的,夾雜一些片假名可以表示讀音不準確的外國人 。甚至還能調整排版。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8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想一想,
以前中華文化強的時候,日語里都是漢字詞。
現在美國文化強勢,日語里都是片假名詞。
那日語自己的詞又有哪些呢?
詞又從哪裡來呢?


這種「去漢字化」的方式,換個角度理解,也是日語攢家底的一種方式。
所有人都忘記了原有漢字之後,這些詞自然就脫離了和漢語的關係,成為日語本源的一部分了。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5809295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2:29
王大是:


越少用漢字才越好啊,漢字改變了多少語言啊。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