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的,你的观察是对的。 首先,对母语使用者而言,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特别在这个不再需要手写而是用键盘或触屏输入为主的时代)。但是,日本是一个在战后开始努力面向世界的国家,一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汉字只对中国大陆、台湾岛和韩半岛有友好度,韩国语去汉字后就只剩东亚的华人区域了。 而更广大的是以实用拼音系统为主的外来者。对他们而言,日语固有的假名系统反而是友好的,汉字的使用量越低意味着他们能更快融入日本社会(而这两者又不是对立的而是互通的)。 会觉得不习惯的唯有华人吧。 作者:張子佾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750330923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
镜中衰鬓:
我觉得是因为任何一种文字在保存自身文化内涵和美感的基础上都在追求简化。日语的文化和美学载体毕竟是假名不是汉字。日语里出现汉字的部分,都是有实际需要的,比如避免同音混淆。副词又没有这种需要。
|
|
sadahadu:
副词语法功能单一,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能少写几笔就少些几笔。有些名词你不得不写汉字,不写汉字影响理解。比如 肛門、校門都读こうもん
|
|
是的,一是不符合习惯用法,二是毕竟很多复杂汉字对日本人来说往往毕业了就还给老师了……刻意用汉字会显得比较装b(参照:中二病喜欢把“よろしく”写成“夜露死苦”,此处虽然是错误用法,但在别人眼中看起来用汉字的行为都差不多~) 不过比较正式的文章、法律条文之类还是基本能用汉字就用汉字的。 作者:Mirrorgen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578441586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某匿名用户:
因为现在的日本人会写这些汉字的太少了,何况这些字不会同音混淆,写假名又方便又不用认那些汉字
|
|
某匿名用户:
日语本来就有四套表记方式,各司其职,汉字词已经大量用汉字了,为什么还要把这些虚词也写成汉字形式呢,有这个必要吗? 这些词里面有不少你也发现了,是训读转音读或者假借字,而即便是汉字来源的,其实写成汉字也是一种累赘:当你看到「是非」,会联想到「务必」的意思吗?当你看到「折角」,会联想到「好不容易」的意思吗? 这时候,汉字的语素部分(表意),反而是一种累赘。
|
|
Roy.G:
因为用汉字很重要,所以不用汉字也很重要,正所谓各种风格指南里的「use sparingly」。一些组织的写作规范里也提到过某些情形要用假名而不是汉字,还有用假名与汉字区分意义。 副词用汉字写出来,反而有喧宾夺主的意味,掩盖句子的主要信息。
|
|
LLL ZZZ:
日文的假名和汉字交替的形式,实际上在阅读时很便于分清语素。
而非常用的形式,一般都有文学目的。比如说一段话,全写假名看着像没文化的人写的,汉字多就像老学究写的,夹杂一些片假名可以表示读音不准确的外国人 。甚至还能调整排版。
|
|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想一想, 以前中华文化强的时候,日语里都是汉字词。 现在美国文化强势,日语里都是片假名词。 那日语自己的词又有哪些呢? 词又从哪里来呢? 这种“去汉字化”的方式,换个角度理解,也是日语攒家底的一种方式。 所有人都忘记了原有汉字之后,这些词自然就脱离了和汉语的关系,成为日语本源的一部分了。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580929529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王大是:
越少用汉字才越好啊,汉字改变了多少语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