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54989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好,我是一名科廣2022
的mphil新生,來簡單說說情況,也總結一下我了解到的信息。抱歉選擇了匿名的方式,因為不想被翻主頁看到隱私內容……
去籌關鍵時期,學生們願意全力支持工作。希望校方在去籌完成後,可以認真考慮學生的有關訴求,尤其是曾經宣講會提到的部分。因為確實有部分學生,為了該部分的承諾而放棄了更優的選擇。這部分學生是相當優秀的。儘管當時的承諾並非書面,但也應該給予重視。
1.提到的「我們是一個科大」
這句話有前後語境,想強調的是如下幾點
1.一致的學術標準,師資標準
2.兩校資源共享
3.兩校一致的大學品牌和發展策略
4.兩校學生可跨校修讀課程
5.共同的聯合學術協商機制等

學校的決心是非常大的,本部的史校長已連續兩年試圖推動適合兩校學生跨境訪學的特殊學生簽,但涉及複雜的問題,目前沒有結果。但兩校之間的交流是非常緊密的,諸如跨校區修讀課程是允許的,導師也可以選擇本部老師。當然,具體的措施還沒有落實下來,原因很簡單,第一,去籌轉正
還沒完成,科廣學校主體還不存在,不能對外亂髮布信息; 第二,兩校獨立財政,雙校選課涉及跨境,學費交什麼幣種,交給誰,怎麼交等細節有待討論。類似的問題有很多,所以雖然新生們異常關切,學校也真實沒辦法給出官方的書面承諾。但我個人是信賴學校的,如吳校所說,學校以學生為中心,不會刻意刁難自己的學生。而且科廣的人性化,高效率,從申請上就能看出來。3.29面試,4.2就出面試結果表示通過了,學校是真心希望學生放心的,不擺架子不掉胃口。相比港三
其他學校,申請中的磨蹭真讓人內心崩潰……
2.能否以港科大
身份參加有target school限制的企業招聘活動?以後簡歷中能否不帶「廣州」字樣?
企業招聘屬於企業的行為,用人的標準制定在於企業自己。企業是依據實際的生源質量來衡量學校的,而目前科廣還未去籌,企業不了解是很正常的。這種情況需要學生主動溝通,相信未來有了就業數據後會方便許多。簡歷中帶不帶「廣州」是個人行為,但學校倡導誠信。總不能在廣州讀了2年,享受了那麼優質的獎學金和師資,畢業後卻謊稱在本部就讀吧?
3.去籌2022年能順利嗎?
這個問題問學校沒有用,因為是教育部做決定。包括很多同學們有疑問的政策細節,學校其實已經有草案了,但是草案目前在教育部那裡審核,所以不能提早公布。但大機率是能的,因為港科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項目,地方投入了大量的錢,而且5年前就已經計劃好2022年啟動第一批新生計劃了,目前(2022.04
)也是按照計劃在走。工程上,前個月我還去了工地看,相當繁忙,兩班倒,真的要感謝施工人員,這個校園工程也可以說是中國速度了。入學流程上,我是3.29面試,4.2就出了面試結果,讓同學們放心,貌似4.5左右校長就和我們開了會介紹情況了,這個速度和效率,香港應該沒有學校能模仿。後期的入學材料認證,審核速度也相當快,完全是學校催著我們一起來施工的節奏……

4.若2022去籌未成功,2022的offer holder何去何從?
目前科廣還不是正式學校,去籌未完成,所以錄取是本部發放的,項目是本部的iip項目。所以若去籌意外未完成,2022的錄取學生會模仿前幾屆入讀先導計劃,而不是紅鳥
一期。
5.Mphil 入學不分方向,有沒可能後期選不到想要的導師/方向,導致意外拿到不想要的學位?這屆MPhil這麼多,有沒可能某些火熱方向的老師不夠用?或者某些課程無法開設?
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學校的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已經草擬好了,哪個老師上課,有沒有候選老師替補上課等都已經準備好了,目前文件已經提交教育部,所以細節暫時還不能公開。關於選方向的問題,吳校
的答覆是,老師的數量是充足的,而且若學校要求老師培養Mphil,老師不得拒絕(義務)。若學生實在聯繫不到,學校也會盡量幫你解決,學校沒有理由在這方面刁難學生,讓學生強行去不相干的方向做研究。
最後
我對象調侃我,「別人買到的是期房,你拿到的是期offer」。人錄取了,學校還沒建好……

關於現存的爭議,在去籌以前也沒辦法得到書面的正式承諾。我個人是抱著學好知識,造福社會的心態入學的,科大兩校資源共享,學科互補,第一屆還能享受最大的人均資源,我是非常滿意的。我也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訴求,並欣賞大家用開放心態來參與討論,向校方表達。
上個月在科廣現場,我看到了一個工人在正午12點癱坐在泥路上,赤裸黝黑的上身,任憑烈日灼燒。而5個月後,會有一群皮膚白皙的學生們踏上這片土地,擁有嶄新美麗的校園,拿著每個月1/1.5w的獎學金,坐等幾年後名利雙收。科廣的Mphil三個方向是怎麼劃分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001是人類未來健康,002是可持續生活,003是智能工業化,每一項都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與福祉息息相關的。我個人是覺得有愧於社會的,希望能在科大的培養計劃下努力學習與研究,真正為社會,為弱勢群體做出一點貢獻吧。
一些補充: 作為港科廣
校園的第一屆學生,確實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不過我覺得整個過程還是相當有意思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參與討論校園的設施建設了,甚至有的自願參與了諸如會議室的裝修設計,有的同學想在校園外開bar。比起其他項目,科廣第一屆的學生更有主人翁意識,校方也把學生們當成是「合伙人」,鼓勵大家以主人翁的身份建設這個新的校園。吳校也不擺架子,一有問題就會發起騰訊會議內部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