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5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港科廣官網稱「籌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不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分校(校區)或南沙(廣州)校園」?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38
某匿名用戶:


hkust msc在讀,別問我IP為啥不在香港,因為我們這學期都網課,所以我潤了。
去年剛入校的時候,學校就一直在宣傳港科廣的事兒,因為當時有想讀PhD的打算,所以我就了解了一番,還參加了學校的宣講會。關於畢業證上署名的問題是大家特別在乎的問題,畢竟學校的title能為之後就業帶來最直觀的影響。
但我記得我問的那個老師,僅針對那一位老師,他告訴我的是畢業證和清水灣校園的是一樣的,廣州校區只是hkust在廣州的一個校區,是屬於一個學校的。不只是我,我身邊的幾位同學得到了也是一樣的消息。
所以我們當時討論了一下,一致覺得那去廣州校區讀書也太香了吧。獎學金的量和清水灣的一樣,南沙區的生活成本比香港不知道低了多少,而且在大陸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找實習方面的都要方便很多。身邊甚至還有同學去諮詢老師bar大概怎樣,老師回復說,你們msc沒有太多研究經歷,直接去申請PhD可能比較難,申請Mphil希望大一點,所以我一直覺得去這所學校上學很難,甚至我都沒敢套詞和申請。後來身邊有同學曬了廣州校區的PhDoffer,我內心還酸的要死,覺得他們好強啊。
結果到今年初的時候,在知乎上陸續有關於廣州校區的負面消息,說廣州校區的師資力量遠不及清水灣,甚至有二本的老師,還錄取的有二本的學生。我想,可能建校初期吧,師生水平參差不齊也正常,畢竟無法保證這所學校以後一定就很好,但我想,既然是依託於本校,那肯定以後發展不會太糟。但是心裏面對於廣州校區的那種崇拜和羨慕確實淡了很多。
結果呢,近日官網正式發布消息,說廣州校區和清水灣校區是兩個學校。我一開始確實不太相信,因為和去年我所聽到的學校的宣傳有所出入,當然也可能是我記錯了,或者誤解了老師的意思,或者我問的那老師他當時自己也沒很清楚,就一個勁兒的想招生了。
怎麼說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應該承擔利益所帶來的一些風險。對於信息的分辨還是小心和謹慎為好。我不敢說我的學校怎麼樣,但是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說,在做出我們人生中的重要選擇前,還是應該思慮周全,消息當以官方為準。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38
作者:蒜頭考拉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47615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利益相關,寫畢設寫大論文寫的頭疼,換換腦子來回答一下。
前兩天剛剛拿到GZ的推研,(甚至還沒有拿到正式offer),吃了一天的瓜,也來寫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今天從10點開始的校長答疑,全程聽完,包括胡同學一開始和校長的辯論,以及後面同學與校長的討論,也關注了群里發生的事情。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GZ的offer holder是哪些人:


前期聽到了GZ的宣傳,確實認為GZ與HKUST的關係如果UC各個分校的關係,利用大陸的防疫政策以及大灣區的經濟工業優勢能夠對自身的發展更有幫助從而選擇GZ的學生;
夠不上港前三的MPhil/PhD,實力只能在港前三的MSc左右(指碩士),又因想做科研而退而求其次選擇GZ的學生;
拿了其他offer並有退路的學生;
拿了其他offer但是all in GZ的學生。 今天開會,影響最大的是第一類和第四類的學生,因為他們可能確實聽信了GZ前期類似於一校兩園的論調,認為自己上的就是香港科技大學。
今天校長的答疑很明確了一個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和香港科技大學是兩所不同的學校。
這就是說,上述這一點的存在導致學位證、畢業證大機率是不同的。也正如校長所說,類比於寧波諾丁漢,學位證可能只有諾丁漢而沒有寧波,也可能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深圳的名字。一切的一切,取決於去籌轉正後教育部的決定,以及GZ與清水灣的談判情況。因此,此時向校長逼問學位證的具體細節是不現實的,也是這個原因,校長不會給出答覆。
目前來說,最好的情況如下:


學位證與香港科技大學一樣,並無廣州字樣。
可以實現學分互換,可以去清水灣上課滿180天獲得留學生資格。 但是,上述的最好情況絕對不會改變以下事實:
當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轉正,你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學生,不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在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中,你是屬於中外合辦的學生。考公、選調,你不會享受到香港科技大學在世界上的QS排名優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屬於和雙非學校一樣的第四類院校。
因此,如果後續打算進體制內,請直接選擇其他offer或者gap一年,GZ的學歷會對你的門檻造成很大的影響。
胡同學今天提到了企業的Target School的問題,我認為這件事GZ是沒有辦法的。GZ沒有辦法決定你是不是在名單里,而且從我個人的實習經驗來看,這一點幾乎沒有影響。就拿微軟舉例子,我實習的同事不乏很多中外合辦學校的學生,例如西交利物浦。對於MPhil和PhD的學生,如果進入工業界,更看重的是你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你只是為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名頭,認為能夠在企業的簡歷篩選中加分,請立即繞道去港三所的MSc。
不論你出於何種原因選擇了GZ,那就請你信任你選擇的這所學校,就像校長說的,港科大辦了30年,肯定會盡全力把GZ辦的最好,現在的阻力更多是教育部或者政策,而不是學校本身。另外,請永遠記住你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學生,給你發工資的是廣州政府,給你提供住宿學習場所的是廣州校區,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抹去廣州的字樣,認為自己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
我個人很佩服胡同學,他的語言能力、組織能力和擔當絕對不是高贊的匿名小人可以匹敵的。我稱匿名小人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胡同學只是情緒管理仍有欠缺,相信今天也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有這樣的擔當,他一定會在屬於他的角落繼續熠熠發光。但是我並不贊同他和校長辯論的做法,今天主要的目的是討論,我們應該做的是表達我們自己的想法,讓學校知道我們的心聲,也給學校一個給我們坦誠信息的平台。今天的會議目的還是達到的,也感謝後續同學心平氣和與校長的坦誠相待,我認為校長在最後理解了我們GZ學生的訴求。
最後說一句,選擇了GZ,成為了一名合格的MPhil/PhD學生,就更多的去培養自己的辯證思維、自己的獨立思想。相信GZ會給她的第一屆學生合理的回應。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39
作者:Sealock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501687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大家冷靜了很多,港科廣州mphil offer holder來回答一波,沒什麼不敢見人的就不匿名了
有些人截圖掛別人名字頭像不打馬賽克自己還匿名的真的loser,有什麼好躲的,雖然你沒掛我,我沒啥關係,但是站在被掛人未來同學的角度你這種人真的挺不知廉恥的,祝你以後永遠是個loser(主動誠懇道歉我也可以收回這句話)。
我不評論可能同學們比較激進的觀點,我也沒資格哈,我就說說我自己對學校現在的態度。
先說我的背景吧,我本科是做機器人競賽的,拿到過比較優秀的成績(具體就不說了反正不是水的),但是也因為太多的經歷用在了這上面導致自己學業成績不是很好,最後和保研失之交臂,而且因為隊伍需要也沒有準備應屆考研,家裡又態度堅決必須碩士學歷,所以我確實差一點點就直接準備二戰了。然後機器人圈內人推薦我去港科廣州,去年8月我從山東賽場回來之後因為身體和精神的原因休息了一段時間,接著就開始準備雅思考試和申請材料,當時基本所有讀研的希望就是壓在本部和廣州,背著家人也聯繫了很多公司保底,接受了很多次一面二面。很幸運的是,我有一幫很耐心的學長鼓勵我幫我度過難關,雅思也考一次就達分了(這裡吹一波在新東方上的三周半的課),申請過程中雖有一些波折但是也收到了港科廣州的面試通知,最後12月31日收到了offer。其實在這之前我是無限接近於簽公司了,因為以我的背景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很容易,而且我的競賽經歷讓我更加重視能力的提升,工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並不想為了一張文憑就浪費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去考研、申請,不過家裡面態度非常堅決不允許我本科畢業工作所以我沒有放棄申請。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我沒有被港科廣州錄取,我可能還會經歷一段很黑暗很壓抑的時間,和家裡的矛盾也會愈發嚴重,港科廣州把我拉了回來並且有著很豐厚的待遇,所以我是很珍惜這個機會的。
再說說我對學校的一個需求,我要的就三個:1.能力的提升:前面已經說了我更重視能力因為多次工作面試的經歷讓我明白在公司里,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是第一位的,而對於港科廣州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一個學校會對自己的學生培養擺爛,只要學生努力就行,況且這種全新的培養模式且不說能實現多少,至少和我本科的學習方式很像,完全是契合的 2.碩士文憑方便我未來應聘工作:本人是做機器人視覺的,本科找工作被卡了學歷,很多公司演算法工程師要碩士(孩子也很不甘),家裡對我的要求也就是碩士學歷,所以我不在意我的學位證和本部是不是一樣,我在意的是我是不是碩士,以後工作不會再被卡,家裡也滿意就行,所以這點會和很多同學不一樣,我其實對學位證啥樣這件事無感 3.待遇給的好:不用給學費還給額外的錢,慚愧的說答主家裡不富裕,我不想讓家裡還要努力工作來承擔我未來的高學費和生活費,不交學費讀碩士都已經很滿足了,但是學校居然還把我的生活費包了,所以我也相當滿意
上面觀點說完那我肯定不會港科廣州有不滿,所以我已經有我個人的濾鏡了不是中立的,就不評價其他同學的觀點說法了,我只是覺得很多同學既然來了,既然選擇港科廣州了,就好好做下去不要分心太多,覺得不滿的同學你可以發聲質疑但是不要抹黑學校。我是紅鳥一期的學生,我們的表現和成果是學校未來被評價的依據,內部的質疑討論是很好的,說明我們有著獨立而且堅定的思想價值觀。但是惡意解讀斷章取義,對學校不好,對我們自己也不好。我希望有些人能收斂一點不能太過分,你真的很優秀你也有著自己的驕傲,我沒有權利限制你的發言我只能在這裡勸說你。
最後就說大家說的宣傳問題,確實有點問題,其實我也誤解了吳校長的意思,不過我看的很開哈哈哈。該是我的就是我的,不該是我的我也不強求,要是有就是驚喜,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一切結果等到「籌」去掉之後自然就塵埃落定了,我還是很期待未來8月大家相見的。
第一次髮長文回答問題,看的不滿意的多多包涵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39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7013765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3年7月更新:
放棄入學gap一年後,已經在23 Fall拿到北美某Top20 PhD錄取。
就最近一年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去年的四點看法都基本正確。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準確評估自己的偏好,對所有上位者畫的大餅保持警惕,做一個理智清醒的人。
也祝港科廣越來越好,雖然我個人不太認可RBM的辦學理念,但我永遠敬佩以吳校長為首的校方「敢為天下先」的情懷,探索者永遠是少數,希望他們能為中國的教育事業開創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新道路。
———————————
利益相關:港科大(廣州)2022 Fall MPhil Offer Holder,在之前的回答中被掛的當事人之一,內部答疑會上的提問者,因一系列個人原因,已放棄入學。
首先,我為個人的情緒管理問題和答疑會上的衝動冒失向各位港科大(廣州)的老師、同學尤其是吳校長致以歉意。我並非由全體同學選出來作為發言的代表,由於答疑會較為臨時倉促,前一天晚上深夜十一點,我們十多位同學共同提議列出一個提綱,收集了一些同學們關心的問題(約20個)準備在第二天一早向吳校長提問,由我進行發言。由於準備時間和個人能力都有限,我沒有能夠邏輯清晰地反映問題,就此向推舉我的同學表示歉意。我的行為和發言僅代表個人,希望不會影響到各位對於港科大(廣州)的看法。
其次,我對本問題下某位同學匿名掛人且不打碼的行為表示譴責。這位同學將Offer Holder群內部的聊天記錄,尤其是一些開玩笑的話語,進行選擇性截圖、斷章取義地上傳至知乎等公眾空間,對我和另外一位當事人同學都造成了一定困擾。港科大(廣州)群里認識我的同學都清楚,我是個比較喜歡開玩笑的人,許多玩笑話語里會帶上「狗頭」等表情,但是由於認知不一致的原因,可能給部分同學造成困擾。我對此也同樣致歉。
接下來,我談一談自己對於港科大(廣州)的看法:
(1)我認為港科大(廣州)是一個很好的、有著光明前景的學校,從始至終看好港科大(廣州)的發展。我個人由於不少熟悉的老師和朋友都是從港科大畢業,也有嫡系的學長學姐走了前幾屆的先導計劃,自己從一年之前便開始關注港科大(廣州)。在幾位老師前來我校宣講時,我個人也協助進行了宣傳工作,在第二批次拿到錄取,並拒絕了手中其它全部offer,選擇了all in gz。就我個人而言,看好港科大(廣州)的以下幾點:①立足大灣區,地理位置優越;②師資力量雄厚,就我個人方向而言,不輸華五;③獎學金豐厚,人均資源多;④可以作為過渡,在這大變局裡稍加觀望以作出符合長遠利益的選擇;⑤最重要的一點,我欣賞港科大(廣州)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無論是全新的設置,還是學校奇高的工作效率,我想在內地待久的學生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此向吳校長等一眾致敬)。
(2)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在意學位證書是否一致,並不在意是否有廣州,並不在意是否有海外認證,這些問題只是我代表關心的同學而提出。我個人的規劃是以這個項目作為短期跳板前往北美,如果是熟悉我的同學應該清楚,對於我和我打算申請的PhD項目來說,有沒有清水灣的學位證並不重要,我從始至終,都只相信,只有自己出色的工作才是立身之本,而不是靠著學校學歷的加持。但是,我個人比較反感的是,校方在招生時給予的一系列承諾,吳校長在答疑會上幾乎沒有正面回答任何一個,而是以去籌轉正為理由,表示所有問題都無法答覆,更是將之前在官方Offer Holder群里的承諾給予否認,並說作出該答覆的老師「沒有領會校方的意圖」(和內地的「臨時工」有異曲同工之妙)。個人選擇港科大(廣州)的一個原因是對內地大學類似的行為深惡痛絕,所以個人主觀上無法接受這種行為,吳校長更是公然批評我「歪曲校方意思」「胡亂解讀」「腦子裡一團糨糊」,我對這種自己背棄自己承諾、還將責任歸結為學生「胡亂解讀」的行為表示遺憾。
(3)我認可一部分回答中關於該項目的說法,主要包括:
① MPhil項目不同於任何一個傳統的研究型/授課型碩士,不推薦想要讀PhD/做研究的同學讀MPhil項目;與之相比,PhD項目的質量非常值得期待,對於一心創業或者只是想讀個碩士然後留在大灣區工作的同學來說,MPhil項目也非常合適。如果想要藉助MPhil項目作為跳板申請到北美或歐洲頂級的PhD項目,希望很小,除非老師非常能帶學生或者connection夠強,不然慎重考慮。
② 項目的不確定性很大,迄今為止,校方所畫的大餅許多都予以了否認,21cohort也有被強制換導師的離譜操作,後續的學位問題、funding問題、認證問題、海外交流問題等等都存在諸多未知,吳校長在本問題下的回答,也並沒有說明任何問題,風險厭惡型的同學、看重HKUST學位和留學認證的同學不推薦MPhil項目。
③ 關於生源問題,據我的有限樣本觀察,MPhil的生源質量總體上大幅度低於本部的MPhil項目,可能略低於清水灣一部分比較卷的授課碩士項目(比如MEcon和MFin),高於本部的大部分授課碩士項目;但是,存在較為明顯的專業異質性,不同專業不能一概而論(我個人本科是理工科+經濟學雙重背景,因此觀察僅限於我了解的一部分理工科專業和SOSC,可能有偏)。以上觀點均只適用於MPhil項目,而非PhD項目,但根據個人的有限樣本觀察,總體上,PhD項目的bar還是低於清水灣同類型項目的(個人觀點)。另外,我個人非常疑惑的一個點是,Society Hub的幾個專業,招進來一批本科背景十分薄弱、毫無研究經驗、對社會科學研究幾乎是0認知的同學,反而是一些背景良好、真正有研究能力的申請者被拒之門外,這和香港的傳統MPhil項目完全不同,所以想做研究的同學務必謹慎考慮。
④ 和港中深相比區別在哪裡?個人認為,如果沒有大的意外,港科大(廣州)和港中深在最終的定位上可能是一致的,當然不排除在吳校長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港科大(廣州)和港科大(清水灣)可以最終實現兩校一體,完成這一中國大陸歷史性的操作。從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來看,相比港中深,港科大(廣州)比較缺少足夠有含金量的大佬坐鎮,大多是兼職。另外,廣州的經濟基礎相比深圳,可能還是有所差距,再加上廣州另有中大、華理、暨大等一系列當地原有頂級學校的競爭,其後續的funding支持和長期發展,可能難以像深圳對港中深的支持那般有力。
(4)關於個人最終quit的原因:①由於今年一系列不可明說的事情,個人的一些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因此有所動搖;②對港科大(廣州)校方一些不守承諾、推卸責任、不尊重學生的行為產生失望;③據我個人了解,港科大(廣州)所能提供的課程十分有限,一些社會科學PhD項目申請時必修的Graduate Course幾乎都無法開設;④一些其它的個人因素。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再一次感謝HKUST(GZ)給予的offer!也祝港科大(廣州)越辦越好!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39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74549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謝大家關注!私信就不一一回了,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另外我是姐妹
利申:22fall phd offer holder
首先兩校合作非常緊密,這個不完全是餅,是有一些事實依據的:
1.目前有些gz的老師已經入職,他們開設的課程,cwb的學生也是可以選修的。前幾屆gz先導計劃的學生也可以選修cwb老師的課程了。
2.認識一些cwb的老師,他們一直認為gz就是ust2.0,當然他們可能不太了解內地辦學的一些政策,不知道學位證之類的問題,但可以想見他們也是非常支持兩校深度合作的。而且現在cwb的很多老師都希望在廣東開展項目,他們也是很需要ustgz這樣一個平台的。
3.跟一些gz的老師聊過,對於老師的tenure考核方面,由於兩校共享學術委員會,因此對老師的考核也是參考cwb的標準的。
在兩校合作緊密的情況下,官方發布的聲明公告我想是因為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約束,並不是說cwb想和gz斷了關係,因為這樣做沒有好處。
有的人執意要拿港科廣和港中深比,我想說,港中深的本科項目和部分碩士項目質量非常高,社會認可度也很高,至於phd,你們也可以看到知乎上對於ta任務重等等的評價。而港科廣是現階段是all in碩博的。所以不支持踩一捧一,應該看到兩校模式的區別。
最後再說一下本人選擇ustgz的原因:
1.本人拿到了內地部分c9高校的offer和港三中某一所的offer,但不是很喜歡體制內的學校,而且ustgz導師的connection很強,老師本人也很友善(我在入學前已經跟他合作了一段時間)。
2.不想再向家裡要錢。並且對生活條件要求比較高。
3.廣州回家方便
4.本人學工科,廣東比香港更方便實習。
5.喜歡交叉學科的模式,對目前的方向有很大的興趣。即使學術上沒能有太大的成就,這個方向進工業界也很合適。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0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40744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補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起碼21的phd,過的爽爽的,畢業證也是海外的。22級博士,攢夠180天,努力嘗試一下。
不過反正導師給力,工資夠高,畢業年限夠短。反正博士也不去選調,選調去985不香嘛。
博士的話,就我現在看來,起碼香港呆一年,那剩下的畢業證簽字我不care,並且這種新體制的大學早晚要做博後的。
你要申請到美博也不來這邊對吧,或者不想去美國卷把,美博要5年,我是碩士讀博,香港3年就行,慢點3.5年也差不多,加個2年的博後,仍然算海龜。所以還是靠論文產出。
來這的一般是港三夠不到,港城港理工和港科廣來回糾結。或者因為導師厲害。
第一種人,何苦呢,博士本身就是學術界。反正除了某個別專業,港城港理也不很給把,美博好一些的你也很難受,進不去,對吧。或者受不了那種累
第二種,更沒差了,導師厲害,代表了你的上限高,你自己的水平代表了你的下限。如果是學術青椒,那你選他,一定他很厲害,起碼是top10出身的吧,發過頂刊甚至還有正刊這樣的吧。你虧啥,帶著你來一篇大子刊,天大地大你哪也能去。
對了,不想噴,有人感覺港科廣師資垃圾。因為某些教師是雙非出身,那為什麼不看論文,不看人家博後的學校呢。入職,不看第一學歷,這種挺好。說句不好聽的,高考本身一部分就因為地域家庭等等問題造成,高考結束後逆天改命咋就不行了。
貼一下,裡面有麻省耶魯哈佛的博士或博後,也有香港本土的博士博後,還有土博但是出去海外名校的博後,後者能來自然有人家的水平,何必看不起。工資那麼高,誰不想在國內拿著高薪?非要去大陸以外卷。
沒說高考不重要,但是都博士畢業了, 起碼要過腦子,本科只能證明你初中+高考6年厲害
碩博博後的10年,甚至很多單純博後5年以上了,憑啥比不過呢。
補上這一年申博經歷
論文>最終學歷or博後經歷>出身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0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747974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BAR只能夠到港科廣的同學請忽略我這個回答
個人覺得如果你只能夠到港科廣,那港科廣當然是第一選擇!


以下內容給:海外境外高校PhD/Mphil Offer持有者,產業強區對應Msc Offer持有者(香港新加坡金融,美國計算機這類),卻義無反顧的選擇港科廣洲的傻狍子們,我來噴你們了。
個人決策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是沒錯的,但切記不要自己給自己畫餅。
什麼大牛導師帶我飛,什麼Mphil出路比港三Msc好,諸如此類的自我腦補還是少一點比較好。
現實是:學校決定你的下限,老闆決定你的上限,地域決定了你的發展空間。
地域: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志向做金融/量化,港三的Msc一定比港科廣金融經濟CS的Mphil香,廣州畢業的能去香港實習嗎?擺脫,香港人均GDP4.8w美元的地方,如果你能留下發展比內地好太多了。如果你要做計算機,你讀清華CS就一定比你在美國讀個UCI碩士前途光明了?醒醒,越南35優化的時候美國碼農已經買得起1.5M的房子了。
學校:別的回答中講的選調人才計劃已經說的很多,這裡說另一個點,校友關係。港中深最為離譜的一個點就是CU和CUSZ的同學互噴(本科生比較嚴重,博士生只能說是劃清界限),導致CU和CUSZ的校友關係割裂。GZ目前沒有這種跡象,是個非常好的事情,但也要注意,非CWB的你,有多少資源可以從CWB 的前輩/同輩中獲得呢?我和我身邊同學有時候會聊這個話題,大家一直都覺得廣州Bar低,這種隱形「歧視」是客觀存在的。
老闆:老闆決定了你的上限不假,但前提你真的能夠的到。絕大多數博士碩士都是普通人,水文章也不就是混口飯吃。大牛老闆功名成就了,你的死活與他何干,他在這裡的新發展新機遇你能落到好處?新AP也就是國內體制內拿不到tenure或者境外高校拿不到位置,難不成不去CWB去學術自由言論自由生活自由的HK跑去GZ?如果你硬是要洗腦你老闆來廣州是為了事業第二春同時也能帶你飛,「良言難勸該死的鬼」。
一句勃勃的名言送給大家: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失敗的普通人。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0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54989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好,我是一名科廣2022
的mphil新生,來簡單說說情況,也總結一下我了解到的信息。抱歉選擇了匿名的方式,因為不想被翻主頁看到隱私內容……
去籌關鍵時期,學生們願意全力支持工作。希望校方在去籌完成後,可以認真考慮學生的有關訴求,尤其是曾經宣講會提到的部分。因為確實有部分學生,為了該部分的承諾而放棄了更優的選擇。這部分學生是相當優秀的。儘管當時的承諾並非書面,但也應該給予重視。
1.提到的「我們是一個科大」
這句話有前後語境,想強調的是如下幾點
1.一致的學術標準,師資標準
2.兩校資源共享
3.兩校一致的大學品牌和發展策略
4.兩校學生可跨校修讀課程
5.共同的聯合學術協商機制等學校的決心是非常大的,本部的史校長已連續兩年試圖推動適合兩校學生跨境訪學的特殊學生簽,但涉及複雜的問題,目前沒有結果。但兩校之間的交流是非常緊密的,諸如跨校區修讀課程是允許的,導師也可以選擇本部老師。當然,具體的措施還沒有落實下來,原因很簡單,第一,去籌轉正
還沒完成,科廣學校主體還不存在,不能對外亂髮布信息; 第二,兩校獨立財政,雙校選課涉及跨境,學費交什麼幣種,交給誰,怎麼交等細節有待討論。類似的問題有很多,所以雖然新生們異常關切,學校也真實沒辦法給出官方的書面承諾。但我個人是信賴學校的,如吳校所說,學校以學生為中心,不會刻意刁難自己的學生。而且科廣的人性化,高效率,從申請上就能看出來。3.29面試,4.2就出面試結果表示通過了,學校是真心希望學生放心的,不擺架子不掉胃口。相比港三
其他學校,申請中的磨蹭真讓人內心崩潰……
2.能否以港科大
身份參加有target school限制的企業招聘活動?以後簡歷中能否不帶「廣州」字樣?
企業招聘屬於企業的行為,用人的標準制定在於企業自己。企業是依據實際的生源質量來衡量學校的,而目前科廣還未去籌,企業不了解是很正常的。這種情況需要學生主動溝通,相信未來有了就業數據後會方便許多。簡歷中帶不帶「廣州」是個人行為,但學校倡導誠信。總不能在廣州讀了2年,享受了那麼優質的獎學金和師資,畢業後卻謊稱在本部就讀吧?
3.去籌2022年能順利嗎?
這個問題問學校沒有用,因為是教育部做決定。包括很多同學們有疑問的政策細節,學校其實已經有草案了,但是草案目前在教育部那裡審核,所以不能提早公布。但大機率是能的,因為港科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項目,地方投入了大量的錢,而且5年前就已經計劃好2022年啟動第一批新生計劃了,目前(2022.04
)也是按照計劃在走。工程上,前個月我還去了工地看,相當繁忙,兩班倒,真的要感謝施工人員,這個校園工程也可以說是中國速度了。入學流程上,我是3.29面試,4.2就出了面試結果,讓同學們放心,貌似4.5左右校長就和我們開了會介紹情況了,這個速度和效率,香港應該沒有學校能模仿。後期的入學材料認證,審核速度也相當快,完全是學校催著我們一起來施工的節奏……
4.若2022去籌未成功,2022的offer holder何去何從?
目前科廣還不是正式學校,去籌未完成,所以錄取是本部發放的,項目是本部的iip項目。所以若去籌意外未完成,2022的錄取學生會模仿前幾屆入讀先導計劃,而不是紅鳥
一期。


5.Mphil 入學不分方向,有沒可能後期選不到想要的導師/方向,導致意外拿到不想要的學位?這屆MPhil這麼多,有沒可能某些火熱方向的老師不夠用?或者某些課程無法開設?
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學校的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已經草擬好了,哪個老師上課,有沒有候選老師替補上課等都已經準備好了,目前文件已經提交教育部,所以細節暫時還不能公開。關於選方向的問題,吳校
的答覆是,老師的數量是充足的,而且若學校要求老師培養Mphil,老師不得拒絕(義務)。若學生實在聯繫不到,學校也會盡量幫你解決,學校沒有理由在這方面刁難學生,讓學生強行去不相干的方向做研究。


最後
我對象調侃我,「別人買到的是期房,你拿到的是期offer」。人錄取了,學校還沒建好……


關於現存的爭議,在去籌以前也沒辦法得到書面的正式承諾。我個人是抱著學好知識,造福社會的心態入學的,科大兩校資源共享,學科互補,第一屆還能享受最大的人均資源,我是非常滿意的。我也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訴求,並欣賞大家用開放心態來參與討論,向校方表達。
上個月在科廣現場,我看到了一個工人在正午12點癱坐在泥路上,赤裸黝黑的上身,任憑烈日灼燒。而5個月後,會有一群皮膚白皙的學生們踏上這片土地,擁有嶄新美麗的校園,拿著每個月1/1.5w的獎學金,坐等幾年後名利雙收。科廣的Mphil三個方向是怎麼劃分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001是人類未來健康,002是可持續生活,003是智能工業化,每一項都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與福祉息息相關的。我個人是覺得有愧於社會的,希望能在科大的培養計劃下努力學習與研究,真正為社會,為弱勢群體做出一點貢獻吧。


一些補充: 作為港科廣
校園的第一屆學生,確實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不過我覺得整個過程還是相當有意思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參與討論校園的設施建設了,甚至有的自願參與了諸如會議室的裝修設計,有的同學想在校園外開bar。比起其他項目,科廣第一屆的學生更有主人翁意識,校方也把學生們當成是「合伙人」,鼓勵大家以主人翁的身份建設這個新的校園。吳校也不擺架子,一有問題就會發起騰訊會議內部答疑。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0
謝邀。為了行文方便,把香港科技大學的香港本部稱為「香港科大」,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則稱呼為廣州科大。下面說正題。
隨著廣州科大的開學,在網上引發了一陣討論。我覺得,有些討論是沒有意義的。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香港科大和廣州科大區分為兩個獨立法人,有兩套管治班子。兩個班子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平行的關係。
當然,你說廣州科大的校長地位上不如香港科大,也存在這個可能。但是,也許若干年過去,會出現香港科大的校長在退休後,去廣州科大接著當校長;又或者廣州科大的校長因為表現好,交流去香港當校長。所以,當下這個時候,不必去介意或者刻意矮化廣州科大。有機會就申請,申上了就好好讀就是了。
最後,祝廣東的各所新辦大學越辦越好!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701635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1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703853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UC Berkeley的diploma
這是UC Riverside的diploma
都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degree...只是註明的地點和對應的校區校長簽名不一樣,你們覺得兩個學校的學位含金量一樣嗎?
對應的還有共用University of Michigan/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degree的各個校區。但是除了安娜堡、布盧明頓和西拉法葉...其他校區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樂觀的講,拋開政策的不確定性,HKUST (Guangzhou)需要打出自己的名聲至少還需要20年吧。當然也有些強人,不需要學位加持依然很強,但是他們無論去哪都是強人。大部分人還是需要一個好的學位證明自己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