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8篇帖子。
(轉載知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博士生齊太磊持槍襲擊校園致 1 死,死者疑為一名華人副教授,如何評價這一事件?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2
就人生經歷而言,倒是跟昨天那個唐尚珺挺像的,可以算是所謂的「賴校一族」。
對農村做題家而言,18歲的人生跟之後的人生落差實在太大,可能會大到沒法接受的地步。尤其如果沒有趕上風口,那落差感簡直無法想像——18歲考上武漢大學,是老師家長驕傲,搞不好還有不少女同學傾慕暗戀;放眼同齡人中也是top 0.3%的水平。但如果沒有進入風口行業,再考慮到家境貧窮,到了社會上恐怕混的會比自己高考少二百分的城市孩子都不如,至於擇偶什麼的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有些人會選擇一直想方設法賴在學校里,不要脫離那種做題的環境一元化的氛圍,讓自己的人生彷彿靜止在18歲那年。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79535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2
abc:


知乎真的恐怖,好多回答都在散播年齡焦慮,走錯一步萬劫不復,走了彎路就是學術死刑,30+就是大齡博士,人生無望,人生只能線性的走,別的都是錯的,這樣卷生卷死,乾脆直接步入死亡好了,一點彎路都不帶走的,直通人生的終點,反正很多大佬的終點也是墳墓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2
首先這是一個偶發事件,無論它背後有再多可以反映必然性的因素,也不是從山河四省農村家庭艱難卷出來的大齡博士生都會變成犯罪分子,數槍幹掉自己導師。這裡面顯然有太多個人因素。
其次這個事件提醒科研圈所有人心理調劑的重要性,有人曬了兇手之前的網絡言論,對「無意義的重複勞動」,「內卷」等問題有批判,當然批判這些學術界痼疾的人很多,我也批判。但當生活過於單調時,這些負面情緒很容易主導人的狀態並影響人的行為。目前兇手開槍的動機不明,但從網絡上挖出來的情況看,大機率涉及心理問題。
另外順便提一句,不是說這個案子。長久以來有一股風氣,海外中國PI喜歡招幹活賣力刻苦的中國留學生,然後採取中式師徒互動方式,出成果快還便於交流。我不是說這個案子一定是這種情況,但我覺得有必要考慮這種模式背後的潛在缺點。尤其是年輕PI,很容易在巨大的職業壓力下忽略這種搞法對師生雙方的潛在副作用。
最後,這個事兒是個令人惋惜的悲劇。
請逝者親屬朋友節哀,殺人犯必受法律嚴懲。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7312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5
作者:耕農筆記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936677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讓我想起來,前不久北大的數學天才,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寺廟中的人際關係比社會中還複雜。柳智宇曾經考上麻省理工,後來為了追求清淨,放棄了機會,遁入空門,一遁就是12年,結果他發現寺廟裡,根本沒有清淨,於是只好選擇還俗。
在寺廟很多僧友看不慣他,經常使壞心眼排擠他,寺裡面的爾虞我詐讓他窒息。他的師父是曾經紅極一時的,但比他師父佛法更出名的是,曾經騷擾女弟子,挪用寺廟公共資金。
我絲毫不覺得,寺廟比社會更複雜有什麼奇怪的,我奇怪的是,他居然用了12年才發現這件事,才發現世上沒有清淨之地。
和柳智宇,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缺乏解決自己不擅長問題的能力,於是他們選擇了一了百了,儘管一了百了的方式不一樣。我相信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有過一個想法,我只要干我擅長的事情就行了。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某方面能力比較突出的人,越會有這種思維,我曾經也有過這種非常幼稚的想法,自己的人生非常寶貴,只要去處理自己擅長的事情就好了。
結果往往發現事與願違,越是想清淨,最後往往越受干擾,越是想簡單純粹,越是錯綜複雜,越是想躺平,越是疲憊。
其實這是一種,想把問題簡單化,但是卻忽略了一點,社會是複雜的,任何事情的處理都是多維度的,想要減少維度,化繁為簡,其實就是在簡單化處理問題,生活不是物理,也不是數學,當你把你的環境簡化成真空的時候,你以為解決了所有問題,但是你會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你製造的真空,你是無法在真空中存活的。
我曾經說過,一個名校碩士,一個大V,他是一個科學和知識領域的科普者,他聚會的時候,總拿着一個魔方,見到漂亮的女孩,就要教人家玩魔方,結果可想而知,所有女孩都會覺得莫明其妙,然後客氣地拒絕他。
這些女孩不理解,怎麼會有人覺得會玩魔方是一件很有魅力很酷的一件事。
其實,這就是一種簡單化的思維方式,就是他自己擅長的技能,就是玩魔方,他不打算更新自己的技能,不打算增加自己的魅力,就堅持要用這樣的本事去吸引女孩,並試圖讓別人接受他的「聰明」或者「酷」的標籤,當別人不喜歡他的時候,他反過來要說別人物質,庸俗,這就是一種虛妄,也是一種我執。
這種想法,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這種簡單,就透着一股清澈的愚蠢,沒有任何人,要因為這種愚蠢買單,並接受他的定價。
這就是所有真空思維的人的困境,你想讓世界為你的簡單買單,但是世界不會為你買單,因為天下沒有空門,世上也沒有所謂淨土。
世界本來就是複雜的,如果想擁有更好的人生,無論是在事業上、愛情上,還是說你僅僅是想在美食享受上,想要比別人好一點,你會發現一個事實,你必須變得複雜,因為更好就意味着更複雜的環境。
就像我以前說過的:簡單是沒有出路的,有且只有能變得複雜,並能適應複雜的人,才配擁有更好的人生。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6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902992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美國讀過博,在美國留學生里本科生最快樂,因為本科四年至少一百多萬,家裡出的起這個錢都比較有錢。研究生其次,學費比本科生便宜,但也算有家底。至於博士生,除了少數超級學霸都是「科研民工
」。
靠着獎學金或者導師經費過日子基本上是要精打細算才行。我當年連續吃了幾個月的豬肩肉
。對美國的豬肩肉比菜便宜,當時一磅才1.29美金。為了省那點兒錢,頓頓吃這個,結果搞得我至今聞到豬肉味兒都覺得噁心。
當然這個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導師可能隨時斷掉你的資助。一旦這種事情發生,那麼對於沒有多少錢的博士來說就是毀滅性災難。而導師幹這種事情也未必是因為他痛恨你,有可能是因為他自己的資金用完了……
因為窮博士沒有議價權,所以一些導師,尤其是很多精明的中國導師,會最大限度地壓榨博士生。這不能用壞來解釋,只能說是一種習慣。
首先,這些導師自己讀博的時候就有很多被狠狠壓榨過。
其次,因為美國高校教職的競爭是極為殘酷的,三年不轉正就要被掃地出門。他們自己也處在水深火熱里。
最後,申請項目對華人還是有一定歧視,所以手上也不富裕。
正因如此,博士生會感到自己的華人導師給自己的待遇不如其他人,安排的活又特別多,在加上自己也沒有什麼退路,而且搞得一些研究在工業界沒有應用,前途也看不到,精神崩潰其實也不稀奇。
總體來說,讀到博士的人在現實世界裡都屬於是內心強大,堅韌不拔的。但是越是這樣的人,產生的怨氣可能也越大。
許多道路其實都不像它看起來的那麼美好,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國讀博士,是賺得沒有麥當勞收銀員多,工作常規超過12小時的科研民工。更不知道,千辛萬苦地拿到博士學位,許多人都無法在工業界找到像樣的工作,只能去作博士後,一做十幾年……
這就是信息差,不知道就不理解,不理解就盲目選擇,盲目選擇了就上不上,下不下,進退兩難。
總有人說,自己選的路就不要抱怨。可是當你選擇的時候並不知道要面對什麼,誰又能不抱怨?
這個齊太磊
,大機率上不了解,在美讀博到底過得是怎樣的生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如此,困擾我們的不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是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負責。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7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929199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又看到不少消息。簡單來說,yan教授正在和老婆打離婚官司。直覺告訴我,yan教授
是個比較典型的理工華男,他老婆應該比較有心機。在離婚官司中,有明顯不利於他的證據,但至於為什麼會有家暴的證據,以及家暴的原因,但凡有過一些經歷的人都不難猜測。女人其實想搞男人,尤其是這種天坑專業的理工男的心態,是很容易的。
莫名覺得yan教授挺可憐的。用自己短暫,繁忙,又悲慘的一生,給大家展示了華男在北美的生存條件。他這一死,估計老婆和岳母要笑死了。之前有朋友懷疑,他死亡時間過於巧合。雖說有道理,不過教唆殺人是重罪,我不想提出這種指控。
但可以肯定的是,yan教授的婚姻和愛情,肯定是不幸的。在這方面他不比他的兇手學生強多少。如果yan教授回他的母校任教,也許可以過的順心一點吧。至少,就算鬧到離婚,中國的法律也不會輕易就讓男方淨身出戶。
華男在美國婚戀,是很艱難的。有時候在搞不清狀況的情況下,就登記結婚。如果女方比較又家教,有底線,那其實還好。但如果女方貼着法律紅線來操作,男方基本上沒什麼操作空間。
我可不是挑動對立。就事論事,我很同情死者。同樣的,我覺得兇手也是個悲劇。這個事情就很能體現華男的處境。及悲哀,又無助,只能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里瘋狂內卷。即使出了國,也逃不開內卷。無論在哪裡,永遠都被當成燃料和耗材。
關於壓榨和pua,我覺得這個事情要分開來看。如果一個老闆,自己每周工作100小時,他要求我996,我覺得也還能理解。如果他什麼也不做,每天就是壓榨我,那我會跑路。如果老闆push我,一年給我發兩篇頂刊,不讓我干雜活,那我也很開心。畢竟早發文章早畢業。yan教授給這個學生一年發了兩篇頂刊,讓他早畢業。傳聞好像就是,沒給他找到合適的posdoc崗位。但我覺得這個事情,也可以去協商。這個學生的年紀沒法回國,但他願意,也可以找排名很靠後的學校,或者national lab去做scientist。無論如何,他殺害一個對他並不算差的導師,都是沒道理的。他是個悲哀,他導師更是可憐。
--------下面是原答案-----------
今天難得和老闆吃飯,然後聊到這個事情(我趕忙表示我心理很健康 )。他說了幾點:


zoom開組會就是好(我沒繃住
認識qi同學之前的老闆,說這個學生其實做的很不錯,並且他的兩個老闆人都還不錯
qi同學組會的時候把他剛來美國不久的師弟也打死了,真的有點可惜
日常生活中,認識他的人評價都是人挺好的
聽我說了他推特上的炸裂發言以後,我老闆表示人心難測大齡博士我也認識幾個。其實我也快27了,我畢業也30了,我也算半個大齡博士。如果結婚了,或者家裡沒錢,或者經濟壓力很大,這種的大齡博士,一般來說工作都非常努力。因為他們壓力真的很大。結婚生孩子照顧父母,各種個樣都需要錢。我們有個很優秀的博士,他年紀也大了,可以找教職的他,毅然決然去了industrial
。可能一年多十幾萬快,也是很重要的吧。
我雖然也不怎麼有錢,我也喜歡存錢,但我其實沒什麼用錢的地方,我除了吃飯沒有任何開銷。在這裡我也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爸媽也用不到我。所以雖然我也喜歡錢,但我可能確實體會不到那種窒息的壓力,我照顧好自己,多存點錢,就算是給爸媽省心了。
但我知道挺多,結婚了,然後國內搬運的老婆,開銷特別大。老婆來了要享受生活,買東西travel都不能少。他們除了科研,還會接一些私活,想盡一切辦法賺錢。這還是建立在我們專業,大家都有畢業後高薪的預期上。
有些專業,畢業了十五萬都賺不到。想到自己快四十了,心態扭曲,也很正常。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扭曲。
但我看了他老闆的履歷,我覺得很可惜。他老闆一路走過來是很不容易的。華男找教職本來就難。做了博後,從 Clarkson 跳到教堂山
。他們這個專業,想來沒少泡實驗室和熬夜。本想熬出頭了,結果被學生送走了。
我其實也不是選邊站。因為我的老闆都對我不錯,我平時又是個不排斥social但喜歡聽別人說話的人,所以我很能體會兩邊的感受。所以還是我老闆說的對,zoom保平安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7
小鎮做題家也是分檔次、分家境的。
很多小鎮做題家都容易產生路徑依賴,缺乏改變的勇氣,不慎選錯專業就是一條路走/讀到黑。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家境還處於最差的一檔,那麼還會自卑敏感,導致很多人都有心理問題。讀書成了支持自己自信的唯一道具,也沒有過來人幫忙打開視角。(何況還有很多連題都做不好)
底層出身不是他的錯,但沒應對好出現精神障礙。。。只能說自然淘汰吧……
ps:我認識土澳這邊有的phd半路退學以後靠刷房頂裝空調都開上路虎攬勝了,他的同學還在延畢。


作者:落陽深處的布魯斯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78885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8
作者:賤賤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76382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種環境多少有點畫面感,挺扭曲的,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既怕兄弟苦,更怕兄弟開路虎?
對於這種家庭,好不容易上了個985,最後卻是去幹什麼納米材料,大機率已經就是悲劇,這種案例太多太多了,




另外,這些導師選這種學生內心也很煎熬,
一方面家庭差沒啥選擇,孤注一擲肯干;家庭好的沒啥壓力,大不了不幹了,
另一方面家庭差的壓力大容易暴雷,家庭好的心理負擔小不容易突突,
選家庭條件差的還是好的呢?這是個問題,


另一方面這種大齡蹉跎家裡壓力大個人壓力更大的明顯一看就是雷的到底要不要呢?
要了吧,自己有機率暴斃,
不要吧,自己的工作還得靠人堆,沒人幹活學術生涯也就完犢子,
到底是選肉體完犢子還是工作完犢子呢?這也是個問題。


引用一下評論區整理的兩人的簡歷[1]
齊太磊(學生,34歲)
2009年6月,河南高考603分,報考天津大學,未錄取[1]
2009~2010年,河南濮陽復讀[1]
2010年6月,河南高考624分,排名第四,武漢大學錄取[1]
2010~2015年,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用了五年,掛科?)[1]
(其中,2012~2014年,選修工商管理)[2]
2015年12月~2017年8月,蘇州新材料研究所,SAMRI主要從事高溫超導材料以及相關電力設備研究開發,[2]
2017年8月~2019年4月,,研究助理,[2]
(期間發表 一作Adv. Funct. Mater. 2019, 1905687[3] ,五作Adv. Mater. 2019,31, 1805656.[4],五作Adv. Mater. 2019, 31: 1970040.[5])
2019年5月~2021年,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hD Candidat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6]
(PhD Candidate, Quit拿Master[7])
2022年1月~至今,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Graduate Student,[8]
(期間發表 一作 Nano Lett.2022, 22, 21, 8482–8486.[9] ,一作Adv. Optical Mater.2023, 2301158.[10] First published: 30 July 2023, 文章剛發表不到30天)

嚴子傑(導師,40歲)[11]
2001~2005年,,本科(材料科學工程+計算機科學雙學位)
2005~2007年,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物理電子學)
2007~2011年,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Ph.D.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1~2015年,University of Chicago,Postdoc
2015~2019年,Clarkso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2019~至今,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all, Associate Professor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004257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8
作者:monkey003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933447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讀一下被害人Yan Zijie導師Doug發在Facebook上的紀念文章。如果讓我評價,我還是覺得這個被害的導師Yan Zijie挺無辜的,招人的時候沒有把好關。
我用wx翻譯功能直接翻譯的中文稿,最後有他的英文原文
「這是一篇關於「槍支暴力和心理健康」的糟糕帖子,讓我非常密切。 
嚴子傑
(按理說)是我在RPI的研究生。 他是一個沒有找到導師的學生,我被要求把他帶到我的小組,他成為我最好的研究生,一起發表了17篇關於他工作的論文。 我讓另一個中國研究生打我的手機,給我留言,上面寫着他名字的正確發音,我一遍又一遍地聽,獨自在車裡大聲重複,以便正確地稱呼他。 我不確定我們用文字交流了多少,因為他的英語是RPI見過/聽過的最糟糕的(他們的報價,不是我的),但他會帶着令人難以置信的實驗結果和燦爛的笑容敲我的門。他離開時會覺得他對納米粒子的成核和生長一無所知,但仍然帶着燦爛的笑容。 他的前幾篇論文被拒絕了,他很沮喪,因為拒絕特別嚴厲,比如「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但我告訴他這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可以學習如何回應並將拒絕轉化為接受。 有一次,我們去薩拉托加賽馬場
進行實驗室郊遊,每個人都對他的社交外向和有趣感到吃驚。 他繼續在芝加哥大學
攻讀博士後,然後在紐約波茨坦的克拉克森大學
擔任教職,然後在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的北卡羅來納大學
任教。 


我覺得當一個漂亮的人更多,尤其是一個工作太努力的人時,講述職業成就特別令人反感。 他是一個很棒的廚師,無論他住在哪裡,他都會為所有室友做飯。 他的微波爐午餐是你想偷的。 我在七月份寫信給他,因為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共同朋友和合著者引用了我們的一篇論文。他的名字叫Giuseppe Compagnini,我喜歡說Giuseppe,就像Bok Choi一樣。 我的筆記是一個借口,因為他正在為他們的女兒進行離婚和監護權審判。 他非常愛他的女兒,經常談論她。 她現在大約6歲。 我仍然在幫助他處理離婚訴訟,建議他只是使用ChatGPT來回答一頁又一頁關於監護權的律師問題。 他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我很沮喪,他的生命因涉及精神疾病的槍支暴力而無謂地結束。


在我們上次的通信中,Yan向我提到他的一個研究生如何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妄想,他希望他能快速畢業並保持穩定。 他向他的部門通報了情況。 研究生院的科學研究是另一種辛苦。學生感到壓力很大,經常陷入失敗的實驗或被拒絕的手稿中。 我希望像嚴的學生這樣的人能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這是顯而易見的陳述。 


以下是他幾周前的一句甜言蜜語錄,以及我們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的標題和摘要——超過250次。 一切都可以在一瞬間結束,我會非常想念他。


「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事情,你將有大量時間去探索。對於未來的旅行,我不記得你是否去過中國,但值得一去。也就是說,我最後一次回去已經是8年前了。好久不見。


幸福的記憶嚴子傑,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和人類。"


原文(侵刪):
This is a shitty post about "gun violence and mental health du jour" that involves me all too closely. 
Yan Zijie (as is proper) was a graduate student of mine at RPI. He was a student who had not found an advisor and I was asked to take him into my group, and he became my best graduate student publishing 17 papers together on his work. I had another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 call my cellphone and leave me a voicemail message with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of his name, and I listened to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repeated it out loud alone in the car so as to address him properly. I am not sure we communicated much with words because his English was the worst RPI had ever seen/heard (their quote, not mine), but he would knock on my door with incredi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 huge smile. He would leave feeling he didn't understand anything about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nanoparticles, but still with a huge smile. His first couple papers were rejected, and he was depressed as the rejections were particularly harsh like 「this is physically impossible」, but I told him this was good news because he could learn how to respond and turn rejections into acceptances. One time we went on a lab outing to the Saratoga Racetrack and everyone was taken aback by how socially outgoing and funny he could be. He went on to a postdoc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then a faculty position at Clarkson University in Potsdam, NY, and then to UNC in Chapel Hill, NC. 
I find it particularly distasteful to recount career achievements when a beautiful person is much more and especially one that worked too hard. He was a great cook and would cook for all his roommates wherever he lived. His microwaved lunches were the ones you wanted to steal. I wrote to him in July because a mutual friend and co-author from Italy had referenced one our papers. His name was Giuseppe Compagnini and I liked saying Giuseppe much like Bok Choi. My note was an excuse to catch up as he was going through a divorce and custody trial for their daughter. He loved his daughter so much and would talk about her often. She is about 6 years old now. I was helping him still with his divorce proceedings suggesting he just use ChatGPT to answer pages and pages of lawyer questions about custody. He was a very sweet man and I am devastated that his life ended needlessly from gun violence involving mental illness. 
Yan mentioned to me in our last correspondence how one of his graduate students had a mental health problem causing delusions and he hoped he could graduate quickly and remain stable. He let his Department know of the situation. Graduate School in science research is a different kind of hard. Students feel great pressure and it often is mired in failed experiments or rejected manuscripts like the above. I wish people like Yan's student could get the help they needed - a statement of the obvious. 
What follows is a sweet quote from him from just a few weeks ago and the title and abstract from our highest cited paper – over 250 times. Everything can end in a moment and I will miss him so very much.
「Life has many other interesting things and you will have tons of time to explore. For travelling in the future, I don't remember if you ever went to China, but it is worth going. That said, the last time I went back was already 8 years ago. A long time.」
Of blessed memory Yan Zijie, a wonderful father and human being.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19:49
作者:江南無影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6514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講一個不相干但又很相干的話題:
國內私立學校招生的時候,除了成績之外非常看重面試這一關:不僅要面孩子,還要面家長。
為什麼?就是要盡量避免會給學校帶來「麻煩」和「負擔」的學生,尤其是看上去性格不穩定的孩子或家長能不要堅決不要。否則,輕則班主任、教導主任和相關老師被折騰夠嗆,重則老師辭職、學校名譽掃地甚至關張。我見過的案例有:
1. 一孩子家長為了訛另一名孩子家長錢,在小紅書、抖音上發小作文污衊學校校長(一個印度人)和「霸凌」她孩子的家長(華裔)是親戚;
2. 一學生媽有嚴重心理疾病,長期、高強度地精神「壓迫」班主任,導致該班多任班主任離職,有的甚至放棄當老師;
3. 為了逼迫學校給孩子開假成績單,連續幾個月在學校門口圍堵校長、教導主任;
等等等等。這在中國民辦學校里的類似案例比比皆是。但凡有點門檻、不缺學生的學校就一定會盡量在面試和心理測試過程中剔除這些孩子和家庭。
除了一些人是因為素質低、缺乏基本道德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各種各樣心理疾病的孩子或孩子爸媽。得虧中國不能擁槍,否則激情互射,血濺當場那基本每天都要發生。
其實這在招收博士生上也是類似的道理,學生的身心健康遠比他的能力重要的多得多!我讀博士的時候,我的學姐在西伯利亞野外科考站躁鬱症犯了,在那種危險的自然環境中,差點鬧出人命!我導師後來非常後悔招了我那學姐,因為那天要是學姐真的發起狠來,真的有可能他兩人一起都得死在北極。
不管這次到底是誰的問題更大,我不是北卡的內部人士,也分不清楚。但我想說,作為帶博士的老師,面試的時候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candidate是不是有潛在的精神疾病,比如嚴重抑鬱症之類的。這類candidate無論是自己出事,還是傷害他人都可能是的是無可挽回的。當然,有些人的問題不是一兩面或者郵件能看出來的,但只要有蛛絲馬跡的苗頭就應該非常注意(比如社交媒體的言論、同學的評價、之前的背景經歷等等),真的要做到寧可錯殺1000不可放過一個,尤其是在你有資格選擇其他候選者的時候。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