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1篇帖子。
(转载豆瓣)被洗脑的奴隶常用的10句话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44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0
回復1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10再过几年你就不这么想了】
    奴性潜台词: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再过几年你就会像我们这样想。 随着年龄阅历的变化,想法改变会很正常。但是,没有人能够断言自己将来会怎么想。持此观点的...
这个问题,的确要视乎原本什么想法、期望的“几年后”变成什么想法、中间发生什么变化。


比如我之前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瞧不上宁诺、西浦这些,并且过于纠结大学的综合排名,而忽略了中外合办的性质、专业排名、学校风格等等,因此做出了自己其实不喜欢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也是被强行局限了的),这种情况下“过几年后不这么想了”或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如果想出国留学、但无奈钱不够)


但如果是其他的想法,比如“再过几年你就想”结婚生孩子了(特别针对女生),那就很恶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1
回復2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9.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过的快乐一点?】
    适用人群:这句话我听得太多了,不走大脑地就说,自己不爽的时候却从来用不上,最极品的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发帖抱怨极品上司对她的...
快乐与否,明显不是单独自己一个人的问题,而也牵涉到社会/周遭环境,这个不用再多费时反驳了⋯⋯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3
回復3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8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适用人群:建议那些总是以此要求别人的人试试。 奴性潜规则: 用“凡事”取代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用一个“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求你凡事对内归因...
这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逻辑,和资本主义(以及衍生的新自由主义、右翼“自由意志主义”、“无政府”资本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很适配,但也是双重标准——统治者/压迫者/高权位者就可以任意责怪被统治者/被压迫者/低权位者,而后者却被要求只能怪自己⋯⋯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5
回復4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7比起谁谁谁,你已经很幸福了】
    适用人群:无,我从不认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来的 奴性潜台词: 他们总会找到比你更惨的人。来证明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目的是让你知足,知足,就不会提更...
幸福与否,不但是看自己拥有/享有的东西,也要看给定社会条件下本应达到的水平。


比如同样是成天只得吃馒头就咸菜,稍微去吃个麦当劳、喝个养乐多就被家里长辈指责生活“腐败”,在人均GDP只有200美元的时候和20000美元的时候就很不一样,后者肯定远不如前者幸福⋯⋯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6
回復5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6.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只是方式不对】
    适用人群:如果有人不分情况地对你说这个,揍他,然后把这句话送给他。 奴性潜台词: 只要目的是“为了你好”,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甚至还要感恩。 但...
如果方式不对的话,无论主观是否“为了你好”,客观上的确是“为了孩子坏”。当然,这时候很多父母恐怕又要推卸责任了,説什么反正最后是你痛苦/不高兴blabla⋯⋯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7
回復6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5.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这一句在逻辑上脆弱不堪的话,却是十句话中的大BOSS。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要推翻这条假设,仅需要一个反证...
就是为了维系核心家庭制度而进行的道德绑架,没啥好继续说的⋯⋯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4 23:59
回復7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4 少抱怨,多感恩】
    适应人群:天天在喊这些话的人,最需要这句话。
    奴性潜台词:
    又是一句生生被毁了的曾经有道理的话,毁掉这句话的,就是最推崇它的那一批人。...
突然想起2018年高考所谓《感谢贫穷》作文了⋯⋯


某些时候,“感谢”某某挫折/不幸/被害经历是可以当作一种反讽,或者反过来表达“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这倒是可以理解⋯⋯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00:00
回復8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3 不要抱怨,抱怨又解决不了问题】
    适用人群:
    极端消极,除了抱怨什么都不做的一少部分人。为了抱怨而抱怨的人。
    奴性潜台词:
    与这句话类似的还有“有抱怨...
问题在于除了抱怨/批判外,是否有意识去想一个替代方案出来。

所谓“建设性批评”⋯⋯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5 00:03
回復9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NO.2 社会就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
    适用人群:
    只埋怨社会不公平,世界不公平,没有好机遇而自己完全不努力的人。把自己的loser全部归于社会的不公平,全部归于“...
如果这种想法的话,任何重大的社会进步都最终别想实现,更别提革命(最显著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