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1826029/answer/312866080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個挺縫合的名字——江馬修

他是上世紀日本有名的左翼作家
,並且真的和中國關係匪淺。
1889年12月12日,江馬修出生於岐阜縣大野郡高山町大字空町(今高山市吹屋町
)一個沒落的實業家家庭。其父江馬彌平
是明治初年一起重要事件「梅村騷動」的當事人,這給江馬家帶來很大的影響,也是江馬修成為左翼作家的緣由。
1868年,根據《王政復古
大號令》,位於本州島中部的飛騨國
被改制為縣,隨即又被更名為高山縣
。江馬彌平此時被高山縣知事梅村速水
任命為了商法局長。梅村速水曾是尊攘派激進組織天狗黨的一員,他在執掌縣政後立即開展了大規模改革,觸動了很多舊階層的利益,之後又對許多重要商品實行專賣,引起了民眾的不滿。最終在1869年4月,高山縣全縣大暴動,梅村速水因此被朝廷解職,這是明治時期最早的「一揆」。在暴動中作為梅村親信的江馬彌平也不能倖免,其家宅被付之一炬。後來江馬彌平曾做過縣議員,並終因投資失敗而家道中落,至江馬修出生時家庭已陷入貧困,這使得江馬修的童年頗為動蕩,也培養他作為作家細密的心思。
由於家庭生活的困苦和年輕人的躁動,1906年江馬修從斐太中學校(今岐阜縣立斐太高等學校
,著名動畫《冰菓》中學校的原型地)退學,前往各地遊歷,並一度在田山花袋家寄宿,這使得其早期作品受到了自然主義文學
的影響。在做過各種工作後江馬修最終選擇了文學的道路,他在1909年春天來到位於東京的大哥家潛心寫作,並於1911年2月在《早稻田文學
》上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酒》。這部作品還讓他與夏目漱石
有了一段有趣的經歷:江馬修與後來的著名哲學家阿部次郎
私交甚篤,因此結識了與阿部同為夏目弟子的小宮豐隆
(夏目漱石名作《三四郎》的主角原型)。有一次,小宮豐隆帶江馬修去見了夏目漱石,結果夏目漱石對江馬修開了一個奇怪的玩笑,問他「到底是《酒》的作者還是喝醉的作者」(原話為「酒の作者か、酒だるの作者か知らないが、もっとこっち來給えよ」),導致江馬修感覺很不舒服,因此對夏目漱石印象不好。

年輕時的江馬修
1916年5月,江馬修撰寫的長篇小說《受難者》出版,成為大正時代
的暢銷書,使得江馬修聲名大噪。《受難者》是一部描寫青年人複雜感情的作品,島田清次郎
就宣稱自己是受到該書的啟發才寫下了自己的代表作《地上
》;但江馬修並沒有沿著這種受市場歡迎的文學路線繼續寫作,而是逐漸向著社會主義立場的普羅文學傾斜。這是因為在成為作家之初江馬修就受到了武者小路實篤
的影響,後來的關東大地震更是讓他意識到了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並決心以筆對抗世間的不公。1928年,江馬修成為日本無產階級作家同盟的中央委員,並積極參與普羅文學的重要陣地《戰旗》的活動,但這也為他帶來了麻煩——1929年,江馬修被特高課
逮捕;儘管經多方爭取他最終被暫緩起訴,但江馬修還是因此暫且退出了公開的左翼活動,而是回到家鄉進行考古研究,並開始整理梅村騷動的相關史料。1938年6月,江馬修的代表作,以梅村騷動為基礎的長篇小說《山民
》的第一部由飛騨考古土俗學會發行。由被起義燒毀了祖宅的作家來寫作當年的起義,可以說是非常的神奇了。
二戰勝利後,江馬修恢復了政治活動,他在1946年底加入了日本共產黨及新日本文學會,並成為日共飛騨地區黨委的委員長。之後他還曾擔任左翼文藝刊物《人民文學
》的第一任主編。
早在1918年,江馬修的散文《小小的一個人》就被周作人
翻譯並刊載到《新青年》第五卷第六號上。後來創造社
的一些成員也陸續譯介了江馬修的作品到中國,郁達夫
還曾在日記中說自己很喜歡江馬修的《追放》(好笑的是,由於郁達夫因婚變憤而出版了自己的戀愛日記
,此事還被江馬修本人讀到了)。江馬修則非常同情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痛恨自己國家野蠻侵略的行徑,曾說:
そのために私は中國の民衆と世界の人々に対して、自分が日本人の一人であることを、たえず恥じ入るような気持を抱かせられていた。私は心から天皇軍隊の終局的敗北を祈りつづけた。こういう心情に至りつくのに私には何の誇張も努力もいらなかった。1930年江馬修還寫過一部名為《鴉片戰爭》的戲劇,痛斥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暴行: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江馬修更是為毛澤東思想所傾倒,他這樣闡述自己的政治信仰:
毛沢東思想の中にだって検討すればいろいろ間違いが無いことはあるま い。とはいえ、毛沢東主義が現時におけるマルクス・レーニン主義の最高の到達點であり、世界革命の新階段にとって指導的な革命理論であることは疑う餘地がない。そのかぎり、いくら毛沢東主義に対する部分的な疑いや、批判をはさむ場合でも、反中國の合唱に聲を加えることは斷然拒否すると決意を新たにしている。但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日共與中共的關係不斷惡化;1966年江馬修的好友西澤隆二(詩人,曾為日共中央委員,後加入日本共產黨(左派)並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研究會)作為親華派的代表被日共開除出黨,因此江馬修於當年底憤而退黨。

照片中從左到右依次是德田球一、野坂參三和西澤隆二,他們是日共武裝鬥爭派的代表人物
1968年5月16日,《人民日報》曾刊載過新華社記者對江馬修的採訪:
日本著名作家江馬修說:中共中央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的《通知》,是毛主席號召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革命群眾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派,即現代修正主義分子進行戰鬥的宣戰書。他說:《通知》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僅關係到中國的前途,也關係到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革命的前途。這一文件不僅在當前,而且今後將繼續發生深遠的影響。
江馬說: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革命群眾,響應毛主席在《通知》中發出的偉大號召,同中國共產黨內一小撮走資派進行了你死我活
的鬥爭,現在,在中國各地聯翩出現了革命「三結合
」的臨時權力機構——革命委員會。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取得了輝煌勝利。他深信,中國廣大革命群眾將繼續遵循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堅決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江馬錶示日本革命人民將在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勢鼓舞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加強反對美日反動派和現代修正主義的鬥爭。江馬修最終的意識形態可從中一窺。他還曾在1961年和1967年兩次訪華,並寫作了一部名為《延安讚歌》的短篇小說集
: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經常出現在中國報紙
上的著名作家豐田正子是江馬修的情人。豐田正子一直致力於日中友好事業並撰寫了多部盛讚中國革命的作品,《大公報》曾連載她寫作的紀行《不滅的延安》。
豐田正子
江馬修生性風流,一生有兩任妻子和數個情人,其中還包括明治末年日本非常出名的鋼琴家久野久
。江馬修其實也不是故意要找情人,而是其第二任妻子江馬三枝子(柳田國男的門生,以研究今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白川鄉
知名)一直拒絕離婚,因此接下來的情人皆不能轉正,也是奇事一樁。
1975年1月23日,江馬修於立川家中去世。在今天的岐阜縣高山市有一座關於其代表作《山民》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