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1826029/answer/31286608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挺缝合的名字——江马修

他是上世纪日本有名的左翼作家
,并且真的和中国关系匪浅。
1889年12月12日,江马修出生于岐阜县大野郡高山町大字空町(今高山市吹屋町
)一个没落的实业家家庭。其父江马弥平
是明治初年一起重要事件“梅村骚动”的当事人,这给江马家带来很大的影响,也是江马修成为左翼作家的缘由。
1868年,根据《王政复古
大号令》,位于本州岛中部的飞騨国
被改制为县,随即又被更名为高山县
。江马弥平此时被高山县知事梅村速水
任命为了商法局长。梅村速水曾是尊攘派激进组织天狗党的一员,他在执掌县政后立即开展了大规模改革,触动了很多旧阶层的利益,之后又对许多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最终在1869年4月,高山县全县大暴动,梅村速水因此被朝廷解职,这是明治时期最早的“一揆”。在暴动中作为梅村亲信的江马弥平也不能幸免,其家宅被付之一炬。后来江马弥平曾做过县议员,并终因投资失败而家道中落,至江马修出生时家庭已陷入贫困,这使得江马修的童年颇为动荡,也培养他作为作家细密的心思。
由于家庭生活的困苦和年轻人的躁动,1906年江马修从斐太中学校(今岐阜县立斐太高等学校
,著名动画《冰菓》中学校的原型地)退学,前往各地游历,并一度在田山花袋家寄宿,这使得其早期作品受到了自然主义文学
的影响。在做过各种工作后江马修最终选择了文学的道路,他在1909年春天来到位于东京的大哥家潜心写作,并于1911年2月在《早稻田文学
》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酒》。这部作品还让他与夏目漱石
有了一段有趣的经历:江马修与后来的著名哲学家阿部次郎
私交甚笃,因此结识了与阿部同为夏目弟子的小宫丰隆
(夏目漱石名作《三四郎》的主角原型)。有一次,小宫丰隆带江马修去见了夏目漱石,结果夏目漱石对江马修开了一个奇怪的玩笑,问他“到底是《酒》的作者还是喝醉的作者”(原话为“酒の作者か、酒だるの作者か知らないが、もっとこっち来給えよ”),导致江马修感觉很不舒服,因此对夏目漱石印象不好。

年轻时的江马修
1916年5月,江马修撰写的长篇小说《受难者》出版,成为大正时代
的畅销书,使得江马修声名大噪。《受难者》是一部描写青年人复杂感情的作品,岛田清次郎
就宣称自己是受到该书的启发才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地上
》;但江马修并没有沿着这种受市场欢迎的文学路线继续写作,而是逐渐向着社会主义立场的普罗文学倾斜。这是因为在成为作家之初江马修就受到了武者小路实笃
的影响,后来的关东大地震更是让他意识到了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并决心以笔对抗世间的不公。1928年,江马修成为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中央委员,并积极参与普罗文学的重要阵地《战旗》的活动,但这也为他带来了麻烦——1929年,江马修被特高课
逮捕;尽管经多方争取他最终被暂缓起诉,但江马修还是因此暂且退出了公开的左翼活动,而是回到家乡进行考古研究,并开始整理梅村骚动的相关史料。1938年6月,江马修的代表作,以梅村骚动为基础的长篇小说《山民
》的第一部由飞騨考古土俗学会发行。由被起义烧毁了祖宅的作家来写作当年的起义,可以说是非常的神奇了。
二战胜利后,江马修恢复了政治活动,他在1946年底加入了日本共产党及新日本文学会,并成为日共飞騨地区党委的委员长。之后他还曾担任左翼文艺刊物《人民文学
》的第一任主编。
早在1918年,江马修的散文《小小的一个人》就被周作人
翻译并刊载到《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上。后来创造社
的一些成员也陆续译介了江马修的作品到中国,郁达夫
还曾在日记中说自己很喜欢江马修的《追放》(好笑的是,由于郁达夫因婚变愤而出版了自己的恋爱日记
,此事还被江马修本人读到了)。江马修则非常同情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痛恨自己国家野蛮侵略的行径,曾说:
そのために私は中国の民衆と世界の人々に対して、自分が日本人の一人であることを、たえず恥じ入るような気持を抱かせられていた。私は心から天皇軍隊の終局的敗北を祈りつづけた。こういう心情に至りつくのに私には何の誇張も努力もいらなかった。1930年江马修还写过一部名为《鸦片战争》的戏剧,痛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暴行: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江马修更是为毛泽东思想所倾倒,他这样阐述自己的政治信仰:
毛沢東思想の中にだって検討すればいろいろ間違いが無いことはあるま い。とはいえ、毛沢東主義が現時におけるマルクス・レーニン主義の最高の到達点であり、世界革命の新階段にとって指導的な革命理論であることは疑う余地がない。そのかぎり、いくら毛沢東主義に対する部分的な疑いや、批判をはさむ場合でも、反中国の合唱に声を加えることは断然拒否すると決意を新たにしている。但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日共与中共的关系不断恶化;1966年江马修的好友西泽隆二(诗人,曾为日共中央委员,后加入日本共产党(左派)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作为亲华派的代表被日共开除出党,因此江马修于当年底愤而退党。

照片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德田球一、野坂参三和西泽隆二,他们是日共武装斗争派的代表人物
196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曾刊载过新华社记者对江马修的采访:
日本著名作家江马修说:中共中央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的《通知》,是毛主席号召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即现代修正主义分子进行战斗的宣战书。他说:《通知》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前途,也关系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革命的前途。这一文件不仅在当前,而且今后将继续发生深远的影响。
江马说: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响应毛主席在《通知》中发出的伟大号召,同中国共产党内一小撮走资派进行了你死我活
的斗争,现在,在中国各地联翩出现了革命“三结合
”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辉煌胜利。他深信,中国广大革命群众将继续遵循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江马表示日本革命人民将在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加强反对美日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江马修最终的意识形态可从中一窥。他还曾在1961年和1967年两次访华,并写作了一部名为《延安赞歌》的短篇小说集
: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经常出现在中国报纸
上的著名作家丰田正子是江马修的情人。丰田正子一直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并撰写了多部盛赞中国革命的作品,《大公报》曾连载她写作的纪行《不灭的延安》。
丰田正子
江马修生性风流,一生有两任妻子和数个情人,其中还包括明治末年日本非常出名的钢琴家久野久
。江马修其实也不是故意要找情人,而是其第二任妻子江马三枝子(柳田国男的门生,以研究今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白川乡
知名)一直拒绝离婚,因此接下来的情人皆不能转正,也是奇事一桩。
1975年1月23日,江马修于立川家中去世。在今天的岐阜县高山市有一座关于其代表作《山民》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