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xxcho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2662204776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感覺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都是國內的博後寫的,看了一圈看得我十分迷惑。本人美國在讀博士,感覺大部分回答說的工作量跟我現在的工作量差不多,這麼一看美國的博士真的是廉價勞動力
,莫名覺得虧了……
說一下我目前的工作量:
1.教學 每學期(包括暑假)給本科生上一門課,我這學期的教的課就有85個學生,一學期考三次試,還有布置的一些論文和作業,全都要我自己改。每周一小時的office hour要給學生答疑,學生經常周末和晚上發郵件問我問題我都秒回。最離譜的是有一回作業截止時間晚上十二點,有個學生晚上十一點半問我能不能給他延期因為他經濟上有問題什麼的,我也只能立馬給他延期了……
2.實驗室非科研的任務 博士生會定期一起開會討論實驗室相關事宜,比如我們最近要恢複線下實驗,就要討論實驗室需要採購的東西,實驗室的設置,RA的安排和培訓,我們各自的時間安排等等
3.指導本科生 我們實驗室一般一學期收10個RA,這學期比較特殊,有三個畢業了的轉線上,所以現在有13個RA。每個博士生會在onenote
更新自己所有的項目,每周組會都會報告進展,所有的RA根據這些信息需要選擇至少一個項目參加,他們也可以自己創立自己的研究項目,然後由博士生指導。我目前帶的一個本科生就自己想了個很有趣的研究idea,設立自己的項目,然後我會從頭到尾帶著她走做科研的流程。
4.自己的科研項目 看到有人說博士可以單線運行在一段時間內只專註於自己的一個研究,我目前在美國認識的博士生沒人能這樣的………大家都是多個項目和任務同時進行多線操作。像我有好幾個項目同時在運行,我永遠都是同時在想新的研究idea、設計新的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寫論文。
5.上課 前兩年每學期要上三門課,上課佔據了大量時間。第三年開始每學期要上一到兩門課,好了很多。一門課上課時間加各種作業和準備考試的時間每星期要佔據一天左右。
6.唯一跟其他回答提到的差別應該就是我不需要寫很多本子。但是美國有很多專門提供給博士生的funding
,而且只要有綠卡或者國籍非常容易申請到,如果申請到經費就可以不需要教課可以專註科研了。我們系有提供grant writing的課,專門教人怎麼寫grant
。說起這門課我就氣,我上學期上了這門課,每星期必熬一次大夜寫NIH專門提供給博士生的grant,期末review的環節我跟我實驗室另一個兄弟拿了全班最好的分數,想著我應該可以去試試看,畢竟我們系每年都好幾個人申請到,成功率挺高的,結果仔細一看需要有美國綠卡和國籍才能申請…………真的羨慕美國給自己國家博士生的支持了。不過我老闆說有很多沒有綠卡和國籍要求的grant,我之後有空多去找找然後去申請看看。
然後我日常是996的,有時候9127。我能接受這個工作強度一是要感謝現在全球文娛業的拉胯,我覺得現在的電視電影小說全都極其無聊,還不如看論文寫論文做科研有意思……於是我把做科研當中我人生最大的樂趣,現在除了吃喝拉撒、偶爾摸魚和一些工作任務,我基本上從早到晚都在做科研。周末最少有一天也是在工作的,工作多的時候兩天都在工作;二是我是想留學術界的,現在學術界捲成這樣,美國的博士生除了科研還有這麼多任務,不996感覺都沒時間產出足夠數量的論文,根本沒法找教職
不過我看這個回答本來是好奇博後的工作內容和強度的……不知道有沒有在歐美做博後的人分享一下經驗啊?我感覺美國的千老好像還過的挺舒服的?美國的博後沒有進站出站的說法,也沒有硬性指標要求,全看自己,當教授要累的多。我們系有個教授跟我們講他剛當professor
的時候覺得實在太累了就辭職回去當博後去了………不過美國做博後的基本也是想進學術界甚至想去R1的,除了躺平的千老應該也都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