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IY飞跃计划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1677646005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大家的认知里,大众普遍认为博士后基本无压力,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部(si)分(da)学(tian)科(keng)专业做博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教职工作而已。
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
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 博士后进站后会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除了要完成合同中已经规定好的难度系数相当大的科研任务,绝大多数时间还要听从学院的工作安排,被课题组的大boss安排得满满当当。
中后期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没有博士后证书。
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
虽然国外也没有博士后证书 ,但是国内如果大家做了博士后都有证书,而你做了博士后没有证书,你的下一个应聘的单位很可能就会认为你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这样的制度把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
博士后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出站或留任都面临着巨大的考核压力,但最难的还属留校。
首先,博士后出站留高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
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
其次,留校标准不明确或无法量化。
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
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
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
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的真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