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49076/answer/23565850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略忙,佔了好久的坑位終於可以今天填一下了。
在填坑之前看了一下陳振宇的答覆,謝謝他的答覆,但我覺得有必要進行一些補充,同時將新加坡本地人對於本國的教育體系的看法納入進來,希望能夠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解答。
一、先解答題主說的為何新加坡留學生成績好
首先,新加坡出國留學的人群分為兩類:
1.政府出資的公派留學
生。題主問的這些在國外牛校學習非常厲害的人,99.99%來自這一部分出國人群,這種留學機制誕生的文化背景和選拔機制在後文詳談。
2.自費留學。這個就好比我們中國近幾年富裕起來的人多了,很多家庭也能夠負擔自費留學的費用,出國人數便大幅增長。但是這部分出國學生質量的確良莠不齊。(自費留學的原因大致也和國內差不多,當然這裡不會因為環境、法制和所有權等原因送孩子出國,在這裡也不做詳細討論)
新加坡社會文化對於出國留學的影響
無論是世界還是新加坡本地人,都有一個廣泛的共識:李光耀李氏家族對新加坡的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李光耀為核心的政治團體認可的教育體系、社保理念等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加坡當今的社會形態的形成。(各位別嫌我囉嗦,主要是我深深體會到這些深藏的歷史原因的確對於新加坡現在的社會形成有重要影響,希望我在新加坡本地這些年的生活經驗真的能夠幫助大家理解新加坡的現在)
那麼李光耀政治團體對與教育的理念是什麼呢?
對精英統治的高度認可。
雖然新加坡早就是已開發國家了,但是因為之前英殖民的長期統治,這裡的華人也有一定的崇洋媚外的心態(現在新加坡對白人的態度和政策可以清晰看出這一點,在歷史上李光耀是本地華人最早模仿英國開始使用英文名的一批人也可以看出他們對英文化的心態)。李光耀年輕時期是新加坡本地的富裕家庭(絕對的精英階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集一下其家庭背景以及其夫人柯玉之
的家庭背景,他夫人當年在劍橋也是拿了專業最牛逼獎學金的人),這部分精英階層在二戰日本入侵之前基本上很認可英國精英統治的社會模式,而且對英國上層社會的生活模式有較強的融入衝動。李光耀本人認為其人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其接受的良好教育的積極影響(李光耀先生在其回憶錄《風雨獨立路
》中流露出了很多這方面想法的痕迹,他本人能夠在白人主導的社會下脫穎而出也大大受益於其接受的教育,本書之中也可以看到李光耀先生的政治班底基本上都是當時新加坡、馬來最優秀的學生,順便對於想了解新加坡見過歷史的人推薦一下本書)。他老婆是劍橋第一、他自己是第一,他的政治盟友即使不是第一也都是去了這些牛校的好學生,你說這樣一幫受精英思想熏陶來自牛校的好學生建立的國家怎麼可能不對與精英教育持高度認同?所以坡國國家公務員體系很認可最聰明的學生,新加坡建國之後對於人才的培養要投資投資再投資(時至今日,新加坡本地人也是認為,只有那些學習好的人才能夠去公務員體系;政府對於教育的重視也成就了新加坡彈丸之地卻有兩所世界頂級牛校、一所頂級商學院的現狀,新政府近年來又根據國際形勢成立了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這個國家對於教育的投入實在是讓人眼饞)
在這個對精英統治高度認可、對精英人才極度需求(新加坡小國需要能偶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政策以適應國際發展,所以需要受過最好教育的聰明人來為未來把脈)的理念下,新加坡建國之後逐步完善了公派出國留學體系的打造。並逐漸形成了其接近變態的應試製度。
新加坡公派留學應試製度的形成:
本段涉及新加坡學生選拔機制的內容來自於和新加坡中學退休教師、新加坡本地有接受教育的家庭、新加坡本地學生的聊天內容,並沒有去查證官方文件(原諒一個做研究做多了的人在信息來源可靠程度上的吹毛求疵吧!TT)
為了國家發展的人才儲備,將最優秀的學生送到最優秀的學校,新加坡教育體系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選拔制度(競爭制度),這也是陳振宇
說新加坡是真正的應試教育大國的原因所在:
一個孩子進入小學二年級就要經歷一輪一輪的全國考試(基本是每年一考),產生的結果就是這樣的:
小學二年級考試中表現最優秀的學生,可以免修一些課程,進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要課程上,還可以去修一些相對於同齡人較為高深的課程。培養一段時間之後,再全國考試,考試選拔出的優秀學生。就這樣年復一年,到了考初中的時候,第一個大分水嶺
就出來了,考試最優秀的學生可以到本地最好的學校,然後又是各種考試選拔。到了快進高中的時候,將最牛逼的一波學生再次集中起來送到定點培養機構,進行特殊培養(推測陳振宇說的微積分、海森堡都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這部分學生就是最不濟也妥妥上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新加坡管理。最後一考結束之後,新加坡政府頂級公派留學團體就誕生了!(各位看官大大原諒我悲情的記憶力吧,他們跟我講過具體的每年錄取比例和對應去的學校以及對於可以免修的課程、可以新修的課程,無奈我現在就是想不起來啊!)
最後這一部分人(老一輩人的映象數字大概為每年50人左右,現在具體是多少人不知道),被政府包管一切開銷、一切申請送到世界上最牛逼的學校進行教育(新加坡建國初期以送去英國劍橋、牛津為主,後來美國教育越來越受本地認可,去美國頂級牛校的學生佔比逐漸增高)。你們想一想,華人作為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之一(請原諒我驕傲的認為,華人真的就是很聰明),這一部分經歷重重選拔、提前接受良好超齡教育、有良好的求知心態(我覺得如果沒有求職心態也不可能通過這麼多考試選拔,對不對)的學生去了世界上最牛逼的學校,他們之中總有幾個人能夠拿到本專業成績最佳排名吧!
這就是題主說的,他們出國留學成績巨牛逼的原因!(題主也是在牛校咯:))
久而久之,本地人自然也會形成一種潛意識裡面的尚學文化
。
二、再解答萊佛士學院為何是新加坡本地最牛逼的高中
和中國大陸一樣,新加坡本地也有擇校制。擇校制的各項原則中,最變態的一條是校友制(我們家侄女今年剛上小學,就是因為校友制不能夠去最好的學校,各位看官不要為我的情緒影響而將此機制定義為變態,罪過罪過)。校友制就是,你爸爸、你媽媽、你爺爺、你奶奶、你三四五六親大爺曾經在我們學校念過書,你就擁有優先入學權(其他擇校條件跟國內類似)。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個制度時間長了,可能會形成英國哈羅公學
等學校的一種相對封閉的招生制度??對的,李顯龍
就讀的學校軌跡基本就是李光耀的翻版。
而且,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擇校的時候給優秀的學生提供了換校的機會,就是如果你在某些比較重要的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你就擁有從一個相對不好的學校轉校去一個相對較好的學校的機會。毫無疑問的麼,大家都想去好學校,所以好學校裡面有優良家世、本身成績好的學生會越來越多,並且形成一個校友連結的圈子(寫到這裡,大家有沒有覺得,新政府為了打造精英團體,在教育體系的設計上下了一些功夫)。大家此時一定會有疑問,難道一般社會階層的人士就沒有進入萊佛士學院這種牛校的機會麼?這個我不敢給出絕對的答覆,但是即便有也是學習上的聰明人或者佔比很小。畢竟以萊佛士為例,最早的時候裡面的學生都是到新加坡殖民的西方人子女,如果以李光耀為分界線,後面的校友體制也決定了其學生大多是華人精英階層。普通人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的機會除了本身成績優異,應該沒有別的機會(當然此處只屬推斷)。
這種體制的積累下,加之新加坡政府本身也重視教育,所以這些學校從經費、教師、學生課外培養等方面都能夠接觸到很好的社會資源;再加上其培養的學生要麼是聰明人要麼來自精英階層(根據我個人經歷,精英家庭中的子女普遍不錯,敗家子的情況不多,各位看官不要以國內暴發戶富二代來定位精英階層,順便對於有較強階層反感的人預防一句,本人不是階級主義者!)所以奠定了其牛校地位。
三、新加坡留學人員綜合素質淺析
經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萊佛士
還是其他學校的學生都會經歷比較殘酷的應試過程。大家一定會疑惑,這些學生是否會變成只會考試的應試人才。
通過幾個小故事,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
有一次我去聖淘沙
,滿滿一海灘都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他們都在哪裡搞各類體育活動;
模仿牛劍的划艇競賽歷史,新加坡每年都會有龍舟比賽,其隊員專業程度相當高,本人讀書時加入過校龍舟隊,親身體會過魔鬼訓練;
這裡的學生如果說他們會某項體育活動,大家一定要嚴肅對待,他們說體育上會一般指經歷過一定時間的專業訓練,不像國內就是日常娛樂;
商學院學生的視野和能力相對開闊,得益於新加坡本地良好的商業環境,商學院學生有大量的優秀實習機會給自己鍛煉;
國際交換項目家常便飯,以新加坡管理大學為例,學校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為期半年的國際交換生機會;
......
以南洋理工大學
學生的自嘲為例,他們說南洋理工地處郊區,如果不通過各項活動自娛自樂他們會無聊死。再根據,我自己碰到過的一些中學生的感受,學校普遍將素質教育落到的實處。再以自己侄女的教育為例,就讀幼兒園時期幼兒園舉辦的活動等讓我們感覺很不錯,小孩子課外活動接觸的同齡人的教育模式也都以發展個人興趣為主。
答題完畢,希望對題主、各位看官有所幫助!
感謝@
有學霸心的學渣更新
raffles institution 沒有校友制!!!我也是醉了,人家不是小學,是中學。靠的是分數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