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愚人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75575/answer/33906843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堅定的生娃黨,但是我理解不生黨的想法。
我在27歲之前完全沒有生孩子的想法。
80後是不婚丁克的重災區,我從小就喜歡跟比我大一點的人玩,受到很多80後剩男剩女的影響,所以我一開始也傾向不婚丁克的想法。
後來,我在28歲的時候出了一次事故,躺在床上的那幾個月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人不可能一輩子走上坡路,總有走下坡路的時候。上坡的路很精彩,我們可以像小屁孩一樣東摸西看。
但是下坡的時候呢?誰能忍受獨自下坡的孤獨?
如果一個人不敢獨自一人摸黑走夜路,這種人是沒有資格說不婚丁克的。
因為人生的路遠比現實的路更難走,夜路都不敢自己走的人,選擇不婚和丁克,後半輩子只會活在恐懼和後悔中。
當我看到曾經不可能看上我這個90後小弟弟的80後不婚美女都飢不擇食來撩我的時候,我就明白人生的下坡路是不可避免的。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很多朋友,你的父母也年輕過,你見過幾個人的父母天天出門和朋友玩的?
除了互相幫助的利益關係,朋友只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淡。中年之後,還陪在大家身邊的往往只有最親的親人。
如果你沒有孩子,當你人到中年,對着不會上網不會用手機的父母的時候。
你會發現,他們能和社會產生的聯繫只有你,而你屆時將會被社會徹底拋棄。
甚至你想說話,都找不到一個願意聽你的人。
我這種疫情期間可以一年不出門的人都扛不住這種孤獨,那種需要朋友支持才敢丁克的人是必然不可能扛住的。
社會是極其殘酷的。
35歲失業反應的就是社會對成年人的真實態度。
社會會殘酷地拋棄對社會沒有價值的人。35歲失業的社畜和35歲焦慮的剩女無疑是幸運的,社會在他們35歲的時候才拋棄他們。
像我這樣的不算優秀的男生,早在畢業的時候就被社會拋棄了。
很多人畢業了之後,覺得社會突然變得殘酷了。
不是因為社會變了,而是因為你出了新手保護期。
我們養孩子不是為了讓他給我們養老,而是為了在社會拋棄我們的時候,有一個精神寄託。雖然社會拋棄了我們,但是我們的孩子還處在社會的鏈接之中。
他還有朋友,他還有未來。
想明白這些之後,我瞬間就放棄了丁克的想法。
。
但是,我也年輕過,我也很清楚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在排斥結婚生子。
因為,社會一直在懲罰不能控制自身慾望的人!我們的社會,現在勉強還可以說是文明的,文明的社會不允許明面上的暴力和失序。
但是,我們的社會對非暴力的守序的行為,容忍度極高。
如何在遵守規則和減少暴力的情況下掠奪他人?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欺騙和利誘。
詐騙囂張了這麼多年,現在才開始打擊。
婚騙甚至在現在依然受到秩序的保護。
掃黃、婚姻加房地產一條龍產業養活了無數不事生產的閒人。
賭場和成癮藥物也在收割西方的玩家。
就連某文字平台的營收模式,都是這樣的玩法。
越是人類割捨不了的慾望,越是壟斷的溫床。就像古代稅吏不會上山收隱者的稅一樣,資本的鐮刀也不會去谷底收割低慾望的韭菜。
但是,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主動走到鐮刀下面,那你被割了也是活該。
這,就是當下社會的共識和玩法。
信徒向上帝獻祭主動跳進祭壇的羔羊,以換取自身不會被強行壓上祭壇。而婚姻和生育,就是人類最最基本的慾望,抗拒它基本上等同於慢性自殺。
沒有幾個人能夠忍得住不上婚姻的祭壇,於是,這就成為了最好的獻祭渠道。
我評估過我從小到大的花費,基本就十幾萬左右,這是窮養九零後的成本。
我在某個評論區說我小時候一天就兩塊錢的早點加零花錢,過得很窮,還被知乎上的某些山區開局的玩家狂噴。
可見生產成本比我更低的人類大有人在。
而現在養大個孩子的成本,網上都是怎麼算的?
五十萬起步,一百萬馬虎,兩百萬擬人,三百萬算人。
自從加入某W開頭的組織,在資本的玩法下,人們的生活成本極具增加。
雖然有秩序一直在幫我們壓低生存成本,但是生活的成本肉眼可見的飆升。
房子當年400一平,現在還是那棟樓4000一平,折舊20年的老破小价格居然超了10倍。
新房子當年800-1000一平,現在8000-12000。
再看奶粉、幼兒園、小學、文具、培訓班……
這些和小孩子有關的東西,哪個不是這種漲幅?
我小時候,奶粉十幾塊錢,現在奶粉幾百,二十倍不止。
幼兒園我不花錢,現在哪個不是幾千上萬。
小學我一年幾百塊,現在一年幾千打得住嗎?
我讀書一隻筆5毛錢,現在一支筆5塊錢。
培訓班那就更別提了,我這輩子就花了幾百上千塊錢,現在一萬夠一年嗎?
所有跟婚姻、生育、小孩相關的東西,都是溢價最高的。
哪怕沒有人能夠壟斷這些市場,從業者一樣可以自發地形成行業壁壘,建造價格上的護城河。
為什麼?
因為,這就是壟斷。
他壟斷的不是市場,而是你的慾望。
只要你敢有慾望,你就要交慾望稅。這就是社會低慾望化的原因。
曾經,心理學家塞利格曼
養了一條狗。
這條狗比巴布洛夫
的狗要慘得多。
它會承受無盡的電擊,卻沒有辦法逃離它的牢籠。
它狂吠,它哀鳴,它躁動,它撕咬,然而它的一切掙扎都是徒勞的。
久而久之,它學會了節約體力,承受痛苦。
當狗狗的上帝把牢籠打開時,他發現,哪怕門是開的,被電的狗狗也不出門了。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我們的低慾望,其實就是習得性低慾望。如果一個人,只要有了慾望就會受到懲罰,那麼人就會自然而然地降低慾望。歸根結底,我們也逃不出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牢籠,其實我們只是一隻只塞利格曼的狗。。
。
。
。
。
。
。
。
。
。
以下私貨,鐵丁慎看:想要對抗這個殘酷的現實,其實很簡單。
玩過十字軍之王
的玩家都明白,我們只要把科學思維帶入到現實中就行。
科學家可以低成本培養一批小白鼠,然後從中選擇符合標準的小白鼠進行實驗。
我們也可以低成本養育一批孩子,然後從中選擇幾個最優的孩子。
把你的資源交給最優秀的幾個孩子,讓他們利用他們的能力把資產擴大化,一代一代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從韭菜變成鐮刀。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多生窮養擇優法,這是現實中實現階級跨越的最優解。廣州已經有許多使用此法的勝利者,在中國留下膚色有很大美白空間的後代了。
他們就是這個方法的受益者。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去擠占其他人的生存空間。
。
。
。
然而,人總有看走眼的時候,後代總會有不爭氣的後代,即便你做到這種程度,在時間的長河裡未必能起到好的結果。
萬一你孫子是gay,孫女丁克呢?
你操作得再好,未必能改變最後的結局。
畢竟,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無數雙眼睛盯着富二代、富三代收割,我們也未必受得住。
所以最後,往往還是會淪落虛無主義的窠臼。
而且,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難道你真的忍心看到你的其他孩子受苦受難嗎?
所以,大家選擇不生孩子、少生孩子雖然過於悲觀,過於虛無主義,卻也不失為一個最不壞的選擇。
走在人生的棋盤上,大家都是可有可無的棄子。選擇只能改變行棋的路徑,未必能影響棋局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