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rik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94696677/answer/18878188682123387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Americano是駐紮義大利的美軍士兵喝不慣太苦的意式濃縮(espresso)而自己在裡面加水沖淡而發明的,這樣味道更接近於大兵在美國家裡經常喝的現煮咖啡,不管怎麼樣,這肯定比軍隊提供的速溶咖啡要好很多了。或許美國兵會在咖啡里加糖,但是加奶的話就要看條件了:
糖分消耗:
歷史趨勢上來說,隨著人類的生產力和物流的發展,糖類的供應是日趨旺盛。而英國和美國要麼有龐大的海外帝國和航路、要麼附近或自身有條件種植大量產糖的作物,近代以來、除了戰爭時期,是不缺糖的,大概也是這對「父子」吃的一個比一個甜的原因之一。

上圖(來自於一個舊的博客文章,文章宣稱數據來自於USDA)來看,從19世紀初開始糖類消耗基本是上升趨勢,除了1860s時期南北戰爭,南方種植園被謝大帥燒個精光,就是1940年左右因為二戰帶來的物資管制有明顯下降(rationing),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糖分消耗並不只是糖,也包括楓葉糖漿、玉米糖漿等其他的甜味劑,但不包括瓜果蔬菜中的糖分。
戰時配給:
美國從42年5月正式開始對白糖進行物資配給管制。主要因為供給和需求端的兩頭擠壓。需求端來看,白糖作為一種能量密度高、便攜的食品,是給大量消耗體力的士兵補充能量以及提高士氣的關鍵物資,所以優先供給軍隊(後面會講到軍隊配給)。這些可能還是小頭,更多的需求來自於供應給盟國的軍民以及被佔領地區的民眾。
美國戰時民間糖分配給的宣傳畫,提到每人每月2磅。也提到給其他盟國以及義大利供應糖的配給量。
從供給端看,美國有大量的白糖來自於西岸與夏威夷、菲律賓的種植園,而這些種植園本來很多都是日裔在打理,但這些日裔都被趕去集中營軟禁了,再疊加丟了菲律賓,所以供給一下子受到影響。
雙重影響下,導致42年初白糖價格猛漲,後來白糖銷售在四月底直接叫停,到五月份發放ration book(供給票)後才限制供應。供應量為每人每月2磅,比戰前平均消耗(一人一周1磅)直接減半。那簡單乘一下一人一年可以配給48磅白糖,其實和上面的圖表(60多磅一年)比還是少一些的,那說明普通家庭應該使用了一些其他的甜味劑。也有一些廠商做了一些教主婦們用天然的食物來做甜食的菜譜:

可以看到裡面用了「corn syrup」玉米糖漿,以及葡萄乾。從文字上也可以看出來糖供應是緊張的,不過葡萄乾和麥片貌似沒有影響。這個角度來看,即便是世界大戰,美國民眾當時比起其他國家的人來說真是天堂日子了…
民間的糖類管制要到1947年6月,而其他的物資基本在45年末就紛紛自由流動了,其實可見糖類的緊俏程度,原因不排除美國在二戰剛結束、各國百廢待興、重組供應鏈的時候依然在供應糖類。
軍隊糖分供應:
具體的供應情況要看軍隊在哪、補給線的情況,篇幅問題,在沒有前線廚房、吃盒裝口糧的情況下,就只以K口糧為例,最初的k糧裡面只有早午餐有糖(注意,這裡英文原文是breakfast和dinner unit,dinner原意是一天中最正式的一餐,可以是午餐或晚餐,不像現代釋義上特指晚餐,但在k口糧的語境下「dinner」指午餐),後來晚餐(supper unit)也加了糖塊/散糖,於是一天有9塊各0.2盎司(5.67克)的糖,不過當中也有變遷,比如43年因為加了廁紙所以又把午餐的糖給去了(大頭兵:我拉屎擦乾淨屁股和自我安慰好中午就不用吃糖了嘛?!)但隨後早晚兩餐加了糖量,能保證1.6盎司(約45.4克)一天的量。不過隨後45年的最終瘋狂版本因為早餐裡面的麥片餅縮小了,盒子里有了位置把廁紙挪到了早餐,中午加了瘋狂的1.2盎司糖,於是單日的糖發放量達到了2.8盎司(79.4克),折合到年就是一年63.9磅,比一般家庭多了30%多。C口糧更好一些,種類也更多樣,除了糖之外有些飲品中也有糖分,總體比K的糖量應該還要高一些。

終極版K糧里的糖量,放到現代也不算少了

美軍現代MRE的標準,最多一餐能100多克糖…當然這裡包括食物和飲料中包含的糖分。我曾經吃過一套,那些飲料真是齁甜
這些糖其實本來部分是希望大兵拿來給配給的咖啡、可可飲料、果味飲料調味的,但也沒指望他們全一股腦用完。有多餘的留一些緊急情況下和另一種D口糧
一起吃(D是一種應急口糧,就是一大塊能量密度極高的巧克力,大兵們覺得很難吃,俗稱D-Bar 帝吧:???)
至於乳製品,K糧是沒有的,C的話有時候會有煉乳。大兵想要享用好一點的乳製品的話得靠近戰地廚房,給戰地廚房的配給要豐富地多,其中就包括奶粉。並且每個連都有一輛卡車可以拉著走的全套戰地廚房,可以勝任當時家庭廚房可以烹飪的任何菜肴,不過在現實中全營的炊事班會聚在營部一起做飯,一來效率高二來相對離前線遠一些,但又夠近能及時送上去。

步兵連的編製,炊事班在連部
其實總結一下,美國家庭和美國兵的確是嗜糖如命。在民間有配給的情況下依然不減對甜食的熱情。而大兵因為優先供應,糖沒少吃,而為那些糖本身就有讓他們加到咖啡里的作用。所以不排除大兵們給自己發明的美式里加糖的,至於加奶的話要麼看是不是離營部夠近且戰鬥不激烈可以有機會有奶粉,要麼就是運氣好即不用打仗還有歐洲老農們的奶牛沒死沒跑,屬於極度奢侈了。
資料來源與拓展閱讀:
糖類消耗歷史:https://www.linkedin.com/pulse/100-years-sugar-consumption-when-did-become-too-much-sitwell
1822-2005美國人均糖消耗:https://wholehealthsource.blogspot.com/2012/02/by-2606-us-diet-will-be-100-percent.html?m=1
二戰民間糖類配給:https://www.saturdayeveningpost.com/2017/05/stomach-americas-wartime-sugar-ration-75-years-ago/
K口糧的糖含量(該網站也談各種二戰美軍口糧)
SUGAR | K RATION | K-RATION
www.kration.info/sugar.html

各種口糧簡介(沒上面那個詳細,但簡潔):
Food on the Frontlines
www.pacificwarmuseum.org/about/news/food-on-the-frontlines

美軍二戰廚房的介紹現代重演:
https://youtu.be/IEt4rrtEN_k?si=XBIL3RHBtbDLHBfM
youtu.be/IEt4rrtEN_k?si=XBIL3RHBtbDLHBfM
現代MRE口糧
信息:
https://www.mreinfo.com/w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