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54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日本經濟發展停滯了近30年,近年卻沒有出現特別嚴重的社會問題?
1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5


落月歸來:


因為民眾習慣逆來順受,沒有反抗精神,奴性太重。


1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5

高超音速蛋卷:


眾所周知,撒庫拉拉褲子晉三是因為感情問題被噴的


1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6

閆澤林:


曾經GDP總量達到世界第二的日本,一度可以和美國扳手腕。然而,在最近30年,日本經濟卻如同一潭死水一樣停滯不前。話說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嗎?

在1995年的時候,日本的人均GDP,曾達到4.42萬美元,相當於中國的72倍。這麼高的人均GDP,催生著日本強大的消費能力。

根據那時候的一則新聞,一位日本人在90年代娶不到媳婦,乾脆跑到中國上海來相親。誰曾想,在相親當天,中介就帶著一大堆顏值高的妹子任他挑選。從中也可以看出,那時候的日本人財力雄厚到何種程度。

然而,日本的巔峰,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在此後的30年時間裡,日本經濟幾乎一動不動。以前人均GDP是4萬多美元,現在還是4萬多美元,就好像卡在那裡了一樣。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拯救日本經濟,甚至還搞出了安倍三套拳,也就是降稅、印錢、大基建。即便是這樣,日本經濟依舊趴窩了幾十年,絲毫不見起色。

於是乎,在這種大環境下,許多人紛紛開始下定論,「日本經濟不行了」,「日本危在旦夕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關於這個問題,不要看日本內部,而是要看日本外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人在海外,還有一個日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日本經濟一度達到了美國的2/3。美國為了摁住日本的發展,直接出動一招《》,將日本經濟攔腰折斷。在那個時候,日本國內的經濟發展基本上已經到頭了。

為了換取一線生機,日本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許多日企在政府的號召下紛紛出海,去攻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能源、科技、製造業等領域。

最終,經過30多年的攻堅克難,日本在海外的經濟總量已經高達400多萬億日元。要知道,2021年日本國內的經濟總量也才400多萬億日元。由此可見,日本人在海外確實又建立了一個日本。

當然了,日本經濟的隱藏實力還不止這些。

那除了海外產業以外,日本經濟還有哪些殺手鐧呢?

嚴格來講,日本的本土經濟其實也挺強。雖然日本在網際網路的賽道上失敗了,但他們在汽車領域依舊處於世界前沿。

根據當前的數據統計來看,全球汽車市場的資產總量是1萬億美元,幾乎是手機+電腦市場的總和。而在這1萬億美元裡面,豐田、本田、鈴木、三菱這幾家公司,加起來的總資產劉高達700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由此可見,日本在高端產業鏈上的地位,依舊穩如泰山。像這些汽車產業,每年都能給普通日本人提供高薪崗位。隨著這些產業外溢帶來的影響,日本在其他服務行業的人力成本,也相應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人均GDP可不就居高不下了?

當然了,如今的日本社會,雖然富得流油,但是卻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老齡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是全世界第二老的國家。日本社會的平均年齡,已經快接近50歲了。

要知道中國的平均年齡也才37歲左右。這樣對比下來,日本就是活脫脫的一個富態老人形象。而這種現象帶來的結果,將其極其恐怖的。

畢竟社會上大部分資源都掌握在老人手裡。相比於年輕人,老人更加缺乏安全感,每天都在擔心生老病死的問題,同時又缺乏消費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社會的錢就流動不起來。由於大量老人都守著錢不花,以至於日本的消費一直萎靡不振。

就拿儲蓄來說,根據2022年5月日本總務省統計的數據,日本家庭的平均儲蓄額度,在1800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幣90多萬元。

但這些錢幾十年如一日的被存在家裡,支出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許多日本人寧願存摺積灰,也不願動這些儲蓄。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只能干著急。

那為了防止日本真正走向衰弱,日本政府是如何做的呢?

前些年的時候,日本央行為了刺激民眾消費,不惜設置負利率。也就是如果你繼續存錢的話,那就等著貶值吧。

即便是這樣,依舊沒有人花錢。畢竟日本大部分財富和資源,幾乎都掌握在老人手裡,而老人恰恰是最不願花錢和消費的群體。久而久之,日本的經濟也就熄火了。

畢竟沒有人消費,就沒有工廠開工,許多產業也沒法被激活。當產業越來越少以後,日本社會上的崗位也就越來越少,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的工資只跌不漲。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沒有人消費了,最終形成一個無窮迴圈。

當然了,像日本社會的這種經濟情況,也不算太拉垮。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說,那叫「高位停滯」。

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日本已經進化成一個高度靜態的社會,同時還疊加嚴密的社會階層。大家都如同程序設定中的人物一樣,每天都在自己的坑裡打螺絲。只不過相比於其他國家,日本的坑位比較高級,螺絲也比較精緻。

像非洲、拉美等國家,他們都處於一個貧窮的坑位,大家都窮的穩定,許多人掉入了低收入陷阱。抽象點來講,非洲和拉美國家就是遊戲闖關失敗的例子。

至於像日本和那些歐洲國家,則是掉入了高收入陷阱。他們屬於遊戲闖關成功的那類人,但是沒副本了。社會沒法繼續向上突破了,然後就慢慢凝固了。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邏輯。

至於我國的話,又是屬於另外一種狀態,叫做進階態。雖然我國的人均收入沒有日本那麼高,但我國的經濟增速比日本快,所以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當然了,更不要嘲笑別人停滯不前的經濟,畢竟人家已經在遊戲關口等我們了。

唯今之計,我們只有慢慢攻佔汽車產業,然後去吃半導體、精密機床等領域,才能拿下歐美日韓的那些高端市場。真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就和歐美日韓站在同一起跑線了。而那個時候,才是大家展現真正實力的絕殺時刻。

1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6

日本的經濟不是停滯是還了30年債,日本幾乎在海外再造了一個和日本本土GDP差不多的經濟聯合體,如果按照GNP算的話日本這三十年的成就非常高的幾乎就是正常已開發國家2%的實際GDP增長率,我們這兩年應該已經體會到了只要開始還債不管你影多少錢通脹都起不來的問題了,這就是日本這三十年經歷的問題,但是債是有還完的一天的,這兩年日本通脹起來了明顯就是還完債的信號。




作者:驍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72615792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7

作者:小彧紙鍋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72311922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的經濟真的停滯了三十年嗎?我們很難做到客觀的評價日本,因為每次提到這個國家我們或多或少會帶有一些民族情感。今天的日本到底是什麼樣子?從沒去過日本的人,和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還有長期定居日本的人,這三類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因為日本離我們太近了,歷史上糾纏太多了,我們獲取它的信息太繁雜了。

我們總愛拿自己跟日本對比,因為他們跟我們實在是太像了。我們彼此走過的路也極其的相似,他們遇到過的問題,我們似乎都會再經歷一次,所以我們時刻都在關注日本,時刻都在跟他們較勁。最近我們談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因為我們隱隱約約的感覺到自己似乎也在經歷這一切,今天就聊這個話題!

日本有沒有失去三十年呢?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是日本著名的經濟學家辜朝明,他指的是日本從1990年代初一直到2020年代初,這三十年經濟長期停滯的現象。作為一個中國的八零後,我對這一切感受非常的深。因為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日本貨不管是品牌還是品質都曾經名噪一時,但隨著我逐漸成長,它們都被我們的國貨取代了,所以我曾經也非常認可日本沒落的觀點。

我第一次去日本是2006年,因為我高中的好哥們兒在那邊上大學,學的是當時日本還比較領先的船舶製造專業。我帶著兩個刻板形象去觀察日本,第一是日本的老人還在開計程車,第二是日本非常的乾淨。這兩點我一到日本就應證了,確實很多日本計程車都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開,相比當時的我們日本的街道也非常的整潔。

於是我當時總結了兩點,第一點,因為經濟停滯發展的原因,日本人老了還必須去打工。第二點,日本街道整潔恰恰是因為他們經濟不發展了,所以不需要搞大基建了。2006年,日本的經濟增長率是1.4%左右,而當時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12.7%。通過我觀察到的日本當時的現狀,再加上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對比,我認定中國的經濟總量很快就可以超過日本,果然4年後就超過了!

大學畢業後,我到湖南台當經濟專題記者,我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中國和全世界的經濟,所以對於日本的觀感也會更加的客觀。先說說我這個好哥們兒,他在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船舶製造專業畢業後,就留在日本當船舶工程師。他親眼見證了日本船舶製造業的沒落和中國造船業的崛起,現在全世界的造船市場中國佔比一家獨大。

2023年,德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日本的經濟總量從世界第二變成了世界第四。這一切似乎都在應證日本經濟真的停滯了,不但停滯了三十年,未來似乎還會一直停滯。但這是真相嗎?只能說是部分的真相!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看不見的日本!那就是日本的海外投資,過去的三十多年,日本本國的經濟確實處於超慢增長,甚至停滯的狀態,但日本的海外投資卻非常成功!

直到2022年底,日本的海外淨資產達到了418.6萬億日元,也就是2.82萬億美元,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毫無疑問,在海外資產方面,日本的實力是無可置疑的,連續32年位居全球最大淨資產國的位置。大家是不是看不懂是啥意思?意思就是日本把本國的錢都拿到外國去投資了。這樣有什麼好處呢?這樣日本在海外的投資,算的就是投資國的GDP,但是利潤還是被日本資本賺走了。

日本的海外戰略,其本質就是悶聲發大財!悶聲發大財就不會招人恨!過去的日本吃夠了太張揚的苦,當年經濟騰飛的年代,把工業品賣給全世界,賺全世界的錢。日本的國內GDP一路狂飆,當時日本大皇宮前的所有房子賣掉之後,可以買下整個加拿大!這樣搞下去能不招人恨嗎?所以後來才有了廣場協議,被打了一悶棍!

日本選擇資本出海,也是迫不得已之舉,因為國內的市場被鎖死了。但是,失去資本的日本本土,也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堪。日本的福利制度很好,雖然社會階層固化,但你處於社會下層也過得下去。我那位好哥們兒,在日本過得也很舒服,雖然日本的造船業沒落了,但他現在的收入並不低,也沒有中年被裁員的危機感。

為什麼說日本是躺平之國,因為你在日本選擇躺平也很舒服啊!至於老年人開計程車,你換個角度想想,那不也側面證明了日本老年人也可以有工作的機會,和體面的收入嗎?日本大部分的老人都很富有,那些開計程車的老人不代表所有的老人。即便是最普通的老人,養老金也足夠他們生活了,出來工作是為了生活品質更高!

回到剛開始的問題,日本經濟真的停滯了三十年嗎?從紙面上看,是的!從它本國的經濟數據來看,是的!從他本國製造業和工業的市場佔有率上來看,是的!從各種新聞報導上來看,是的!但是,從日本普通老百姓的真實感受來看,不是的!日本今天仍然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已開發國家,日本的幸福感放眼全球來看,都是很高的!

好啦,文章就寫到這裡了,如果您覺得我寫的還不錯,就請您給我一個點贊、收藏、關注,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或者是不同的見解,也可以在評論區跟我討論。您的支持將是「小彧紙鍋」創作的最大動力!有您的陪伴我會堅持一天一篇千字以上文章的更新!最後,祝我親愛的讀者們早日富可敵國!


1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7

jackyzmq:


讓老百姓生活困頓的從來都不是發展停滯。

這跟股市一個道理,牛市讓股民虧的錢 >>> 熊市。

1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7

as藍月兒:


發展停滯本來就不會引發社會問題,而是分配不均引發的社會問題。

明明社會生產力已經停滯了,但是上等人還是想著不斷增值,大幅拉開與下等人的距離,這樣下等人吃不上飯了,問題才會出現。

1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8

海與玲:


實際上嚴重的社會問題一直都有,只是宣傳上日本強很多,類似的事件根本就沒有任何浪花,還有就是日本社會的組織能力下降非常嚴重,日本已經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日本出了這些問題第一時間不是怪政府而是怪自己。日本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此嚴重,但是平時宣傳就是會忽視這個問題。


1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8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的自認為日本停滯了30年或者說消失了三十年?我不敢苟同這種說法,相反我從根本上不認為日本消失了三十年

日本地產泡沫之後,社會有條不紊只是產業鏈升級,賺取外匯貼補國內了。日本企業家還是向著國內.石油危機之後日本就想著怎麼利潤最大化。

正如標題所說,如果經濟出問題了社會也就出問題了,那麼社會沒問題經濟也就沒問題。普通人可以這麼理解吧.



作者:旱地拔蔥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16955263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7 22:58

一億中產變成飽食窮族的現實你是一點看不到啊?

大量失去了經濟來源的女性不得不出賣肉體來維持生計的現實也不算社會問題是嗎?

整個社會對嬰幼兒以及他們的父母在容忍度上的極速下跌並伴隨著相關產業萎縮帶來的失業群體的哀嚎也不是問題嗎?

海量高齡失業群體孤獨流浪在城市中,不為他人所知的死亡在題主看來也不叫問題了。

日本社會裡佔據了財富和地位的老人和普遍失業的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之間的矛盾尖銳到極點,想來這些都不是什麼嚴重的社會問題了。

(有些話我不太想說,畢竟事實已然發生,再說也於事無補。)



作者:長袖善舞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5578746049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