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個甜橙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357475717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在民主德國生活得很好。
在冷戰早期的五六十年代,東德確實和刻板印象中一樣,社會動蕩不安,生活水平低下,人們拼了命也要往西德跑。
據統計,70年代以前,每年都有二三十萬人試圖申請去西德,申請不成非法越境的,每年也有幾千人。
但他們沒有告訴你的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就不太有人想逃了。在蘇東陣營一個接一個出亂子的時候,東德卻是「風景這邊獨好」。
因為局勢緩和,東德當局也放鬆了去西德的限制。1985年,東德有6.5萬人去西德旅遊,1986年,隨着政策進一步放寬,猛增到20萬人,但只有1%的人沒有回來。
1986年12月26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文章,題為「東德人可以自由去西德,表明東柏林可能認為局勢穩定」。它認為,既然現在東德人能去西德了,還是願意回來,那麼就表明東柏林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放鬆控制,而不用擔心國家被毀滅。
這篇文章認為,柏林圍牆
兩邊物質生活,東德還是不如西德,但說到安全感,西德就比不上東德了。
也正因為如此,東德當局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態度是非常冷淡的,不僅根本不想改革,還明裡暗裡的反對。
那麼,這是不是證明民主德國當局領導有方,制度優越呢?當然有這方面的因素。
但是這裡還要說一個冷知識,在冷戰時期,西德給了東德很多無償的經濟援助。
在七十年代,東德放棄統一德國的目標,改走獨立路線,經過努力,加入了聯合國。
但西德一直沒有放棄統一。
為了拴住東德的心(抱歉用了這樣的比喻),西德的策略很簡單,就是給錢。要是有什麼問題錢解決不了的,那就再加錢。
首先,在貿易上,因為西德不承認東德是獨立國家,所以對東德商品一律免徵關稅。同時,它也要求歐洲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不要征東德的關稅。
而且,西德每年都向東德無償提供貸款。比如保養東西德公路的費用,西德人訪問東德的費用,東德人移居西德的費用,全都是西德掏的。
1983年,西德又給了東德4億美元特別貸款,每年至少提供50億馬克的補助。
西德當局甚至表示,只要東德開口,無論什麼時候,西德都會立刻打3.4億美元來彌補東德的貿易赤字。
之所以要送這麼多錢,據西德的說法,只是為了和東德「保持聯繫」。
這種行為招致了很多西方媒體的非議。
他們認為,東德人完全是靠西德養活的;甚至有人乾脆指責西德是在幫助敵人:它越是掏錢,東德就越不願意改革,也就越是把西德當做敵人。
直到統一之後,這種批評才暫時消失了一段時間。
但隨着資本主義進入新的危機時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東西人民的關係不和又一次加重,只要看看近年的選舉結果就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