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並不能單純從甜和苦對立角度思考,而是需要綜合歷史和文化的進程來尋找解釋。
首先,二戰時期戰爭帶動的咖啡需求,用來提升士兵的精神和耐力,不需求口味只要咖啡因(尤其美軍),咖啡很淡,巨淡(趕大麥茶了),且用量很大。戰後為了穩住拉美經濟,大量收購拉美咖啡豆並在國內推廣咖啡飲用,現在很多知名的咖啡公司也在二戰後藉著戰後的東風靠即溶咖啡(口味也淡且方便)起勢。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美國形成了以速溶和濾泡為主的風靡咖啡形式。最初的"美式"的形態是這種(準確來講是電動濾泡機出品的很淡濾泡咖啡)而不是我們日常所喝到的稀釋濃縮。這也是為什麼這時候的"美式咖啡"會被歐洲譏諷為"洗腳水或洗碗水咖啡"。
其次,現在所常提及的"濃縮稀釋美式"。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喝慣了"淡咖啡",在歐洲大陸又喝不慣意式濃縮,於是在意式濃縮和他們熟悉的淡咖啡之間取了一個折中的形式,也就是現在的americano"美式淡咖啡"。
所以一切和美國人是否嗜甜沒什麼關係,是時代和戰爭的車輪一步一步催生出了"美式咖啡"這個形式罷了。
作者:都這麼嚴格的麼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94696677/answer/26214294156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