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對 TA 發脾氣,事後又非常自責後悔,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利,我該怎麼辦?
131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0

做錯事就認錯唄,多少父母對小孩說的道理,放到大人身上不也一樣的麼?

認錯的同時,告訴他為什麼你會生氣。

小孩不蠢的,一次不明白,兩次不明白,但第三次他即使不明白,也會知道這樣做了大人會生氣會對自己發脾氣,到了第四次,他就會自己想這樣做是不是對的。最後慢慢的會學會思考,可能過程很漫長,但小孩啊,大家都是皮着過來的,不怕犯錯,就怕不知道錯在哪,還被罵的莫名其妙。

小孩也不想被罵啊,你得告訴他,明確的告訴他,你這樣做會讓人生氣。多說幾次,小孩有點機智的都知道,即使喜歡皮,也不能皮的太囂張。

反正就是你認錯,然後告訴他,他有不對的地方。多說幾次,自家的小孩多嘮叨沒什麼的,反正大人都喜歡嘮叨,倒不如嘮叨點正確的價值觀。



作者:婼婒姼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99766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32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0

晴朗:


父母的好情緒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說明自己有壓力,沒有釋放,要學會調整自己。

133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1

作者:一之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92870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是有了二寶之後,生活一下子焦頭爛額起來,每當處於累到崩潰的邊緣,大寶還拖拖拉拉不好好吃飯、不願意睡覺的時候,我的火氣總是蹭得一下便冒了起來,怎麼壓都壓不住,最後的結果,必定是以對孩子發一頓火收場。

後來我便開始反思,為什麼會對孩子發脾氣?我對孩子發脾氣,一般都是在兩種情況下,一種是累,一種是忙。

失控的情形,都是在身體條件已經不足以對心理形成支撐的時候,只有吼出來才會讓我感覺好些。

失控吼完孩子後,我的情緒暫時得到了發泄,但是過後,也總是會後悔,覺得不應該對孩子吼,所以我開始進一步的反思,如何減少情緒的失控。

1、不在相互對立中增加自己的憤怒

前幾日外出的時候,老大一直跑啊、跳啊、圍着我們轉圈。

因為在市場上,四周人和車都很多,我警告他,只會老實兩分鐘;拉着手,甩開不讓我碰。最後,孩子他爸採用了一個好方法。

玩了一個小遊戲:閉上眼睛,讓爸爸媽媽牽着手走,爸爸媽媽會隨時提醒哪裡有車、哪裡需要直行和轉彎,看寶寶能不能在只聽到提示、不睜開眼睛的情況下,安全走到家。

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非常好,老大一直牽着我們的手沒鬆開,偶爾聽到提示的時候還會半眯着眼睛看一看。聽到前面有坑的提示,半眯着眼睛一看,原來真的有,立刻發出一陣大笑。回程的路就是在一片笑聲中度過的,比我們去的時候不停地催促、警告、煩躁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如果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的話,不妨採取遊戲的方式,說不定會收穫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呢。


2、提前預估會發生的狀況

每次當我對大寶說「要睡覺了」,他便開始了各種狀況,「我餓了」「我想喝水」「我們讀本書吧」「我的畫還沒畫完呢」,然後我就只得忍着脾氣陪他一樣一樣地去做。

或者是忍不住脾氣,吼一頓把他拖上床。後來我反思了一下,把他可能會發生的狀況都預設到,在睡覺前半個小時都做好,他沒有理由了,只能睡覺了。

做好時間規劃,想好會發生的狀況,提前規劃。


3、保持充足的精力去應對可能發生的一切

如果有一天工作特別多,晚上回家很累的話,我都會想辦法給自己半個小時的放鬆時間。

讓老公看看娃,自己在床上躺一會兒;或者適當延長一下泡澡時間;如果老公也不願意看的話,就把娃往他懷裡一塞,借口上廁所。

或者是玩不費體力的陪娃遊戲。比如說大寶喜歡玩下雨的遊戲,我和孩子他爸撐個床單當擋雨簾,大寶和小寶一起趴在下面躲雨,我們只需要老老實實當個支撐桿就好了。

陪娃是個體力活,必須自己想辦法適當的放鬆,自己休息好了,才有精力去面對新一輪的雞飛狗跳。

適當給自己放假,讓自己精神飽滿,這樣或許就更有精力對抗自己突如其來的火氣。

4.讓孩子的情緒平穩下來

想必大多數媽媽會有體會,在孩子大哭大鬧、大吵大叫的時候,我們也很難保持平靜,那麼,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包容孩子的情緒。孩子因為生氣而大哭的時候,我們要先保持平靜,溫和地對他說「寶寶,我知道你很生氣,很難過,難過就哭出來,媽媽會一直陪着你的。」

孩子是會感受到父母的情緒的,我們是平靜的,他會從我們這裡得到支持。

其次,給情緒命名。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覺得非常好,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讓情緒流動起來的能力,其實是童年、青春期發展中應該習得的一項重要的認知任務。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學着社會對於情緒的命名,學着辨別自己內在複雜而瞬息萬變的感受,學着把感受變為語言。一開始可能我們的表達很困難,能夠用語言表達出的僅僅是感知到的萬分之一,而且所使用的語言也偏模糊、籠統、不精確、短。逐漸的,我們能夠準確捕捉到更多層次的情緒情感,所使用的語言也更豐富、精準。

我們要試着,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去告訴他們正在經歷的情緒是什麼。

情緒是很抽象的,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說,這個時候可以來藉助繪本。《我的感覺》系列,是很不錯的一套描繪情緒的書,可以讀給寶寶聽。

我們要包容孩子的情緒,要幫助孩子去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其實好多時候,在治癒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治癒了自己。


134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1

狸貓:


在孩子聽不懂大人話的時候我經常崩潰……那是真沒辦法,你就算說出長篇評書他也就是哇哇哇哇。三歲以後好多了,我的經驗是先不評論不採取措施,先描述一遍發生的事情。比如說:你剛才吧啦吧啦……等到客觀敘述完了大人的情緒和小孩的情緒都冷靜一點再講道理。


135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2

知乎用戶WpQaq4:


我覺得媽媽這個角色很重要,媽媽情商高,寶寶在媽媽的教育影響下自然情商高,你不想你家寶寶情商低吧,跟你一樣控制不好情緒,或者變得唯唯諾諾?

136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2

光追不上我:



自責幹啥?給孩子道歉呀。

反正我就這樣,我凶完了可以一秒就道歉。

瞬間跳出當前事態,進行反思,這是一種能力。

瞬間就道歉,這是一種氣度。

可惜,下次還會犯。

我教孩子「下次爸爸凶時你就說『爸爸,控制情緒』」

可我娃總是記不起來。

對孩子最不利的是:當爸媽的跟孩子冷戰。


137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2

老程說厭學:


1、父母是人,有情緒很正常。

2、發現自己有了情緒,盡量離開孩子面前,出去逛一圈或者洗個臉。

3、真對孩子發脾氣了,不要自責,你沒錯。平靜下來後,說明自己的情緒,向孩子道歉就好。

138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2

Bling Girl:


克制自己的情緒

139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3

毛毛媽:


孩子多大了?男孩兒女孩兒?推薦你看看《不管教的勇氣》和《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兩本書

140楼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33

這不就是你自己的問題嗎?

你就不能關懷關懷自己?

你發脾氣是因為人孩子不對嗎?

是因為你認識不對啊!

你認知不對是別人教的嗎?

不是啊!是你自己腦子就這麼習慣的啊!

你就不能讓你的腦子習慣用理智管控你的事情嗎?

能不能?

不能?

你知不知道你不能理智是因為你自尊水平低?壓力大?

你能不能關懷關懷自己?讓自己自尊自愛自強?

能不能學點新東西解決當前壓力?

這都能吧?

不能你成年人的腦子騙你呢。



作者:唐小色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9457925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