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度觀察:

印度尼西亞總統普拉博沃
作出罕見讓步,承諾取消多項議員的福利和特權,以平息急劇升級的全國抗議活動。此次示威是其執政近一年的政府面臨的首次重大考驗,抗議活動上周在雅加達
因議員薪酬問題開始,並在防暴車碾死一名外賣騎手後持續惡化。目前普拉博沃所採取的措施能否平息廣泛不滿仍是未知數。

普拉博沃上周日(8月31日)下午在8個政黨領導人的陪同下通過電視直播發表聲明,就印尼過去一周不斷升級的動蕩局勢回應民眾訴求,表示議會領導人已同意取消數項議員津貼並暫停議員出訪海外的安排。這是針對日益高漲的公眾憤怒情緒做出的罕見讓步,他強調議員們必須反思,「時刻保持敏感,始終站在人民的利益一邊」。
這位總統重申政府尊重民眾的言論自由,也會維護民眾舉行和平集會的權利,但當局絕不容忍破壞公物和劫掠財產等無政府主義暴力行為。他強調示威活動中開始出現不法行為,暴力有可能演變為叛國和恐怖主義,已指示軍警依法採取最嚴厲行動。

普拉博沃的講話是印尼爆發多起抗議活動之際發表的。過去一周在首都雅加達和多座主要城市,民眾湧上街頭抗議議員領取過高薪酬和住房補貼。印尼580名議員除月薪高達1億印尼盾(約合4.3萬人民幣)之外,每月還領取5000萬印尼盾(約合2.16萬人民幣)住房補貼。這項補貼於去年9月推出,幾乎是雅加達最低工資的10倍。
上述補貼取代的是雅加達南部的議員宿舍。國會官員認為這座建於1980年代的住宅設施不完善,維護成本高昂且容易在水災時被淹。但批評人士抨擊新的補貼不僅過高並顯得麻木不仁,尤其是在民眾正努力應對失業率上升和生活費飆升的當下。有人估計這項補貼可能在本屆國會的五年任期內給國家造成1.74萬億印尼盾(約合7.5億人民幣)損失,這與普拉博沃政府要遏制浪費性支出並優先發展社會項目的緊縮措施相悖。
示威者的訴求是要政府改善勞工待遇,包括明年將最低工資上調10.5%、取消資方將工作外包,以及設立特別工作小組遏制裁員浪潮。他們也要求政府將豁免徵稅的月收入門檻從450萬印尼盾(約合1948人民幣)上調至750萬印尼盾(約合3246人民幣),並取消針對獎金和遣散費徵稅。其他訴求包括訂立新的勞工法,取代具爭議、被視為對工人不公平的創造就業法,以及加強反貪執法力度。

這波抗議活動原本氣氛相對和平,但上周四(8月28日)下午逐漸演變為暴力衝突,期間一名外賣騎手被防暴車意外碾死,再次引發示威群眾的憤怒情緒。普拉博沃下令徹查這一事件,並在次日晚間前往阿凡家中慰問。防暴車上的七名警員已被拘留,正等待進一步調查。
這一事件導致示威蔓延至雅加達以外地區,抗議活動迅速升級為騷亂,多座地區議會大樓遭到焚燒。上周五(8月29日)晚間,示威人群在衝進望加錫市議會大樓後縱火造成三人死亡,中爪哇省府梭羅市的議會大樓也被縱火燒毀。緊接著在周六(8月30日),西努沙登加拉省府馬塔蘭、中爪哇省港市北加浪岸和西爪哇省港市井裡汶的議會大樓也被示威者闖入破壞及縱火。
示威衝突在上周日(8月31日)更是急劇升級,財政部長英德拉瓦蒂位於雅加達西南市郊的住所遭到洗劫。據稱示威者上周日(8月31日)凌晨衝破其住所的保安防衛,破壞財產和掠奪電子器材、畫作和傢具等貴重物品,但事發時這位財長並不在家裡。
其他數名發表爭議性言論的議員住處也成為發泄的目標,這包括國家民主黨(NasDem)議員阿末沙羅尼(Ahmad Sahroni)和娜法(Nafa Urbach),以及國民使命黨
(PAN)議員烏亞(Uya Kuya)和埃科(Eko Patrio)。
阿末沙羅尼面對民眾要求解散議會的訴求,曾形容他們是「世上最愚蠢的人」;娜法則因為議員每月5000萬印尼盾的住房津貼辯護而引起民憤。烏亞和埃科在議會年會上手舞足蹈的畫面流傳到網路上,被抨擊為脫離群眾。這四人都已被所屬政黨暫停議員職務。
鑒於印尼多處示威情況升級,普拉博沃上周六(8月30日)取消了外訪行程,下令軍警採取果斷行動,應對數個地區發生的失序情況。在印尼有過億用戶的一家社交平台當天宣布,將暫停在印尼的直播功能,以維護平台空間的安全與文明。

不知道文章開頭普拉博沃的讓步能否平息廣泛不滿。最大學生組織全印尼學生執行委員會(All Indonesian Students' Executives Body)主席穆扎米爾-伊赫桑(Muzammil Ihsan)告訴媒體,這項舉措「遠遠不夠」,稱正在考慮進一步抗議。
有印尼學者認為,公眾對精英階層的行為感到非常憤怒和不滿,因為他們追求享樂,頻繁在社交媒體上炫耀,對大多數正在苦苦掙扎的普通民眾的苦難漠不關心。這引發了本次如此強烈、出乎意料的反應,並以搶劫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當局不儘快解決這一嚴重局勢,未來當然可能會出現其他形式的抗議。
另有智庫學者坦言,此次示威的導因是數十年來貪污和治理不力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局勢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恢復正常。印尼當局能做的第一步,可能得辭掉一些人,但這也不會解決所有問題。
接下來印尼示威活動走向如何,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