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西谷:
首先要纠正一个前提错误:日本可不是在这30年里都维持98%的就业率。当年危机伊始,日本大量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崩塌,陷入长期的全面收缩,就业形势急转直下且持续恶化。
从1992年开始,仅仅四年,日本的大学生就业率就从80%以上暴跌至67%,叠加战后第二波婴儿潮带来的日本历史大学生毕业峰值,失业人数大幅上涨,大批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涌向考研和考公(是不是非常熟悉)。
1995年,日本公务员申请人数从四年前的7万人暴增至超过12万人。
然而在极其低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岗位、名额、编制都非常有限,再怎么千军万马,独木桥就那一根。最终不可避免的,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成为了“啃老族”。
据统计,1997年日本15~24岁的无业啃老族有约8万人,而到2003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40万人之多。
最初日本政府想的办法是,通过补助,鼓励大家卷学历,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储备高端人才,看似两难自解。于是1991年日本在校硕博生约9.8万人,到2000年已超20万人,9年翻倍有余;然而同期大学生就业率却从81%一路跌破56%,连博士就业率也从66%跌至58%.
就业问题不仅没缓解,还导致了学历贬值(是不是又很熟悉)。

而且学生数量大增,但师资力量没有(在那个失业焦虑的时代,教师可是香饽饽岗位),导致的结果是师生比失衡,开始出现大量“水硕”、“水博”,于是用人单位已经不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歧视”了——高学历的人薪资期待高、工作能力差,百无一用。这种态度直接反映在薪资待遇上——1995~1999年,日本初中学历就业者月均薪资增加2.3万日元,而同期大学毕业生却只涨了3000日元,只有个零头(是不是很熟悉x3)。
最终,无计可施的日本政府放出大招——《劳务派遣法》
,全面放开劳务派遣,即外包员工。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劳务派遣制放开后,确实相当程度缓解了就业情况,但这是以就业者放弃相当权利为代价的。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闻名的日本企业,自然愿意更多使用可以“灵活就业”的外包合同工。(是不是很熟悉x4)。
到了2014年,日本企业的正式员工 : 派遣员工已经达到6 : 4.这背后是派遣员工超长加班、被用人单位颐指气使,却依然要担心随时卷铺盖换地方的无奈。

而劳务派遣制则如饮鸩止渴一般——那些宝贵的正式员工名额,往往也只开放给应届大学生。一旦自己应届时没能找到工作、迫于经济压力成为了劳务派遣工,则很有可能从今往后都很难再“上岸”。(是不是很熟悉x5)。
而所谓98%的就业率,是2024年的数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代人的寒冬”之后才迎来的春晓时分。这其中最直观的原因自然是年龄结构——2024年日本人口净减少89万人,再次刷新纪录。人口结构深度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下,“人”的价值终于开始重新显现(是不是很熟悉x6)。
所以从结果来看,日本实际上是通过“熬”,一直熬到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形势转好。在这个过程中,长达二十多年里,除了犹如七伤拳的劳务派遣制改革,日本政府大多数时候也无计可施。
那么问题就是:日本如何熬过这30年、等来了曙光呢?
不论人们对日本的产业和创新能力持何等评价,但日本有一件事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贫富差距。
在二战战败后仅十余年的1961年,日本已经实现了国民“全保险”覆盖——普通国民医保自付比例30%,养老金替代率60%——在2023年的内陆,居民医保自付比例在10%~40%(取决于医院等级),而养老金替代率仅40%.
更难得的是,在6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日本的基尼系数
居然不升反降,从0.4降至0.34——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统计口径,内陆直到2024年的基尼系数依然超过0.46,但一些民间大学或机构的自发统计结果甚至远超该数字——日本相当有效地延缓了先富后富、贫富分化问题,这让仅有一亿人口的日本,居然成为了消费大国,
有了这个强大的内循环消费支撑,日本这个弹丸之国得以发展完备的支柱产业,甚至寻求产业升级。看在白花花的银子份儿上,日本企业不得不严抓质量、变着花样满足甚至讨好消费者,企业不需要卷价格,但必须卷质量、卷服务。
在这个大背景下,当日本经济危机、陷入可怕的通缩螺旋
时,日本居民债务压力爆炸、消费锐减、国内市场进入卷价格、卷平替之时(是不是很熟悉x7),靠着此前国内挑剔的消费者筛选出来的过硬质量和性价比,日本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出海。(是不是很熟悉x8)
对日本而言,不幸中的万幸是伴随着他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世界经济却进入全球化的快车道,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而日本企业的产品立刻就以高质量、合理价“出道即巅峰”,迅速在世界各个国家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于是日本企业一面在国内收缩防守、修复资产负债表,一面却在海外大举进攻、赚得盆满钵满。天量海外利润回流,托举住了日本企业和居民,让日本没有完全陷入恶性内卷和裁员潮之中。
所以每每在国家间对比经济数据时,日本是个不适用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奇葩——由于天量海外资产的存在,GNP
(国民生产总值)才更能反映日本地整体经济状况——即便如此,2024年日本人均GDP依然有3.2万美元。
唐太宗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诗经》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日本过去三十年的历程中,能够看出很多当今我们面临的困境,或许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少走一些弯路。更重要的是,能对未来保持乐观:日本那么黑暗的几十年,现在看着都挺过来了,眼前一时的困难,无须太过悲观。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直面问题,公开问题,然后才有解决之道;哪怕解决不了只能熬,也知道熬的方向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