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發飆的呱呱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9639824289945290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起大阪,你最先想到的或許是道頓堀的霓虹燈以及心齋橋的熙攘人群,這城市號稱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往昔與東京不相伯仲。
可近兩年來,每當與日本朋友談及大阪,他們皆嘆氣稱「大不如前了」,眼中儘是無奈之色。
我這是五年里第三回去大阪,2019 年那一回,難波和心齋橋那叫一個人多到不行,去飯館吃飯都得提前預約;這回再來,下午三點過後整條商業街沒什麼人,好多店鋪還貼著「臨時停業」的牌子。
以前得排隊才能吃上的章魚燒攤,這會兒在主動拉客,有位開了二十三年日料店的老闆娘,我一進去,她才勉強打個招呼,那聲音一點活力都沒有。
她談及生意變差的緣由,稱:「是疫情的原因,」接著又補充道:「然而比疫情更嚴重的是,疫情都結束了,人卻依舊未歸。」

十萬人的消失
大阪自 2020 年起被封鎖了 127 天,此後便一直未能恢復元氣。
官方數據表明,寫字樓空置率從 3.2% 驟升至 14.7%,商業街租賃率下降了 18%。最令人痛心的是人口狀況:大阪市從 2019 年的 274 萬,減少到 264 萬,十萬人就這樣悄然離去。
他們去了何處?有的遷居至東京,有的返回自身老家,有一位在大阪工作達十年之人對我言道:「大阪不如東京機會眾多,亦不如小鎮那般愜意,彷彿處於中間境地,啥都算不上。」
遠程辦公使一切都改變了,企業遷走了,年輕人也隨之離去,2023 年,20 至 30 歲的年輕人淨遷出大阪達 3.5 萬人,多數前往東京。
出現了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人口向外流出,導致商業機會減少,更多的人隨之離開,城市於是跟著衰落。

房租和工資的殘酷真相
近兩年來,大阪的房租上漲還挺顯著的,市中心有個 30 平米的一居室,月租金起價是 15 萬日元,大概相當於人民幣 7500 元左右。
平均月薪大約為 25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1.25 萬,扣除房租、稅金以及生活開銷後,上班族基本上沒有什麼可支配的錢了。
我遇到在便利店打工的大學生,時薪為 1100 日元,每周工作 20 個小時,一個月僅賺九千多塊人民幣,房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連吃飯都得精打細算著花費。
怪不得超市的折扣區域總有這多人。

治安在惡化
大阪的治安跟以前比差遠了,過去的大阪可是「熱鬧又安全」,現在完全不一樣咯。
夜晚十點過後,部分街道可見醉鬼、流浪漢與可疑之人,曾有一次,我行走在北新地的小巷,看到一人倚靠著牆,雙眼睜得極大,手指還不停地抖動,那情形頗為異樣。
本地朋友跟我講:「近來大阪的治安不太好,偷盜、搶劫的案件在增多,尤其是針對遊客的。」
依據警察本部的數據,2023 年刑事犯罪案件較上一年度增長了 7.3%,一位便利店店員表示:「當下很多人下班乘電車時都極為謹慎,手機都不敢拿出來,背包得背到前面。」
老齡化社會的縮影
大阪的年齡結構正快速趨向老齡化,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佔比達 28%,近乎是全日本的平均水準,年輕人在離去,老年人在留下。
街頭養老院的廣告數量比餐廳的還多,有位書店老闆跟我講:「以往賣得最為暢銷的是漫畫,當下賣得最快的是養生書與醫學科普,顧客的年齡中位數從十年前的 35 歲變為了 55 歲。」
整座城市好似正朝著養老院的樣子發展,商業、娛樂、文化創新這些都得靠年輕人去推動,可年輕人卻全都走掉。

遊客填補了空缺,但很脆弱
挺有意思的哈,大阪本地人的數量在變少,可中國遊客的數量卻猛增,去年中國遊客有 265 萬人次,都到歷史最高。
道頓堀那兒的遊客情況可不一樣,以前來的是歐美背包客和本地小年輕,現在全是中國旅行團、自拍桿還有黃色小旗。
一位紀念品店老闆娘稱,中國客人頗為大方,一回買五六個禮物,可她最擔憂的便是他們忽然不來了,到那時大阪可就真的沒指望了。」
她講的沒啥毛病哈,這會兒整個城市就好像被架空:本地居民數量減少,經濟就全指著遊客撐著,可這支撐又脆弱還不好掌控。
菜單上如今都有中文注音了,商場里的導購正在學習中文,城市是在迎合遊客而非為本地人服務。
一個日本朋友說得頗為尖銳:「大阪當下好似一個空心舞台,每日為陌生人進行表演,而自己人卻早已離散。」

咖啡館裡的咖啡
大阪的咖啡店文化那可是有挺長歷史,這座城市有三千多家咖啡館,其中不少都開了三十年以上,不過這次我發現好多老字號的營業時間變短。
以前七點就開門,現在得八點半才開門;下午五點就關門了。
有一家開業長達四十二年的老店,店主是位年逾七十的爺爺,我前往時,他正獨自坐在店裡,面前的報紙都折成了四塊。
我點了一杯咖啡,花費了 650 日元,他一邊沖咖啡一邊嘆氣說道:「如今年輕人都不太愛喝咖啡了,都去喝便利店的罐裝飲料,我這店鋪,大概撐不了幾年。」
「那您打算……」我想問,
他打斷我的話,說道:「把地皮賣了吧,這一畝三分地或許比我半輩子開咖啡館賺的還要多。」
有位老年人,放棄了從事了半輩子的工作,只為從房產增值中獲取益處,這或許是大阪最為真實的狀況。

如果你還想去大阪
簽證跟機票:旅遊簽證一般一周就能辦好了,往返機票的價錢在 4000 到 7000 人民幣這個範圍里。
說到住宿這一塊兒哈,心齋橋那片兒的酒店,一晚的價錢是在 150 元到 250 元人民幣,離得遠點兒的地兒有 100 元到 150 元的。
交通方面:辦理 Icoca 卡進行充值,在市區乘坐公交電車一天最多花費 800 日元。
提起美食,章魚燒的價錢,是 500 到 800 日元;拉麵的價錢是 800 到 1200 日元;便利店飯糰的價錢是 100 到 200 日元,人均是 150 到 250 人民幣。
大阪城公園無需付費,黑門市場能夠品嘗海鮮,通天閣周邊頗具老大阪的氛圍。
安全層面:晚間十一點過後,莫往繁華街道去,貴重物品莫顯露在外。

寫在最後
若你在大阪停留數周,便會明白:它並非瞬間衰敗,而是逐漸失去人心。
道頓堀依舊存在,不過前來的客人並非本地人,喫茶店仍在營業,只是僅有老人前往,商場還在運營,只是櫃檯處處可見「打折」的招牌。
曾經讓大阪熠熠生輝的那些元素——充滿生機、商業興旺、年輕人的夢想——尚在某個角落,只是已被塵土所掩。
一位在大阪生活了四十年的老者坐在車站長凳上對我說道:「大阪好似一位老演員,往昔曾風光無限,如今已無戲可演,不過習慣了舞台的燈光,便再也無法回歸普通生活了。」
他拿起咖啡杯,隨後說道:「大阪人最為擔憂的,並非城市變得糟糕,而是某一天連遊客都不再到來,到了那時,這座城市就真的毫無生機了。」
或許這便是衰落的實情,並非瞬間就崩塌,而是逐步喪失活力,逐步趨於平凡,
直到有一天,連那盞指路燈都滅了。
聲明:本文內容 80% 基於自己原創,20% 素材藉助 AI 輔助,圖片素材全部都是來源真實素材或者 AI 原創。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不良引導,望讀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