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規劃師Sumi:

1
澳洲參賽冬奧會,澳洲華人感到自豪
2月4日,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運會開幕會在國家體育場舉行。
夜幕下的國家體育場華燈璀璨、美輪美奐,「鳥巢」再一次驚艷了全世界,成為世界上首座舉辦過冬奧會和夏奧會「雙奧」開幕式的體育場館。

這是一場世界性的體育盛事,全球上百個國家的奧運健兒都前來北京參加比賽,澳洲自然也不例外。
這次的北京冬奧會,澳洲代表團派出了44名運動員參加了10個分項的比賽,其中有30人在張家口賽區參賽。
澳洲多名運動員表示:
「北京冬奧會閉環管理非常安全,像打造了一個安全的港灣,讓運動員可以把精力放到比賽上。」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媒體就向澳洲代表團拋出了一個頗為尖銳的問題。
這位記者明確的問澳洲方面,如何看待這一次中國方面的防疫措施,是否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
已經4次參加奧運會的老將布瑞特考克斯回應說:
「相比於之前在澳洲進行訓練,他們反而覺得現在中國比澳洲更安全。」



北京的冬奧會,不僅讓澳洲運動員感受到了安全感,也讓澳洲的華人深切的感受到了自豪。
全澳中國和平統一促進同盟、澳洲澳中人民友好交流協會、悉尼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和兩岸一家親組委會等多個組織都為北京的冬奧會加油助威。
很多在澳洲的華人,也都表達了祖國再次舉辦奧運盛事的自豪與期待之情。
但是,如此和諧的場景,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2
莫里森跟隨美國,「抵制」冬奧會
2021年12月6日,美國政府宣布不會派遣正式代表團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

接着,隔了兩天,澳總理莫里森馬上表示:
澳洲將加入美國的「外交抵制」行動


不參加也就罷了,但莫里森卻在這個時候還專門強調了一句:
澳洲政府一直以來都很關注中國敏感議題
這一下就把中國惹惱了,針對澳洲不會派政府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中方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明確表示:
「中方沒有邀請任何澳洲政府官員出席冬奧會,他們來或者不來,沒有人會在意。
實際上,中國除了俄羅斯之外,並沒有邀請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和官員,都是由本國奧委會邀請、在國際奧委會系統註冊。
儘管如此,本次出席北京冬奧會的國際嘉賓共計有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家組織的官方代表,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事實上,除了「五眼聯盟
」之外,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支持北京冬奧會,並且反對美西國家將奧運政治化。
接着上面,美國政府雖然並沒有派出外交官員出席,但美國的運動員如期參賽。
隨後,澳洲也派出運動員參賽。
莫里森的狠話,成為了單純的嘴炮。
3
中澳關係會改變麼?
中澳關係,最根本的點其實是中美關係。
因為美國的存在,中澳之間經濟交流與外交關係一直有着小摩擦,這也是兩國貿易繁榮背後無法忽視的風險。
但是問題是,美國並沒有澳洲想像的那麼和澳洲一心。
在關鍵的時候,美國會反手搶了你的生意,比如澳洲的天然氣訂單、留學生市場,再比如搶了法國的核潛艇訂單。
美國的背信棄義,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明明知道是個坑,澳洲沒必要非要往裡跳。
而且中國和澳洲之間,其實就沒有直接的、根本性的利益衝突,更談不上有什麼深仇大恨。
澳洲有資源,中國有市場有資金。
資金,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度過全球危機的救命錢。
2022年,是中國和澳洲建交50周年,但是中澳關係的恢復,卻任重而道遠。
至少在這次冬奧會上,中澳之間並沒有向好的趨勢。
澳洲政府完全可以換個「疫情防控」、「大選在即」、等等多個借口不來參加冬奧會,卻偏偏選了一個最不好的借口。
在外交方面,莫里森做得太極端。
在民間,中澳關係依然正常進行,澳洲奧組會不僅積極參與北京冬奧會,運動員們也對中國的疫情防控誇讚。
澳洲民間和中國聯繫密切,澳洲政府也應該逐步和中國緩和關係,表面可以緊張,實際要慢慢緩和!
2022年,全球的各種危機依然存在,疫情,能源,貿易,軍事,政治等等各方面的衝突都可能會加劇。
中澳之間,一定要報團取暖的,政治歸政治,貿易歸貿易。
表面看起來劍拔弩張,但私底下暗自各取所需。
4
結語
體育,是政治的延伸。
政治外交,其實就是在權衡利弊,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的國家利益。
在這個全球化緊密供應鏈的時代下,國家和國家,都是鏈條下的點,一旦你在這個全球大協作環境下,脫鉤,幾乎很難。
馬上,全球很可能將迎來可能史無前例的大緊縮,經濟勢必要受到大衝擊。
澳洲,也難以逃脫,從最近澳元持續貶值和澳股持續下跌,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這個非常時刻,澳洲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機會,去對沖經濟風險,獲得更多籌碼。
市場,就成了重中之重。
希望澳洲在關鍵拐點上,千萬要擦亮眼睛,一定要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正所謂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很多事情,不偏執,就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