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梓峰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75575/answer/3156713515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拋開沒能力生的群體不談,有能力不生的幾乎百分百中年後悔。
抑鬱症自殺事件始終不斷,不難發現背後的心理問題,大都來自於孤獨。有孩子雖然不代表晚年不孤獨,但沒孩子試問晚年如何不孤獨。
不求伴侶,不留後代,可要想好了,自己得有一顆活到老學到老的心。今天的不少老人看不懂網絡,玩不好手機,防不了詐騙,連支付、乘車或電子地圖都無法自主學會,看有後的隨時子女幫忙,自己只能求助電信部門、社區好心人,心理啥滋味自己品。科技日新月異,程序員不學習都會被淘汰,何況普通人。從前老話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人老了經驗足是優勢,現在是搜索引擎加反詐,走遍天下都不怕,人老了沒心思學習了,可能一個疫情到來寸步難行,健康碼都不明白什麼意思,封閉小區菜都搶不到,低質量生活指日可待。
我是親眼見證家裡長輩,30後,建國初大學生姨奶奶,未婚無子,一汽普通工程師退休,活到88。從60歲開始信佛;後來改信能肉眼看見她內髒的氣功大師;一度深信2012類的世界末日,並深信沒有發生大事是因為她的一些朋友每日發功做法的功勞;每次家裡下水堵了或者電器壞了,我爸就臨時被看待成了親兒子過去幫個忙,幹完就吵架,偶爾覺得找我爸費勁,想想花錢就能解決的事自己去勞務市場找人干,結果一干就被糊弄,還不敢跟人起衝突忍了重新找人整;跟鄰居客客氣氣的,有事忍讓,樓上震隔壁吵一律隱忍,自己卻不敢弄大聲,怕得罪別人一家子,自己勢單力薄;自己悟的養生飯菜,吃的越來越簡單,平時幾乎不吃鹽,實際估計怕麻煩,越發挑簡單易做的飯菜,自我簡化了飲食;平時喜歡買書,但讀的越來越慢,晚年鄙視暢銷書,也不會重讀經典;晚年家裡來了很多雜七雜八的人,有尼姑,有同姓的老鄰居,有佛友,不是把她家當免費住宿,就是覬覦家產,或者得點好處;原本姨奶戶口是跟我們在一起的,後來私自牽走了,並悄悄賣了房換成錢,並用賣房的錢租下自己的房子,這個以房養老不知是誰給出的主意,還挺會算賬的;最後身體變糟的原因是摔了一跤,送住院時,錢被照顧她的鄰居偷走了一些,還順走了一些舊外匯券
,才又求助到我爸媽這,後天住了養老院,身體越來越差,就走了。
我想說的是,想單身到老,要有一顆大心臟。現在都說不該做討好型人格
,看校園霸凌都很義憤填膺,但回過頭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在上學,在被霸凌,如果家長不支持,敢反抗嗎?老人獨居勢單力薄,做不做討好型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的;要有學到老學到死的好奇心與精神頭,如果自己年紀輕輕就對新生事物失去興趣,想想自己六七十歲還要研究各種app說明書,各種家電安裝方法會不會不太現實;要有對抗對你家產想入非非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或者鄰居甚至保險員,這個就不多說了,無利不起早,你也能做回甲方,跟半個銷售玩心態,是不是善終就看命了;要有一顆對抗死亡的心,很多人說自己不生孩子,當死則死,我認為絕對是吹,越說這話的人越怕死,說不怕,一是現在身體好,二是現在不孤獨,很多人說沒有ta現在就很孤獨,孤獨個毛,現在還有能力換手機上知乎,等老了再看看能不能玩懂三五十年之後的知乎再說吧。
補充一下:關於不婚與不生,空前的反對聲來自於生活質量擔憂,那麼我想問一下,有沒有生孩子前過得不好,生完過得反而好的家庭?其實是有的。中國人有叫先成家後立業,和先立業後成家一說。假設成家則一定無法立業,是武斷且沒根據的。
20年前我也想過,大街上開着50萬以上級別私家車上下班的女生,錢是哪來的,也輕信過諸如「不是睡她的人厲害,就是睡她媽的人厲害」這種粗暴合理的段子。後來完成學業,就業,被社會拷打,努力拚搏,繼續被社會拷打,託人找關係,再次被社會拷打,抓住機會積累特長,夯實一些獨有的生存技能,終於找到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之後,回頭想想,只是自己成長的環境和見識,無法理解其他人的上升渠道而已。我們無法排除社會上存在不公平,有些人是含着金鑰匙出生,有些人賺了些快錢活得光鮮亮麗。但是,其實也有更多人是藉助了家庭的力量或者並未受到任何照顧,就通過合法方式獲取的財富。我生於城市,是受家長灌輸要讀書出人頭地的類型,所以對這一條路稍微了解些。我們這種人,家裡其實知道自己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但往往迷惑於學習成績,有些直到畢業才突然發現孩子極度缺乏就業能力,且不被社會需要。實質上我們輸得不只是資源和背景,而是見識和規劃。最近看了幾個張雪峰
講過的視頻,說得已經再清楚不過了,有些專業聽着響亮,學完了卻只能轉行,對於執迷不悟不懂事的孩子,恨不得家長應該打暈了孩子隨便報個別的。而更多時候,我身邊的同學和家長,特別是沒怎麼接觸到社會生態的家庭,報考與就業規劃根本就是賭博,選個好聽的專業,送孩子最後一程而已。
再說生孩子之後,生活所見與不婚不生的人群,確實像生於兩個平行世界,好一點的商場、兒童樂園、淘氣堡
、適合孩子吃飯的飯店……永遠需要排隊、等號。給孩子買東西的地方,跟不要錢似的排隊搶。哪怕疫情嚴重期間,適合情侶的地方可能沒幾個人,但帶孩子玩的地方更可能熱度不減。接幼兒園放學,沒事參加幼兒園家長會的父母,永遠那麼多,甚至感覺他們都不需要上班,或者隨便請假並且天天遲到早退。
看到絕大多數人說自己不婚不生是多麼瀟洒或者被逼無奈,完全理解,畢竟結了婚生了孩子的,也不是都得富二代或者娃娃親,說白了,大家都是熬過來的。但是,如果把生活視為地球ol的話,如果不做生孩子前置任務,裡面超過1/3的劇情可能就永遠看不見了,而如果不做結婚、戀愛前置任務的話,50%以上的劇情就看不見了。用一句20年前的段子講,有沒有一種可能,還可以再搶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