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W666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714615971/answer/1283068100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双休"针对的是原本三四周才放一两天的情况,从数量上增加假期,并且假期时间更固定。工作日的上学没有变化,问题等价于“高中生周六日应该继续上学还是放假?”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对普通学生而言是由社会、学校、家长共同编织的大网,如果将选择权给当事人高中生,恐怕绝大多数会渴望放假。同样的,众所周知,他们的意见没用,不过是"懒惰”"贪玩”“不懂事”罢了,所以不考虑他们了。
从家长的角度,支持“继续上学"的人有什么理由?对高中生:在应试成绩上与其他人在一块学,避免开小灶等造成的“落后”;在"知识”上多学一些,“唯有读书高”,“知识最重要”;在性格上″吃苦耐劳″,老师们“有知识”,可以帮他们把孩子的性格培养的“更好”;在身体上,学校会给他们孩子锻炼好。对家长家庭:不用管孩子生活,省力省心;觉得学校教育肯定靠谱,不用焦虑教育等等。
分析这些理由,家长们本身普遍有一些误区:并不了解高中教育的课程内容及社会用途。现实情况是,高中教育的知识量非常基础,含金量低。高考应试教育绝大多数时间不在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而在重复、重复、重复的刷题与考试。知识很多是两三百年前就有的,教材内容也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师们的工作也主要是讲题讲卷和总结。
因此让学生延长上学,不过是多刷题罢了。这样刷题的意义呢?家长们不要理想地“多刷一套卷子高考没准提一分”,首先题永远刷不完,只要你把孩子送到学校,老师学校永远可以从哪个地方找套题、从哪个出版社找本题给你的孩子做,然后盯着他完成,每天七八个小时的题目训练......再有高考非常重要,分数当然越高越好,但不要强求,更不要苛求。高考题目是国家相关部门精心准备的,押不了也不要押;题目一定多精妙吗?它就是一套题目,不管它有多重要,它也仍然会考无聊的题目,无聊的知识,它不会考什么多精妙的解法,哪怕所谓的哪个地方的模拟题有创新......它就是立足教材基础出的一套题罢了。
至于性格、身体等方面,如今的学校,尤其是高考大省的普通高中,“德智体美劳”几乎全没了,思想课、艺术课、劳动课太多都是只存在于检查期间的课表,体育课是有,但众所周知,高中生、大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水平在下降,所以显然也不达标。为了升学率等等指标,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往往是灌输欺骗,对社会认知未来发展极不健全是常态,只有死板的应试技巧、无聊的背诵内容算“智”么?
图省劲、省心思是绝大多数家长真正的问题所在。生活压力大、知识水平不足等可以成为你对孩子一时关注少的理由,但若由此将孩子未来完全抛给把教育当产业的学校,就不能怪孩子的教育及未来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教育产业化,整个学校环境是具有欺骗性的,学生想通过他们成全未来是不现实的,他们从始至终只是一个高考升学的平台。
况且社会在发展,学历贬值已经相当严重,更不要说五年、七年后。比起在落后、分数论的教育体系中盲目乱撞,将选择权回归家长与孩子、各尽其能才是新的、科学的赛道。至于“不公平”,从来如此,不是吗?不双休,侥幸借助学校的力量,不是掩耳盗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