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7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韩国人扎堆到上海旅游?上海对韩国年轻人有哪些吸引力?
10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1

阿迪王在战斗:


欢迎来消费

10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2

cccc:


因为跟风呗,什么火了就去哪里打卡,然后要有流量

10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2

贼王纳粹美国父:


上海能办全国交通卡

10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4

Drfjjhssscjkkds:


​安全,比起日本没有地震,比东南亚没有绑票。

发达,配套齐全,出行方便,住宿条件好,各色餐饮应有尽有。

有趣,豫园,迪士尼,滨江等,非常容易出片。

三天两晚正好放松一下,周一回韩国当社畜。

对我有一点影响,最近出门不敢穿NB➕长黑羽绒了,容易被当做韩国人……


10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4

燕子:


酒便宜,便利店的初饮初乐和真露,哎呀呀


10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5

月饼是只大傻猫:


除了装逼还能是什么

10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5

作者:时间太快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64950/answer/720056653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岁末之际,上海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多了不少韩国友人的身影,这一现象如同一颗石子投入舆论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从文化吸引力的角度而言,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融合了东方底蕴与现代繁华,外滩的绚丽灯光秀、豫园的古韵新春氛围,成为跨国文化交流的天然磁石。韩国游客纷至沓来,是对上海城市文化魅力的有力背书,也为本土文化产业、商业消费带来新契机。当不同文化在跨年盛宴中交织碰撞,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文化对外输出与国际接纳的双向奔赴,恰似一场盛大的文化烟火,照亮城市的全球形象。

在经济层面,大量韩国游客涌入跨年,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无疑是直接受益者。酒店入住率攀升、餐厅预订火爆、特色纪念品销量激增,这不仅充实了城市的商业荷包,更在就业市场上创造出更多岗位与机遇,从酒店服务生到旅游向导,从街头商贩到活动策划,经济的活力在人员流动间被充分激发,为上海新一年的经济发展奏响激昂前奏。

展望 2025 年,免签政策恰似一把钥匙,开启的是更为广阔的利好之门。于旅游业而言,免签将进一步降低出行门槛,吸引全球游客,使上海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望打造 “全球跨年之都” 等特色旅游品牌,以节庆旅游为撬动点,带动全年旅游人次与收入的稳步上扬,形成特色旅游经济产业链。

从国际关系视角审视,免签政策是外交友好的鲜明注脚,促进民间交流互信,为跨国商务合作、学术交流、艺术共创等搭建便捷桥梁,在文化交融与经济共荣中,让上海这座城市在世界舞台中央绽放更为耀眼的光芒,书写新时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华章。

10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6

海边的奥利奥:


穷家富路看来是东亚共识

10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7

刘纪庆:


韩国的面积就相当于中国一个省,还是小一点的那种。

一个小国经济很容易崩的,他们一个月收入两万,在上海一个月花四千,国内经济就萎缩百分之二十(多)。

这个崩现在应该是慢性的,就像香港新闻里的播音员,在播房价下跌的新闻时,突然控制不住的流下眼泪。

1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38

作者:知股者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64950/answer/736783335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年来,上海街头出现一道独特风景线:韩国人“扎堆”现象日益显著。曾经对中国之旅不屑一顾韩国人,如今却纷纷踏上这片土地,特别是上海,已然变成他们趋之若鹜度假天堂。这一戏剧性转变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深入探究原因。

  伴随中国开放对韩免签政策实施,2024年从韩国来中国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一举突破840万,创下历史新高。而上海,更是其中热门目地,游客订单同比激增180%以上。每逢周末,漫步在上海大街小巷,任凭是外滩那充盈历史韵味万国建筑,还是南京路熙熙攘攘商业街,亦或是充盈梦幻色彩迪士尼乐园,甚至是社区角落里咖啡馆、酒吧、夜市,到处都能听到韩语交流声,空气刘海韩国年轻男女随处可见。在他们眼中,上海仿似是一個巨大摄影棚,街道旁梧桐树营造出如同巴黎般浪漫意境,而陆家嘴摩天大楼又让人仿似置身于纽约,这种独特景致为他们供应绝佳拍照背景,满足韩国人对高颜值出片场景追求。

  可是,回顾免签政策刚提出之时,韩国人态度却截然不同。当时,众多韩国网友纷纷表示“给钱都不去”,言辞中充盈不屑。但如今,他们却蜂拥而至,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其中一個根本客观因素便是韩国物价飞涨。2024年,韩国通胀加剧,物价水平飙升。以打车为例,在首尔,仅仅三公里路程就要花费四五十元,而在上海,同样距离却只需十四到十六元起步价。

  住宿方面,首尔酒店任凭档次如何,基本都是六七百一晚起步,上海则两三百元就能找到不错选择。至于饮食,韩国物价更是让人咋舌,一捆大葱卖到16元,一颗白菜一百多元,一個西瓜竟然高达200块,相比之下,200元在上海足以让两個人畅快地享受一顿撸串大餐。有出名火锅店就发现,每到晚上十点以后,总会有不少韩国人前来就餐,只因该店供应免费西瓜,而在韩国,西瓜自由对不少人来说已然变成一种奢望。

  除这,韩国人对中国长期存在刻板印象也在此次旅游热潮中逐渐被打破。过去,韩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存在诸多片面、歪曲之处。比方说,韩媒曾声称韩国国内83%雾霾成因来自中国,却忽视自身发电、尾气排放才是首要污染源;还曾污蔑中国汽车、手机、麻辣烫等都是山寨韩国,这种无端指责、迷之自信言论数不胜数。可是,当韩国游客亲身来到中国,他们才发现真实中国与报道中截然不同。

  中国不止物美价廉,文化底蕴更是深厚得让人震撼。不少韩国游客在参观兵马俑时,惊叹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智慧、技艺;在张家界,望着深不见底峡谷、雄伟壮丽山脉,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自然之美。中国现代化发展、科技水平同样超出韩国人想象,街头无人驾驶出租车

、无人机配送外卖等新兴科技体验让他们大开眼界。这种强烈反差诱惑着越来越多韩国人前来,年轻人热衷于在上海感受都市繁华与时尚,中老年则更倾向于前往张家界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

  上海“扎堆”韩国人现象,不止是一次旅游市场新动态,更是两国文化交流与相互认知新契机。伴随免签政策持续推进,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魅力,而中国也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姿态迎接世界目光,让世界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发展无限活力。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