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士家有一隻貓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643374/answer/10635158544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顯然不會,但苦痛不可避免!德國經濟正在懸崖邊上行駛,汽車工業失去了方向盤
汽車工業推動了德國成為歐洲經濟強國。如今,這個行業卻陷入了危機,並拖累了整個國家。
汽車製造商正面臨一場完美風暴:從展示德國工程技術的內燃機
轉向德國無法控制關鍵電池技術的複雜程度較低的電動汽車
。他們還面臨著歐洲電動汽車需求下滑、能源和勞動力成本高企、主要市場中國銷量暴跌以及中國競爭對手大舉進軍歐洲大陸等困境。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可能帶來進一步打擊,他揚言要徵收關稅,這將顛覆支撐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成功的自由貿易體系。
「經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壓力,而疫情和戰爭掩蓋了這一點,」柏林雅克·德洛爾中心智庫
副主任尼爾斯·雷德克表示。「現在這個問題再次成為焦點,人們對此非常非常擔憂。」

這對德國政治產生了連鎖反應。
德國主要行業面臨的困境是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在2月23日選舉中可能被罷免的主要原因,因為選民對他的經濟議程感到不滿。
距離投票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舒爾茨的對手——弗里德里希·梅爾茲
領導的保守派聯盟在民調中獲得了29%的支持率,而舒爾茨所屬的社會民主黨(SPD)則以16%的支持率排名第三。
但即使保守派獲勝,也不太可能迅速解決困擾德國汽車工業的問題。
整個行業的裁員、疲軟的經濟增長以及德國不再處於繁榮道路上的感覺正在加深該國的悲觀情緒。這助長了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的崛起,該黨目前在民調中排名第二(21%),並為左翼民粹主義聯盟Sahra Wagenknecht(5%)提供了氧氣,該聯盟以其德語首字母縮寫BSW而聞名。
儘管德國正進入連續第三年的經濟衰退,但該國經濟困境可追溯到2019年,當時脫碳工作正式啟動,威脅到其傳統的工業實力。與此同時,中國這個德國工業曾經依賴以獲取巨額利潤的國家,已成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一種有毒的關係
德國汽車巨頭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幾十年前,當國內汽車銷售剛剛起步時,他們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他們在亞洲的成功幫助支撐了國內更高的工資水平。
這一趨勢在2018年發生了逆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新車市場首次萎縮,下降了3%。在疫情導致全球市場陷入停滯之前,2019年又下降了8%。
如今,隨着中國競爭對手推出價格更低的電動汽車,且往往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的市場份額正在萎縮。

2024年,寶馬在中國的銷量下降了13%;梅賽德斯-奔馳下降了7%;而將中國視為最大市場的大眾汽車
則下降了10%。
「德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時間之長,以至於他們現在雖然遇到了麻煩,卻仍在努力重現過去幾十年的輝煌,」諮詢公司鹿鼎集團
的高級顧問諾亞·巴金說道。
但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在中國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企業利潤的問題。
巴金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使中國政府得以對德國政府施加影響,「因為他們可以把這些依賴關係轉化為武器」。
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危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的「中國去風險化」戰略。歐盟委員會去年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儘管德國出於報復的擔憂進行了遊說。
梅爾茨誓言要打破對中國的依賴,即使這會讓汽車製造商付出代價。他警告德國公司不要在中國進行更大的投資,並表示如果這樣的賭註失敗,不要回來尋求救助。
在虧損中
除了汽車製造商的困境之外,能源成本上漲也是一大問題,在普京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能源成本飆升,這凸顯了德國決定使其經濟依賴廉價俄羅斯天然氣所固有的風險。
昂貴的能源也導致鋼鐵和鋁的成本波動,而鋼鐵和鋁是汽車工業的關鍵投入。更糟糕的是,特朗普正在用新的關稅來打擊這兩種金屬。
德國汽車製造商還背負着全球最高的勞動力成本——這是強大的工會和數十年來從中國獲得的豐厚利潤帶來的後遺症。
為擺脫這些成本而付出的努力正在影響更廣泛的經濟。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去工業化報告,從2018年到2023年,隨着德國汽車製造商遷往更便宜的國家,德國的生產下降了8%。
在銷售下滑和利潤下降的雙重擠壓下,汽車行業正在竭力應對。
大眾汽車去年要求工會成員減薪10%,並關閉德國的三家汽車工廠,此舉令工會震驚不已——這是該公司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這種情況。面對工人們的憤怒和警告性罷工,大眾汽車又收回成命,讓工廠繼續運營——儘管工人確實同意減薪和削減福利。
德國汽車製造商還押注於汽車的電氣化,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新車型和改造工廠。但2023年底,舒爾茨領導的聯盟決定取消對電動汽車的慷慨補貼,這給德國電動汽車的銷售帶來了沉重打擊。
德國最大的行業和最大的僱主所遭受的衝擊吸引了政界人士的關注。
梅爾茨與其他保守派人士一道,希望歐盟取消其到2035年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的計劃。德國另類選擇黨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在推動這一目標。
如果梅爾茨試圖與社民黨建立大聯盟或與綠黨結盟,這將成為大選後的另一個棘手問題,因為社民黨與綠黨都支持2035年的措施。
但汽車製造商並不都贊成破壞歐盟目標的想法,因為這可能會使他們的長期投資計劃陷入混亂,而他們的長期投資計劃正是為了實現電動化。

特朗普因素
特朗普又拋出了一個曲線球,他取消了美國電動汽車補貼,並要求「加油,寶貝,加油」地回歸石油和天然氣。
此外,如果他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可能會顛覆德國汽車製造商數十年來對北美市場的精心規劃,從而加劇他們的困境。
面對讓他們和德國富裕起來的模式崩潰,汽車製造商面臨著生存挑戰。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弄清楚德國傳統的工程實力是否仍然能夠生產出有吸引力的電動汽車,擊敗中國競爭對手,並再次使汽車成為德國經濟的驅動力。
梅爾茨必須改革德國僵化的經濟、臭名昭著的官僚主義、高昂的成本以及根深蒂固的風險規避,這些因素已經滲透到從取消防止政府借貸的債務剎車到削減寶貴的福利政策中。
雷德克說,這可能意味着與布魯塞爾更緊密的合作,因為歐盟正在努力保護該集團的工業基礎免受中美競爭的影響。
「德國現在也是問題的一部分,這也許會使其意識到歐洲需要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他說。
梅爾茨已經表示願意這樣做,他在1月份的演講中表示,他將在歐洲範圍內提供更有力的領導。問題是,這足以拯救德國及其汽車製造商嗎?
「我很希望看到德國在更強大的歐洲中成為強大的德國,但我對此表示懷疑,」汽車供應商遊說組織CLEPA主席、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舍弗勒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辛克說道。
《政治》2025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