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雲俠:
以下節選自《李光耀觀天下》:
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這得取決於行動黨如何因應大環境的改變,選民又會怎麼作抉擇。萬事難料,唯有一事我敢肯定:如果新加坡最終決定走向兩黨制,我們將註定平庸。我們如果對自己說:「沒關係,就甘於當一個普通的城市吧,為什麼非得要處處比其他城市或其他國家做得更好?」那麼,我們將失去光芒,淪為一顆黯淡的小紅點。如果新加坡真的走上這條路,我會為它感到十分惋惜……
儘管如此,即便行動黨再怎麼認真努力,年輕的新加坡人最終要的可能還不只是政治上的競爭,而是全面的兩黨制。他們自有選擇的權利。畢竟每一代新加坡人都有權自行決定他們要建立一個怎麼樣的國家,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但我希望年輕人不要輕率地做決定,而是考慮後果、權衡得失。因為後果終究得由他們自己承擔,不是我,或者我的那一代人。到後果浮現的時候,我們早已經不在了。
兩黨制最大的問題是,一旦落實,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參選得冒很大風險。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惡毒。如果你才幹超群、事業有成,何必為了參選而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只賭上自己的利益,還會牽連家人。你也許寧可置身事外不蹚這趟渾水,繼續過著好日子。
要在每一屆大選中說服最優秀和最有承擔的人挺身而出參選,是艱巨的任務。因為國家前景一片大好,實在沒幾個人願意犧牲美好事業前途轉而從政。今後如果演變為兩黨制,這項挑戰該會有多麼困難!這不只意味著我們的甲隊將一分為二,或者一半時間由甲隊執政,另一半時間換乙隊執政。不只這樣。情況也許比這兩種局面還要更糟,那就是,甲隊,可能連乙隊也如此,對政治避之不及,寧可專註於其他領域。如此一來,執政的就只能是丙、丁、戊隊了……
如果你看其他全面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你將得出同樣的結論。比如英國,只要看看牛津和劍橋一等榮譽學位畢業生名單,研究這些人從事的行業,從政的沒幾個,你會發現他們大多都進了銀行界、金融界和專業領域;而國會裡的前座議員往往都不是最傑出的人才,更非最優秀的律師或醫生。美國也如此。當上《財富》雜誌500強的總裁,日子肯定比從政更好過,渴望當總裁的青年才俊自然遠比希望當美國總統的人來得多。但與英美這些國家相比,新加坡的差別是:英美等國即使只能有個平庸的政府,國家一樣可以繼續發展;但新加坡做不到。這是一個彈丸小國,沒有任何資源,從歷史角度來看,它處在一個多變的地區。這片土地,需要的是一支超凡的領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