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len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89679677519558469/answer/18898110499030240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恨,仍然討厭是真的,但是肯定算不上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那種,算是程度沒那麼深但是普遍沒好感的程度
愛爾蘭和英國現在關係很難形容,在整個國際上都難找到類似的了,兩國簽的cta互惠協議
一百多年了,互相沒有硬邊界,兩國公民到對方國家是本國公民待遇,長住幾年就能拿國籍,相互之間的嫁娶也是最多的,有英劇就吐槽說每個英國人都有個愛爾蘭奶奶/外婆,愛爾蘭人去英國讀書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英國球員英國演員什麼的隨便扒一扒也一堆愛爾蘭血統的,一般到這種程度的兩個國家普遍都是關係很好的,類似美加或者澳新,但英愛是個例(美加澳新民眾也互相討厭,但和英愛那種比起來簡直太友好了)不過他們自己對這也有說法,「討厭英國但不討厭具體的英國人」
要說愛爾蘭政府親英那確實,主流政黨歷史來源就是愛爾蘭內戰里相對親英條約派,各方面和英國合作很密切;說反英,一直以來站阿根廷站巴勒斯坦等和英國對着乾的事也確實沒少做,畢竟在以前的愛爾蘭相對親英的程度也可能就是沒那麼激進反英而已(現在雙方還多一個一團亂麻的北愛邊境問題)
民眾的話…英格蘭輸球他們多高興這個大家都知道,2022年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的時候,雖然愛爾蘭政府中規中矩的致哀,並高度評價「女王對兩國關係的貢獻」,但愛爾蘭人民那叫一個喜大普奔,不僅在收到消息當晚在貝法和都柏林連夜開車放煙花慶祝,在各個社交平台上和美國、印度、阿根廷、非洲等網友大開地獄笑話上了好幾個大趨勢,還在某比賽現場創作一曲《Lizzy in a box》真是損到家了,相比之下我國人民在安倍心胸開闊的時候還是太有素質了,雖然那時候外網開香檳搞地獄笑話的實在太多也不止愛爾蘭,但其他網友主要是針對伊麗莎白二世「害死戴安娜」「袒護ltp兒子」這幾點噴,愛爾蘭人就是純恨英國上升領導人罷了。
真要說老太太本人和愛爾蘭人的梁子貌似也是單向的,ira炸死伊二的蒙巴頓舅舅,而那位主謀現在已經被釋放,在愛爾蘭正常生活,並且表示不會對刺殺蒙巴頓的事道歉)
愛爾蘭這矛盾的心態歸根結底還是英國的鍋,了解愛爾蘭歷史的就會知道他們真的很慘,廣為人知的大飢荒時期甚至不是這個民族最慘的時候;
在民族意識尚未完全形成的時候愛爾蘭就被英格蘭蠶食,之後的七百年,從貴族領地到封建王國再到被迫成為英帝國的一部分,「集體民族記憶」全是對大不列顛的恨,但是它從政治制度到語言文化等各方面又被英格蘭塑造影響的時間太長,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悲哀的現實:雖然愛爾蘭最終獨立了,但受英國影響實在太深,無法擺脫也沒辦法真正「去英國化」;而且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愛爾蘭這個永久中立國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法國、西班牙除外)又沒什麼實際關係,所以成為獨立國家後和他經濟、文化關係最密切的,除了挪威,其他還是英國和美加澳新這些前英殖民地國家…這點從口罩期間給愛爾蘭的國慶祝賀也能看出來,發視頻祝賀愛爾蘭國慶的幾個國家就是英美澳加新+挪威+日本(日本是真不知道為什麼,湊英美的熱鬧?)
歐洲不是沒調侃過愛爾蘭就是披着凱爾特皮的英國,自以為是凱爾特人之類的話,但我想除此之外愛爾蘭也沒有其他辦法了,總得有點什麼來和英國作出區分。現在愛爾蘭和英國的關係還行,但幾百年的歷史記憶太過慘痛,就算想遺忘島上也有個北愛擺在那無時無刻提醒英國過去都幹了什麼,仇恨沒那麼容易消失的。
順便放幾張xhs大對賬時期的外國人聊天記錄,只能說很符合刻板印象:
這個原po是一個英國人在小紅書問中國人對英國人的看法,然後評論區愛爾蘭人:

最好笑的事這條回復底下的英國ip還有不少回復類似「we are」這種躺平任嘲的,只有一兩句回懟還是挺沒攻擊性的那種,遠不如英美互嘲來的有意思,英美互懟疑似有激發英國人愛國的奇效(雖然英國人大多情況下還是懟不過對方)英愛互懟反正做不到



這是在一篇愛爾蘭歷史相關科普下愛爾蘭人的留言,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愛爾蘭人對英國到現在也有情緒也是很容易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