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西麼西:
俄烏戰爭前,我還有同學(文科生)認為俄羅斯是科技強國。
長期不接觸科技前沿的人,其對一個國家的印象大體會落後十年。為什麼是十年呢?因為一家公司或一項技術,從做到業內領先,到普及其產品到千家萬戶,差不多就要就這麼久,然後才會被普通人熟知並改變大眾印象。就比如現在gpt剛剛開始普及,但其技術源頭是2017年谷歌發的論文,而如果要追溯seq2seq和attention,則要更早幾年,所以到現在差不多就是十年。
換句話說,大眾對日本的普遍認知,差不多還停留在十年前那個日系車滿街跑、索尼筆記本賣一萬塊的年代。但如果你是做研發的,掌握一些還算新鮮的科技動態,就會至少在本行業,對日本的當今和未來發展有更準確的認識。比如我是做AI的,我最直觀的觀察,就是這個行業里的論文,出自中國作者的差不多有一半,但是很少見到日本作者,所以我的直觀感受就是日本至少在AI行業水平不行。反過來講,就是在未來的人類社會中,AI的地位如果越重要,那日本的地位就越不重要。
當然,贏友也別樂呵,自大與自卑同樣愚蠢,都是因自身眼界太低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產生了偏差。比如諸君對印度的觀感同樣落後於時代,甚至還停留在對印反擊戰的美好回憶中不能自拔。事實上據我觀察,印度在最近幾年,正在發生着天翻地覆的變化,歐美已經在將印度培養成中國的替身和對手,各大科技公司在印度瘋狂砸錢、飛速擴張。在班加羅爾(印度硅谷),一個在美資科技公司工作的senior engineer,其年收入輕鬆超過50萬人民幣,即使在全球經濟一片哀嚎的2025年,印度的科技圈就業市場依然火熱。
不過我也很清楚,我說這些是沒用的,人很難相信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事物,就如同你叫不醒崇拜日本的殖友,你也叫不醒嘲笑印度的贏友,一體兩面,一體兩面,與其幫助他們改善認知,還不如從他們身上賺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