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普一老翁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895934236/answer/849507301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正常。
對於已開發國家,要讓經濟增長,實屬不易。
所謂已開發國家,英語表達是Developed countries,直譯就是發展完了的國家。
所謂發展完了,簡單說就是,該建的房子建完了,該修的路修好了,人們日常吃的、用的都有了。
例如,日本發展高峰過後,國內鋼鐵需求開始萎縮,國內鋼鐵產能急需尋找海外市場。
恰逢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經濟準備起飛,對鋼鐵的需求迅速擴大,日本新日鐵便與我國合作成立寶山鋼鐵公司,引進日本成套鋼鐵冶煉技術,並為我方培訓人員。

這使我國的鋼鐵冶煉技術跟上了世界先進步伐,也使處於夕陽產業的新日鐵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已開發國家,要實現經濟增長只有兩種方式:
一是擴張海外市場
日本幾十年來主要依靠此方法。
日本造船業在最輝煌的1973年,佔了世界50%的份額。那時還沒聽說「全球化」一詞,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空心化遠不如今天嚴重。
因此,佔市場份額50%的含金量比今天要高出許多。
日本的汽車、家電曾暢銷全世界,半導體技術、產品堪與美國媲美。
經濟的快速增長,也讓他們自己認為《日本可以說「不」》。

然而,美國認為日本的經濟對自己造成了嚴重威脅,通過《廣場協議
》逼迫日元升值,使日本產品失去價格優勢;貿易戰打斷了日本晶片//chip產業的脊樑,使日本的晶片//chip產業從此一蹶不振。
另外,中國的強勢崛起,以及韓國的快速發展,搶佔了日本大部分白色家電、造船、晶片//chip、高鐵等產業的市場。
這些都阻斷了日本海外市場的開拓。
二是創新
通過創新創造新需求和新領域。
在這方面,美國長期以來引領了世界。
例如,個人電腦的普及,網際網路的興起,移動通信快速推廣,直至今天AI的風潮正勁,不但在世界範圍內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行業,提供了數以億計的高技術崗位,而且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還有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太空探索的發展。
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在其他領域的創新能力也不弱。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建成高鐵的國家,日本在超異研究、電池技術、半導體及晶片//chip等領域湧現出大批引領世界的科研成果。

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由於日本經濟的停滯和老齡化的加劇,科研投入及獲得的成果在世界的佔比都出現明顯的下滑。
然而,創新並不容易,而且所有的創新都要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
例如,日本曾下大力開發的模擬信號高清電視技術,和近年投入巨額資金研發的氫能源汽車技術,都成了明日黃花。

-----
因此,我們看到,近幾十年來,已開發國家能有1~2%的GDP增長率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在1%從內徘徊也很正常。
只有一個美國這一個「優等生」,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其掌握的霸權,還有統計方面的一些數字遊戲,能達到每年2~3%的增長率。
而日本,在外部,前有美國打壓,後有中、韓,及東南亞新興國家追趕,擠壓其海外市場;在內部,老齡化嚴重,總人口下降,GDP負增長就一點都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