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7篇帖子。
(轉載知乎)澳洲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91楼 JosephHeinrich 2025-8-18 16:54


Tracy:


澳洲老移民。是一個讓你說不出哪裡好也懶得選擇離開的地方。

9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3:36

作者:小chris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651519/answer/152989920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畢業工作2年整,裸辭了,因為移民分數基本湊夠了,同時身體健康也不太行了。

講講我的感受吧。

但從個人發展來說澳洲是一個,下限極高但上限很低的地方。

如果你希望你這輩子就只想找個老婆(老公),再養幾個孩子外加一隻貓一條狗,只求小康不求大富大貴,那麼在澳洲非常容易實現。

但你只要是個純純的打工族,不想着進一步創收,那麼實際生活質量確實比國內的打工族要好,但是上限也就那樣了。一輩子一套自住房最多再加個投資房。

【假設,夫妻2人是純純的澳洲普通打工族】

I. 買房

不理財不設計合理避稅,每人年薪各8萬AUD(達到這數是很容易的),那麼每月稅後合計約1萬澳幣。這個收入哪怕在最貴的悉尼,都可以活得很好。但要想在悉尼買有增值潛力的房子,那基本毫無可能。

因為根據身邊統計學,在悉尼,能買到有增值潛力的房子,基本都需要父母贊助首付(不論任何種族)。如果單純靠自己存首付的,能夠到的也就只能是悉尼過去10多年開發出來的公寓(50-70w AUD)。這個觀察結果,適用於住在悉尼的任何種族。

這裡貼一個澳洲Real Estate的一份樓市報告。有興趣的自己看看

The long game… 30 years of housing valueswww.corelogic.com.au/__data/assets/pdf_file/0015/12237/220829_CoreLogic_Pulse_30years_Finalv2.pdf

同樣是Real Estate的文章,這篇是關於澳洲年輕一代所面臨的住房危機

Will Generation Z ever own a home? - realestate.com.auwww.realestate.com.au/news/will-generation-z-ever-own-a-home/

【假設你想在澳洲本地博職業發展的上限】

那麼首先,如果說你是個一代移民,畢業後從公司底層做起。那你得做好長期晉陞不上去的心理準備。無他,除了極個別非常吃技術水平的領域(比如Quant

,比如IT

),澳洲職場文化跟國企其實很像,人事優先於實事。公司內部會來事討領導喜歡的人永遠比幹活但話少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

這也是為啥,在澳洲,Small talk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雖然本人一直認為這玩意極度的虛偽和無意義,但如果要在澳洲職場生存,small talk

是每天上班時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


--------------------------------《分割線》---------------------------

評論區有人問什麼是small talk。說白了,small talk 就是,同志(包括跟上下屬)嘮嗑(東北話),侃大山(北京話),噶三胡(上海話)。比如:你周末去哪了啊,吃了啥啊,Syd Wander的比賽你看了沒,巴拉巴拉。如果你是一個不想透露太多個人私隱的人(特別當你所處的工作環境,人人都愛傳閒話),那麼,瞎B扯就是一項你必須學會的技能。

基本上說,澳洲本地人周末愛外出活動,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愛好外出活動的人,那麼能說的比較多。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周末活動是睡覺鍛煉和學習,那麼你就被認為是個無趣的人。

總結就是,small talk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要讓身邊人(本地人)覺得你是一個合群的人。【劃重點】

至於如何small talk,indeed Au這篇寫的不錯的

Fostering Connections: 17 Small Talk Topics for Professionalsau.indeed.com/career-advice/career-development/small-talk-topics

--------------------------------《分割線》---------------------------

收入方面,

按照身邊統計學,拋開那些極端需要智力腦力的領域(比如Quant & IT),悉尼普通工薪族的收入普遍在7-9WAUD之間。一代移民的收入在6-8W之間。

按照個人對工資消費力的理解,悉尼和上海消費做對比的話。悉尼1 AUD 約等於上海2.5 - 3 RMB。簡單來說,你在悉尼掙5000 AUD稅後,那麼生活水準差不多是上海稅後13000-15000 的生活水準。

所以,如果只是粗暴地拿匯率換算來評估工資高低和各地的生活水準,其實是欠妥的。

關於2024年左右,各年齡段的平均工資,可以參考yahoo finance這篇報道

Yahooau.finance.yahoo.com/news/average-income-for-each-aussie-age-group-revealed-from-40000-to-103900-003533023.html

----------------------------《分割線》----------------------------

經濟角度,在如何做一塊新蛋糕這方面,澳洲並不是一個理想地。

這個其實也跟澳洲本地文化有關,當下澳洲年輕人里的佼佼者,普遍以進入各領域的tier 1

的公司為榮,跟考編考公的心態非常像。做一個穩當的職業經理人。

關於資本(家)的特點,我記得悉尼有一年輕紀實訪談家,請到了前澳洲總理Malcolm Turnbull。Turnbull在採訪最後講了一個澳洲投資領域非常老生常談的問題,澳洲的資本家,普遍保守,不願試水新領域。這也導致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澳的初創獨角獸,為了更好的融資,不得已會跑去北美進而嘗試融資,無形中增加初創企業的時間成本。

Malcolm Turnbull: How Australia Can Become A Technology Superpoweryoutu.be/SSBSqDO6fSY?si=uldej13jXbegXDpy

進一步說,由於澳洲本地資本家的保守,通過開闢新賽道進而增加全新的就業崗位在澳洲是相對稀少的。於是乎,國際畢業生在進入本地就業市場時,不得和本就受地方保護主義的本地畢業生進行零合博弈。進而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為何澳洲就業市場其實對於國際生來說,並不友好。

因為跟美國比,相對缺乏當地人做不了的高薪賽道。所以可以進一步推斷,澳洲聯邦政府對一代移民的初期訴求,本就是讓該群體填補本地人不願意做的dirty work

的中低薪空缺的。

因此,因為澳洲做不出新蛋糕,進而缺乏賦予年輕卻有才華的草根的機會,進而導致有才華的澳洲本地人不是去歐洲就是去美國。掐尖效應導致本地產業進一步的停滯。

市場也基本都是存量市場。

----------------------------《分割線》----------------------------

ANYWAY

澳洲是好是壞,說白了,因人而異。

如果你追求小康,老婆孩子熱炕頭,那麼澳洲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但你希望有生之年大富大貴,那麼推薦去那些資本(錢)願意投風險極大的新興產業的地方發展,比如美國,比如中國。不僅是因為當地的錢願意冒險,更重要的是,當地也有人(主要是不服命的草根精英)願意為了錢去玩命的卷。

成了會所嫩模,輸了天橋貼膜。

以前對其嗤之以鼻,現在想想覺得這句簡直精彩無比。

Fortune favours the bold (富貴險中求)。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分割線---------

2025.5.28,新州190獲邀。

再來更新一下。

今年上半年,高頻率回國考察。最後選擇未來12個月的重心會放在澳洲,原因很簡單。

國內,搞錢的機會,看的到的沒資格上桌,讓你上桌的基本不掙錢。

兩權相害取其輕,(暫時)留澳。

9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3:36

Zhang Shaowei:


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被一群低智商白人佔據


唯一一個國家佔據整塊大陸

有優秀的礦產 優秀的畜牧業

充分的日照

遠離世界

但是又距離目前最大的工業國不遠

有幾個天然的港口

理論上可以鋪滿太陽能充電板

上面充電 下面遮蓋太陽直射 保護地表水氣蒸發

綠化指日可待

遠離地震帶 有足夠的沿海

靠近南極可以設立大量的數據中心

 解決冷卻的問題

大基建打通沿海城市

甚至可以形成專業的工業區

與生活區

上午挖礦 下午就煉鐵

第二天工業商品都給你送進超市了

還可以搞個最大的野外公園

露營旅遊拉滿


而澳白做的是啥?

躺平賣礦養牛

簡直暴殄天物

9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3:37

和國內比就是另一個極端。

國內是大家都很聰明很努力,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有發達的科技,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每個普通人雖然忙,但是都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享受到豐富的物質生活,忙碌的同時也很快樂。屬於物質極大豐富但時間不足的共產主義。

澳洲則是大家又懶又不願意動腦子,工業科技約等於沒有,人工成本高也享受不到啥服務。賺的錢不算少,但在本土消費也買不到啥好東西,很多東西在本土買甚至選都沒得選,錢很難存下來。每天工作確實和放假一樣,在家辦公的時候很多人打一天遊戲都沒事,但是你需要別人服務的時候別人也是這效率。屬於空閒時間很多但是物資很匱乏的共產主義。

但是都有例外,中國肯定有工作很閒但是可以享受到豐富物質生活的人,澳洲也有工作很忙但是啥物質生活都享受不到的人。很不幸目前很多華人在澳洲只能干這種工作,在他們口中澳洲就是地獄,真的不如早點回國。

但是目前澳洲還是有一點優勢的,因為可以廉價買中國產品,讓第三世界移民來做護士幼教科研人員等又辛苦又沒錢的活,也可以出國旅遊享受匯率差。但是等哪天這個優勢沒有之後,這裡的未來還是很讓人擔心的。除非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不然這裡不像是一個能讓幾代人幸福生活的地方。



作者:冪函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651519/answer/19484561765944457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3:37

作者:關山越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651519/answer/194831484203433174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個工人國家。

服務業、礦業是這個國家的支柱產業。礦業自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澳洲的礦又好又多。

服務業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留學、旅遊,一部分是內部的餐飲消費服務。還有一部分國外的人知道得少一點,那就是針對殘疾人的政府福利。這一部分開銷非常大,遠遠超過澳洲的醫保財政投入,在澳洲當殘疾人甚至可以讓你全家發財。這一方面是財政的極大壓力,一方面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服務業發展:有相當一群人是在吃服務殘疾人這碗飯。

這兩大行業,養活了無數工人,也造就了澳洲藍領天下的局面。

一個人口稀少的國家。

整個國家只有兩千多萬人口,非常少,只能當一個區域性的強國、富國。支撐不起來成為一個產業發達國家的理想。這些人吃現在的資源就能活得非常好,沒有人口也沒有動力去發展工業。可以說是工業荒漠、產業荒漠。

一個英聯邦國家。

享受了英聯邦國家的英語優勢、國防低壓力優勢。服務業得以擁有全球化的吸引力。本土的國民也更容易全球化就業:荷里活有很多澳洲演員、高中畢業去美國英國讀書無縫銜接只要你想去、大學畢業全球求職(主要還是英聯邦五國)。也導致真正的精英一般都會外流:本土沒有產業能留住他們。當然,他們賺到錢可能還是會留在澳洲,這邊天氣太適合他們了。

一個氣候、環境非常好的白人國家。

雖然是移民國家,但白人佔據了百分之九十多,事實上是一個白人國家。這裡的一切都是歐美白人喜歡的:充足的陽光、漫長的海岸線、住大house開大車子、休閒娛樂是去爬山露營野炊衝浪曬太陽...加上收入高,吸引了無數歐洲英國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移民。


9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3:37

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不少答主都列舉了很多內容,居然全部都是澳洲好的方面而完全沒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個別答主只說澳洲不好的一面。我也因為工作原因曾經多次去並且在澳洲住過一段時間。我就覺得真的很神奇。這些答主的精神世界應該都是挺恐怖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jackysuns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651519/answer/19481387838883683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3:37

說實話我倒是很好奇這個回答下那些年薪超過20w刀的人

是怎麼順利移民,然後一步一步拿到20w刀的

20w刀以上在澳洲就算頂薪了

大部分人,也就是中位數水平,基本也就集中在9-12w這個水平

你們一邊說澳洲各種歧視華人

那又是怎麼拿到20w以上,甚至35w以上50w以上的薪水的呢

而且我看到很多人又非常年輕,肯定也不是靠工齡硬漲上去的

那麼到底是怎麼拿到頂薪的呢

不陰陽,我確實很好奇



作者:Fish竹中桑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651519/answer/19457809228478559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