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对 TA 发脾气,事后又非常自责后悔,担心对孩子成长不利,我该怎么办?
91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12

selina:


相信孩子的抗挫能力,没问题的,家长这么小心翼翼的对他,社会也会吗?顺其自然,只要不是天天对他莫名其妙发脾气就好了

92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59

预想好孩子会出现的状态,要清楚他们当下的行为在合理不过,这样就会降低落差,也就减少为此带来的情绪失控。多看一些相关书籍,理论可能都懂,但不是所有理论都在你潜意识里根深蒂固,所以遇到实际情况,多数人还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因为这些理论观念及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并没有真正被我们接纳和加以实际运用



作者:小金话英国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403894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3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59

董泓妤:


个人建议冷静之后好好和孩子谈谈心,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正面引导教育,最好承认一下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的错误,取得孩子谅解一起面对解决问题

94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59

作者:漫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9522612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儿子,现在6岁了。从1岁多开始就爱哭,早中晚,各种事由,长哭短哭。哭这件事在5岁那年,变本加厉,从早到晚不是哭,就是嘤嘤嗯嗯。5岁前的处置方式,以安抚为主,觉得孩子小,凶了或者打了,会有心理阴影,会影响身心健康,认为哭是一种心理宣泄,不应当阻止。5岁这年,确实受不了了,我以打(戒尺打,狠狠的打三下)和发脾气为主,制止效果显著,保持时间短,容易反弹;试过嘲讽和羞辱,对教育孩子真的没效果,除了当时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对孩子和自己都是 ️后遗症的。6岁之前,每次凶了或者打了孩子,都深深自责,内疚不已,认为自己不是好妈妈,常常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教育,认为自己很失败,是个失败的妈妈,也害怕孩子会认为妈妈不爱他或者不够爱他。每次和孩子沟通,都有询问他的意见和想法,结果都是单方面的输出,得不到孩子的意见和反馈。

近半年,孩子大一点了,平时都有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也能互动了,他会指出我打人不对,会同我讲一点道理或者事情的原因,我会和他道歉,肯定他的表达,也会同他讲道理,对他情绪进步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目前,他依然爱哭,但爱哭的情况明显好转,哭的频次降低了很多。我现在的心理状态也比较稳定,打就打了,不再内疚。一定不能内疚,孩子真的是扑捉情绪的高手,你的内疚会验证他觉得自己可怜.委屈.弱小受欺负的情绪,尽管他并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这些情绪感应。

纠正孩子爱哭的习惯,真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人的情绪也容易反复或者波动。但是,一旦找对了方法,你会明显感受到孩子情绪控制会有改变和进步,期间你要不断肯定他情绪的进步方面,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进步,你觉得不值一提的进步,这很重要,你在给他情绪方面的正反馈;同他讲习惯性的哭对身体和心理的坏处;明确指出他的问题并要求如何改正,不要怕指出错误,不要怕他哭,就事论事;这期间,不剥夺他任何买玩具或玩耍的权利,不损伤他的利益,不给他负面情绪的刺激;晚上睡觉前亲吻他的额头,传达的信息是,不管怎么样,你好或者坏,我都是爱你的;我想事实也是如此吧,哪怕你的孩子再坏,你会生气,会恨,但是你做不到不爱不牵挂;并且我想被爱着,有错误被及时提醒的孩子也不会有多坏。重点,你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多看孩子和自己的进步;不能盯住自己的不足或问题不放,重心放在对自己的肯定上,你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的进步,一定要肯定自己,能给你动力;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假设下次怎么做会更好,记得去实践,多总结。

手机打字不容易,点个赞再走吧!

95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59

向日葵:


学过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控制不住对孩子生气和打压怎么办?

147 播放






为什么总对孩子发火?

96樓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00

这个问题好象是大多数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孩子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中间她的大脑没有

发育成熟而导致行为上总会看起来那么让人烦,那么让人忍不住对他发脾气。所以不要太过自责,

这是做为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事后的自责后悔,说明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没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然而面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

问题, 我们经常会让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怎样能提升自己,让自己情绪稳定,不受外界的太大影 

响,这是我们做为成人的必修课。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除了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之外,还是要去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孩子跟

自己一起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这里推荐一本知乎版的,专门写给3-12岁的孩子跟家长的情绪管理

书:《再见,“暴脾气”小孩子》

广告

再见,“暴脾气”小孩

知乎自营

¥29.00

去购买​


这本书是案例式讲解,情景还原,可以让我们有很强的代入感 ,感同深受。以现代情绪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有依据,给出了具体的教育策略。值的一读。



作者:团子有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4934495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7樓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00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361415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篇短文,请你看完,我们该如何宽容对待我们的孩子。

我儿,你静静听着:

我在你酣睡的时候这样说,你的小手掌压在你头下,金色的头发给汗水粘贴在你的额上,我悄悄的走进你的房里。那是几分钟前,我在书房看书的时候,突然一股强烈的悔意,充满了我的心,使我失去了抗御,使我感到内疚地来到你的床沿。

孩子,这些是我所想到的事——我觉得我对你太苛刻了。你早晨穿衣上学的时候,你用毛巾轻轻擦了下脸,我就责备你;由于你没有把鞋擦干净,我也责备你;当我看到你把东西乱丢在地上时,我也大声责备你。

吃早餐的时候,我挑剔你的过错,说你这不对,那又不是——你把肩肘搁在桌上,你在面包上敷的奶油太多。当你开始去游戏,而我去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向我挥手说:“爸爸,再见!”我又把眉皱了起来,说:“快回家去!”

午后,这一切的情形又重新开始。我从外面回来,发现你跪在地上玩石子,你袜子上有许多破洞,我看到那些小朋友羞辱你,马上叫你跟我过来。买袜子要花钱,如果你自己有钱买,你就会特别小心了!孩子,你想想,那种话竟由一个父亲的口中说了出来!

你还记得吗?后来我在书房看报时,你畏怯地走了出来,眼里满是伤感的神情。当我抬头看到你时,又觉得你来搅扰我,而觉得很不耐烦。我恼怒地问你:“你干什么去?”

你没有说什么,突然跑过来,投进我的怀里,用手臂搂住我的头颅,吻我……你那小手紧紧搂住我,你那小手紧紧搂着我,那是充满了孺子的真情。这种孺子的真情,是上帝栽种在你心里的,像一朵鲜丽的花朵,虽然被人忽略了,可是不会枯萎。你吻了我,就离开我,跑上楼去了。

孩子,你走后没有多久,我的报纸从手上滑了下来,突然一种可怕的痛苦和恐惧,袭击了我的身体。那是习惯支配了我,整天责駡你,憎厌你,吹毛求疵地挑你的过错。难道这是我对你的一种奖励?孩子,不是爸爸不爱你,不喜欢你,那是我对你期望太高了,我用了我现在的年纪来衡量你。

其实,你的品行中有很多优点,都是令人喜爱的,你幼小的心灵,就像晨曦中的一线曙光……

这些都由你突然近来吻我,说晚安的真情上表现出来。孩子,在这静寂的夜晚,我悄然来到你的房里,愧疚不安地向你忏悔,这是一个不懂事的父亲,一个可怜的父亲。

如果你没有睡去,我向你说出这些话,在你赤子的心里,也不会理解的。可是,明天我必须要做到的是,做一个真正的好父亲。你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你痛苦的时候,我愿意陪你一起承受这个痛苦。

当我有时沉不住气要责駡你时,我会咬自己的舌头,把这话吞咽下去。我会对自己不断地说:“是的,他还只是一个幼小的孩子……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我恐怕自己已把你看作一个成年人了。我现在看到你疲倦地酣睡在小床上,现在我明白过来了,你还是个小孩子。昨天,你还躺在你母亲的怀里,你把头依偎在她的肩上。是的,你还是眷恋着慈母爱抚的小孩子,我对你的要求,实在太多了……太多了!

98樓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00

丽心舍Lily:


提高自己的觉察力,建议学习正念

99樓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00

风会指引你的方向:


发多了就不会自责了 哈哈哈哈哈哈

100樓 JosephHeinrich 2024-9-9 00:20

东燚:


学过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控制不住对孩子生气和打压怎么办?

107 播放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