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2060076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劍橋呆了五年,是化學工程系的榮譽學士&碩士。很多人都會問我這五年到底學會了什麼?我的回答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英語也不是文憑,而是:
1、把我放到任何國家,任何我不認識的地方,我都有一種生存下去的能力;
2、不管多少名車豪宅也無法動搖我每天坐公交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
直至現在,我仍然認為這兩樣東西能夠讓我受益終身。
說回劍橋,說三個點吧,一個是通才教育,一個是尊重傳統,最後是學院制特色。
一、通才教育
關於通才教育,推薦大家看一本書,吳軍博士的《大學之路
》,裡面有一句話:大學教育分為兩個階段:以通才教育為主的本科階段和以專才教育為主的研究生階段。在劍橋,我覺得我都體會到了。
本科階段的最後一年時,我參加了一個工程類的設計項目(相當於國內本科的畢業論文)。六個成員為一組,參加關於咖啡工廠的設計和搭建的項目。
有關咖啡的工藝,包括咖啡豆的選擇、研磨、烘培、蒸餾、萃取、冷凝、乾燥,每個人負責一部分,每個階段都環環相扣。
如果其中一個人負責萃取,另一個負責他下一步的冷凝,上一個人做出的數據、選擇、設計的方案對下一個人就會有直接影響。
這其中牽涉到很多溝通、協調,而且這個項目沒有任何導師的監管,沒有固定的答案,也沒有任何標準。
其目的就是設計出一個效率和工藝最佳的速溶咖啡工廠,由世界上最大的快消食品集團(卡夫集團
)旗下的研發團會根據「誰設計出來的工廠是最好的」來給我們評獎。
我在劍橋幾年的成績都是前10%-15%,因此平時學習中我覺得自己比英國大部分同學都優秀,但是在做這個項目一個多月里,是我大學三年來第一次發現很多英國同學的過人之處。
我們組有一個同學研究咖啡的萃取工藝,在圖書館裡整整住了七天,第八天拽了厚厚的手寫的草圖興奮地衝出圖書館,邊跑邊說:設計好了,我終於可以回家睡覺了!
還有一個人因為這個項目不遠千里跑到咖啡工廠實地調研,和工程師們交流來優化自己的設計。
這個項目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他們頂著巨大的學習壓力,犧牲了自己課餘和休息時間去做這樣一些事情,並樂在其中。
吳軍
在書里說的:當一群聰明、求知慾強,具有同情心並有目光敏銳的年輕人聚到一起的時候,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也能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鮮事物並且學到獨特的判斷力,這才是通才教育
的精髓。
就像在這個項目里,我們真的沒有人教,只有自己管理自己,每個人做小小的一方面一階段。但是正因如此,通才教育使我更善於捕捉同學們的閃光點。
二、劍橋是一所很注重傳統的學校
從整個學院的建設過程,可以體會到劍橋大學乃至英國社會發展的秘訣 — 不斷地通過緩慢地改良而進步,很少搞跳躍式或顛覆式革命。所以,在劍橋大學讀書,尊重傳統常常比火燒火燎的抓住機會更為重要。
比如畢業典禮,每一個畢業生都會雙膝跪地 ,跪在學院最崇高的院長面前,在所有親友、同學的見證下接受最真摯的祝福。看一下我當年的照片哈哈:
這是對四年學業最崇高的認可,只有通過這個儀式才代表你真的畢業了,而這個儀式已經持續了八百多年了。
除了畢業典禮,劍橋所有的草坪,「平民」是不可以踩的,只有兩種人可以踩:
第一類是教授 — 大學裡有身份的人。
第二類是考試考了年級第一名。
如果你在劍橋見到有人踩草坪,說明那個人背景不一般。
劍橋的正餐有高桌和低桌的區別,高桌只有教授級別的才能坐,低桌是學生坐的,食物也不一樣。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很古板甚至令人費解,但我們都在津津樂道遵守。
三、最後說一下學院制
吧
學院其實是學生的一個小社群(住的地方),在裡面會接觸不同專業的人。
劍橋有三十三個學院,牛津有三十四個學院,學生會把學院看成自己的家,會對學院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類比哈利波特中的四個學院)。
對外我們會說是劍橋大學畢業的,但是同學之間會說我們是某某學院畢業的,我們是某某學院的校友。
這也是為什麼校友捐款建立獎學金都是以學院為單位的,現在劍橋一個比較現代的學院是唐寧學院
(Downing College),在19世紀的時候捐款建設成的,還有一個為了紀念邱吉爾建立的一個學院(Churchill College)。
學院是比大學更好的群體,如果你運氣很好,在面試時碰到同一個學院的學長和學姐,可能面試就聊一聊大學生活了,聊一聊大學的教授呀、趣事呀,就會顯得非常親切。
這也是為什麼在劍橋和牛津教授和學生的關係遠遠要比美國的大學要親近的原因。
老師和學生都住在學院里,真的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有時期末的時候會跟教授一起喝酒聊天。
我的一個獲過諾貝爾獎的導師,他的老婆是個台灣人,對中國特別了解,我們晚上吃飯會從中國台灣的政治問題聊到中國女人和西方女人的不同點。
跟老師的距離會比大家想像的要近很多,而這些人,可都是某個領域的學術界泰斗呀!
好了,就說這麼多,以我們院長在畢業典禮送給我們的一句話結尾:Be curious about what you do !
【如果你想去劍橋,記得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