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8篇帖子。
(轉載知乎)咖啡真的能喝出不同嗎?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2

經常喝咖啡,有時候自己沖有時候去店裡買,感覺只要加上奶就都一樣了。大家都是怎麼評的呢?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2

沈大力:


喝多了,然後稍微有點了解點風味知識就能喝出來。
但個人覺得只要不是對比很垃圾的深烘爛豆子,2塊1g的豆子並沒有比2毛1g的豆子強上太多,這個東西確實需要聯想,和喝茶一個道理,要說玄學茶葉那邊更玄學呢,豆子上限其實挺低的。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3

曾經參加過咖啡師培訓課,很多種不同豆子衝出來讓你對比品嘗的時候,確實能喝出不同。

其中不同品種的酸度對比差異最明顯。

烘焙程度不同苦度也明顯有不同。

水洗日晒不同也確實有不同的風味呈現。

同一包豆,用意式和滴濾衝出來也還是不一樣。

有些神奇的品種的後味還能咂吧出一絲絲甜度。

但味感這玩意兒就跟絕對音感和絕對色感一樣,天賦大於訓練,在有對比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稍作訓練都能分辨一二,但是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就很勉強。

至於那些個花果香,堅果味,泥煤味,純屬小圈子裡慣用的黑話罷了,不入圈的千萬別學,平時掛嘴邊就怪瘮人的。

平時喝的話,自己的感覺最重要,偏酸了偏苦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作者:巽之風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0525458476297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3

九月聽瀾:


真的能啊!酸、苦、澀,口味明顯不同!☕️
分享一下喝咖啡十幾年的素人分辨訣竅,並在最後鄭重發佈一個我命名為「二三三四」的簡單口訣,讓咱們一眾小白都能擺脫咖啡文盲的尷尬!

我老爸是咖啡精,從小學開始我就接觸到海南咖啡和越南咖啡。
不過那時候老爸不讓我們多喝,怕我們上癮。
一周最多也就周末給我們喝一次……

真正開始每天喝咖啡,也是最近這十幾年的事。
(文字工作者經常要靠咖啡因續命啊……對不起啊,老爸,我還是上癮了…… )

然後有個相識多年的老友,前幾年開了咖啡店,還跑去雲南包了個山頭種咖啡。
托老友之福,也被普及了一些知識,喝到了老友出品的各種高山咖啡。

因此,雖然我只是一介素人,沒啥高深的技巧和專業工具加持。
但感覺自己喝得也算多,下面這種方法應該很適合幫助入門者了解咖啡哦!♥

先說結論,也就是我的「寶貴經驗」( ̄▽ ̄)"
喝不出差異,與能喝出差異的人之間,其實可能只差一包什錦滴濾咖啡

的距離!

類似這種5種風味✖4袋=20袋滴濾,輪流喝20天,真的就能把握五種風味的不同

比如,題主只需要去買一包類似上圖那樣的什錦滴濾咖啡,每天輪流手沖一袋。
20袋喝完後,一定可以深刻體會到咖啡的不同。
至於品牌什麼的,網上很多選擇。可以買幾種試一下,價格一般也不會很貴。

注意!不要買速溶咖啡,一定要買滴濾,手沖!
速溶咖啡實在是……主打提神醒腦,不講究風味哈……(lll¬ω¬)
至於用到咖啡豆、咖啡機這種水平的,並不適合小白,所以,就按我的簡易法來感受「不同」就好。

所謂「不同」,是要靠反覆對比才能分辨出來,這與加不加奶無關。
不同品種的咖啡,即使加奶加糖,所得的風味也是不同的。

就用我買的這包什錦滴濾咖啡來舉個例子吧!
下面這袋,我戲稱她為「藍貴人」。
美人大名曰:哥倫比亞惠蘭

(huila)咖啡。
看了包裝上的說明,口味是偏明亮活潑的酸。

記得看包裝袋,小白無需啃咖啡專業書,先把包裝上的內容記住就好

本人向來不甚喜愛酸口味的咖啡,是以給惠蘭美人賜了個貴人的席位。
但其實,惠蘭咖啡是世界公認的十大高端咖啡。

惠蘭位於哥倫比亞南部,坐落於安第斯山脈東部。地處高原,海拔高度在1200米至2000米。
是哥倫比亞最負盛名、最受讚譽的咖啡產區之一哦!

沸水衝下去,熱氣隨着香氣升騰。
先試了下黑咖純飲,嗯,這個酸度恰好,可以接受。
再加點鮮奶,嘿嘿,口感順滑, 醇厚度不錯。給人一種圓潤、飽滿的感覺。

咖啡其實也沒有多高大上!
我覺得說穿了,也就像大家吃粉吃面那樣,鮮奶和糖則如同醋、辣椒醬之類的佐料。

魚蛋粉、餛飩麵、蘭州拉麵、炸醬麵,本身風味肯定不同。
至於佐料,則是隨着個人喜好添加,目的都是拌出一碗自己喜歡的口味,如此而已。

不加奶的話,就是很明顯的偏酸口味

再看下面這袋,我稱它為「金妃」,大名是premium blend

(高級混合咖啡)。
混合咖啡一般沒有很明顯的某種特質,香氣清新,滋味芳醇,平衡感很好。

應該也是普通小白比較容易接受的。
就像很多餐廳提供的咖啡,混合咖啡就是主流。
包括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一般喝到的就是混合咖啡。

因為不酸不澀,中正圓潤,用來搭配各種餐點都非常合拍,不會互相搶風頭。

有對比就知道,什麼叫不酸不澀

然後輪到「紫貴妃」,大名是Kyoto blend

(京都混合咖啡)。
日本人普遍喜歡深煎(咖啡豆經過深度烘焙)口感。

這款京都blend正是強調深煎風味,主打深邃芳醇,甘美柔和。
沸水衝下,霧氣氤氳。
深煎咖啡特有的濃郁香氣撲鼻,逐漸充盈了整個空間。

嘖嘖,這10幾秒的溫柔香,誰聞誰沉淪!
深度烘焙咖啡,香氣真是很濃烈,讓人有精神一振,或者想眯眼嘆氣「好香啊」的感覺!

我喜歡加奶不加糖,但加奶後,每款咖啡風味都依然完全不同哦

後面還有來自坦桑尼亞的「綠嬪」Kilimanjaro(乞力馬扎羅),以及來自也門的「紅貴人」摩卡(Mocha),不一一上圖了。

就看這五種滴濾咖啡,已經能夠讓人清晰感受到差異,以及察覺到自己的偏好。
所以我覺得,想喝出不同,就先去買這種什錦裝的滴濾咖啡吧!

敲黑板!
記得認真看包裝袋!小白們雖然不需要啃咖啡專業書,但也得把包裝上的內容記住呀!

像我自己,用20天,感受並記住5種味道和相應的介紹。
和20天前的自己相比,不知不覺就已經提升了一個等級啦!

這個笨方法,能夠幫助入門者毫無壓力地迅速了解咖啡的大致種類。
更重要的是,也能輕鬆找到適合自己的豆子和口味!
從此去精品咖啡店,就不用再糾結點什麼才好啦!

入門者應該先喝一口黑咖,再加奶、加糖,感受不同的風味變化

■那麼,為什麼咖啡會有不同風味呢?

我也是咖啡素人,但因為喜歡喝,自然也會適當學習!
在這裡分享一個「吃貨記憶大法」。名為「2344」!
咱們小白嘛,來記住這四大點,我覺得就比較夠用於回答這個問題了!

1、「二」品種:咖啡豆本身品種不同

嗯,就好比剛才說的粉面,雲吞面和炸醬麵,本身品種就不同哈!

咖啡最主要的兩大品種是阿拉比卡

和羅布斯塔


◆阿兄:風味更細膩、酸度更高。在日本常被咖啡店採用。
◆羅兄:更苦澀、咖啡因含量更高。常被用於速溶咖啡。

日本的情況:左邊是阿兄,主要用於咖啡店;右邊是羅兄,主要用於速溶咖啡


2、「四產地」:產地風土導致風味不同
港式雲吞面和上海小餛飩,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而咖啡常提及四大產地,亞洲-非洲-中美-南美。
一般認為特質是這樣的:
◆埃塞俄比亞(非洲)的咖啡,常有花香和柑橘味。
◆肯雅

(非洲)的咖啡,常有莓果和番茄味。
◆中美洲、南美洲的咖啡,比較均衡,往往帶有堅果、巧克力調性。
◆印尼

(亞洲)的咖啡,常有草藥、香料和醇厚土壤感。

各大產地的味覺分布圖,從左到右:亞洲,中美洲,南美洲,非洲。


3、「三處理」:加工處理法後形成的風味不同
老廣很熟悉的雲吞面,這個麵條裡面也分鹼水面和全蛋面、蝦子面等不同類型,對吧?

咖啡豆的話,採摘後需要去除果肉取出豆子。
這時也有三種不同的主流加工方法,對風味有巨大影響哦!

◆日晒處理: 豆子帶着果肉一起晾曬!會吸收糖分,風味通常更濃郁、奔放。
◆水洗處理: 通過發酵去除果肉,風味通常更乾淨、清爽,酸度更明亮。
◆蜜處理: 介於兩者之間,保留部分果膠進行晾曬,風味甜美,醇厚度飽滿。

咖啡的一生

4、 「三烘焙」:烘焙程度帶來不同風味
嗯,例如說,煮麵和炸面,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哈哈哈!
炸過的麵條帶有焦香,也是類似的理兒吧!

◆淺度烘焙
保留更多原產地特徵,酸度明亮,口感清爽。
◆中度烘焙
平衡了酸度和醇厚度,常有堅果、焦糖、巧克力的風味,是最常見的烘焙度。
◆深度烘焙
主要呈現烘焙本身帶來的味道,如煙熏、香料、巧克力苦甜感,咖啡豆本身的風味大多被掩蓋。

日本真是喜歡深煎,還有極深煎呢,這是多喜歡苦味啊

記住了嗎?二品種,三處理,三烘焙,四產地,2334哈!反正咱們小白雖然菜,但也不能是咖啡文盲呀

最後說一句,從烘焙這個角度來看,許多日本人喜歡的深煎,其實並不能體現出原汁原味!
只能說,島國人民喜歡吃苦當吃補啦!

至於我自己,哎,很慚愧,也是喜歡深煎,因為尤愛它的香氣,那很咖啡!!☕️

@知乎美食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3

木頭:


我以前也認為咖啡都是一個味,基本上哪個便宜喝哪個,直到我去了一次咖啡博覽會……

之後我喝的咖啡就貴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4

題主說的加奶加糖的咖啡,我個人認為是喝不出好壞的。

一來本身這類咖啡幾乎都是用的深烘的,深烘的豆子本身就很難喝出好壞,原本咖啡豆的花香、草本香氣已經被替代的差不多了,主要呈現的就是焦糖、巧克力、堅果味道。可以簡單理解為再好的肉,你給他燒焦了,都是苦的。

二來是奶和糖本身就會掩蓋這些味道,加上現在奶咖都用冰博克,這濃郁的味道讓咖啡味成為了點綴。另外還有各種特調,加Nfc果汁了啥的,說句難聽的,我加點桂花,這花香能不濃?我給你加點香菜,你草本香能不濃?

綜上所述,要是就想當個飲料喝,普通咖啡真沒啥區別。而且就算是高價咖啡,你也不見得覺得他好喝。就想我頭一次喝淺烘的豆子,我覺得就和喝醋一樣無法接受。

咖啡豆這個東西就像喝茶,有人喜歡綠茶,有人喜歡紅茶、普爾、岩茶,茶本無好壞,只是人非得給他分出個高低。



作者:炒飯少年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89685055556487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4

Gang Pan:


其實喝不出來挺好的,你就找個比較貴的豆,比如賽級SOE啥的,幾千100克那種,每次喝雀巢就知道自己又省一千,幾年就能省出一輛法拉利來。。。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4


仨飽倆倒:


加糖加奶確實讓差別變得更小了,感覺不出來也很正常。

不過辦公室同事搞了個咖啡機,天天整各種咖啡,雖然我體會不到好喝在哪裡,但是確實能喝出來哪種更難喝。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5

作者:土撥鼠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8143012976120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說結論,能,不只咖啡能,紅酒能,甚至中國茶葉,都有各自的品鑒理論,經過訓練,能夠區分不同類型輸出結果。

簡單簡述下咖啡品鑒:準備不易混雜吸附風味的器具,金屬品鑒勺白瓷杯或玻璃杯。

選擇單品咖啡,風味獨特,辨識度高,盡量不要工藝過度,烘焙度不要高。

干豆看形,看色澤,沖煮後看咖啡液顏色,意式看泡沫是否持續耐久。

聞香,干豆豆香的原始香氣(花香果香蜜香,(這一點和茶葉紅酒一樣,不是本來味道,就迷人又值錢,比如某年份拉菲喝出內褲味道),我的理解是只要有本味之外的味道,就立刻值錢起來。

嘗品,小口啜飲,這裡通常咖啡勺不是用來喝咖啡的,是用來攪拌均勻,但品鑒時候,用用也無妨。

要嘗試酸度,這裡是指果酸,不是酸澀的意思,酸度是咖啡的靈魂,要識別各種細微香不但要品出花香,還要明確描述什麼花什麼香。

苦,是那種苦的乾淨,甚至微微回甜,不是烘焙過火了的滿嘴散不去的苦味。

再有進階體驗就是韻,口感體感,厚重否團水否返香感覺(咽下去後口腔余香),這是普通愛好者的品鑒咖啡,更專業的年度咖啡行業大賽不說,星巴克門店的黑圍裙都能講出一堆,頭頭是道。

只是我覺得茶無定式,適口者珍,酒,咖啡都是同理,自己喜歡喝,是前提,千言萬語不如我喜歡,而且很主觀的評測方式,非要分個高下,也沒意思。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6 20:55

真的能,只要喝的足夠多,並且在上面花心思。

但如果味覺不敏感,那也就沒辦法了。

用魯迅先生的一段文字舉例,他買了好茶葉,喝起來感覺和平時沒有什麼不同,於是換了茶具,換了心情,品出來了不同,確實是好的茶。

但是如果把它們按照平時方式放在大壺裡邊泡一輪,寫着文章邊喝,他也是喝不出來不同的。



作者:花露水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34235528390688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